李鑫 國家能源集團陜西能源銷售有限公司 張丹 國電陜西新能源有限公司
我國2015年新一輪的電力改革使傳統大型發電企業成為焦點之一。隨著電改的深入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各方參與者大量進入電力市場,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著傳統燃煤電廠的經營狀況,倒逼企業的生產、運營模式由計劃驅動向市場需求驅動轉變。而發電計劃與上網電價直接相關,發電市場化競爭的核心是發電成本的競爭。但在燃煤電廠內部,通常對副產品只確認收入,不分擔成本。也并不在計算電價成本的時候考慮副產品收入。這種核算方法變相抬高了電能的邊際成本。本文通過對燃煤電廠生產過程以及其各副產品當前的市場應用情況分析,提出了其收入折算入電能最低價格的方法。
煤炭是燃煤電廠的主要燃料。粉塵狀的燃煤在鍋爐爐膛中燃燒,使鍋爐中的水轉化為蒸汽,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汽輪機,繼而帶動發電機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在這一過程中燃煤的化學能先后轉變為熱能、機械能,最終轉變為電能。燃煤發電是我國當前最主要發電方式,占電能供應的六成以上。
同種原料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產出要產品的同時附帶產出的非主要產品即為副產品。其產量與主產品產量正相關,銷售收入也大大低于主產品,在銷售總收入中占比很小。
燃煤電廠的主產品是電能,然而煤在爐膛中燃燒后有灰和渣兩種副產品,分別占灰渣總量的八成和二成。每噸燃煤會產生0.2-0.3噸灰渣,再加上為除去煙氣中硫而產生的脫硫石膏,構成燃煤電廠的三種主要副產品。
灰,即粉煤灰,是經過除塵器收集到的煙氣中的細小顆粒。根據排放、收集、轉運和加工的需要,粉煤灰有可能會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此時的粉煤灰稱為濕灰。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應用,粉煤灰已應用于基建、化工、環保、農業等多領域:可直接用作水泥、砂漿、混凝土的摻合料,也可通過一定的燒結工藝可制作陶砂陶粒、空心砌磚等建筑材料;可提取鋁、硅、鋰、鎵等有用金屬,也可通過分選技術分選出漂珠、炭粒、磁珠等具有不同性質的材料;粉煤灰還可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容重等理化性質,提供水溶性硅鈣鎂磷等營養素,提高農作物產量。
渣是從鍋爐爐膛底部收集出來的爐渣。它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墻體材料、公路的回填和墊層、復合水泥的摻合料等。
煤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SO2氣體,直排會造成大氣污染。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燃煤電廠采用濕法脫硫技術,主要是石灰石-石膏法脫硫技術:以石灰石漿液作為主要制劑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同時漿液轉化為石膏。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脫硫石膏可在以下方面應用:
(1)做水泥緩凝劑,可延長使用水泥過程中的操作時間并提高水泥的強度,降低制品的干縮率。
(2)做基坑和路基的回填材料。
(3)制備石膏砌塊和石膏粉。
(4)制備硫酸鈣晶須并應用于高分子材料中,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強度和韌性,且材料的密度、耐熱性、抗磨性、防油性都有提升。
(5)在脫硫石膏中摻入適量的如粉煤灰、水泥、礦渣、溶膠等水硬性膠凝材料,由于各材料間的激發作用所形成的強度高、耐水性或耐火性等性能優異的復合膠凝材料,可以制備防水塊或防火板。
(6)改良土壤。脫硫石膏能將鹽堿地變廢為寶,使“不毛之地”變成綠洲。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燃煤電廠之間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保持甚至提高發電量,燃煤電廠必須實施市場開發和成本領先戰略。較低的電價確實可以獲得更多的發電量,但理性的燃煤電廠必須在電量與電價之間平衡,使利潤最大。而從底線思維出發,只有連續的發電可以確保機組穩定運行,企業擁有持續的現金流。
燃煤電廠副產品銷售收入占企業主要產品(電能)銷售收入一般在1.5%-2.5%之間,常被忽略。但在市場化競爭的前提下,如果將副產品銷售的收入折算在電價之中,可以得到燃煤電廠在副產品利潤為零的最低電價。燃煤電廠的市場化電價只要高于最低電價,就實現盈利的目的。
燃煤電廠主要成本項目設置如下:
(1)燃料費:為生產電能而采購的各種燃料(包括煤、油等)的費用,本文主要指燃煤費用;
(2)水費:為生產電能而消耗的水資源費用,包括水的接入、凈化、循環和冷卻等費用;
(3)材料費:生產電能中所除燃料外的耗材費用;
(4)工資:指燃煤電廠支付各類用工形式下職工的工資、補貼及獎金;
(5)職工福利費:指燃煤電廠用于職工福利的費用;
(6)折舊費:根據燃煤電廠的固定資產隨時間變化而損失的價值;
(7)修理費:是燃煤電廠的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修理和維護所發生的費用;
(8)其他費用:指不屬于上述各項但應計入電能生產成本的費用。
由此可見,生產成本為上述成本項目之和。
設燃料單位成本為U,電價為J,固定成本為G(包括折舊費、修理費、環境成本、工資和福利費),度電收益為I,其他變動成本單價為Qb(包括燃料費、水費、材料費和其他費用),進項稅率為13%,副產品的度電收入為Fi。則不考慮副產品收入的度電盈利狀況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考慮副產品收入的度電盈利狀況計算公式為:


表1
B燃煤電廠位于陜西省,是一家擁有2臺660MW機組和4臺330MW機組的區域重要電源支撐點。該電廠2019年全年的相關綜合數據詳見表1。
根據公式(1),度電盈利點Y=0的情況下:
J=U(1+0.13)+Qb=315*500/1000000*(1+0.13)+0.03=0.2080元/度
Fi=74380000/10713000000=0.0069元/度。
依據公式(2)J=U(1+0.13)+Qb-Fi=0.2080-0.0069=0.2011元/度。
隨著我國新一輪電改全面拉開帷幕,各電力市場參與主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發電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行業價格競爭,燃煤電廠的生存環境日漸嚴峻。在市場競爭的形勢下,燃煤電廠必須制定出理想的價格,盡可能獲得最大利潤。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為企業探析全面考慮副產品收益的定價策略。主要結論如下:
副產品收入盡管與電價收入相比仍顯微薄,但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素。在上例中可以看到如果將副產品考慮進電價的定價因素中,可以帶來6厘的價格空間。
燃煤企業在實際應用中,更為精細地考量機組運行狀況,市場供需關系及競爭態勢,自身定價能力與經營狀況等因素,構建完備和個性化的電價測算體系,有力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經濟效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