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好運來》的歌聲,我們跟著教官來到風云操場,開始今天的活動——玩動力圈。
我們在操場中央圍坐成一個圈。教官拿來一根又長又粗的大麻繩,把繩頭和繩尾交叉打了一個結結實實的結,讓我們每人雙手抓一小段。大家異常興奮,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兒,暗暗為自己加油。
只聽一聲哨響,繩子開始順時針轉動。“一!二!三!”同學們大聲數著圈數,繩子在大家充滿信心的歡笑中快速轉動著。“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同學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百了!加油啊!我在心里想著。此刻,同學們的臉紅了,額頭也滲出了汗珠。我感覺雙臂抽搐似的疼痛,但仍咬牙堅持著。“二百八十一!二百八十二!二百八十三!”幾個同學撐不住了,放慢了速度,繩子呈現出波浪式的起伏。終于在三百圈的時候,繩子歪七扭八不成樣子,教官喊“停”。
同學們立刻丟下繩子,甩了甩自己的手。我甩動雙臂,捶了捶肩膀,揉了揉被勒紅的雙手,胸口劇烈起伏著。休息了一會兒,我們請求教官再試一次,教官欣然答應。
教官一聲令下,動力圈又轉了起來。同學們大聲數著圈數,繩子旋轉不停。到了四百圈的時候,我感覺肩膀上好像有什么東西重重壓著,胳膊都僵了。可我仍咬緊牙關,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稍微松懈,就會前功盡棄。快到六百圈了,我頭暈眼花,大腦一片空白,猛地晃晃頭才定下神來。“五百九十八!五百九十九!……六百!”終于到了六百圈!同學們放開繩子,歡呼起來。
我望著天空,不禁感嘆道:“六百圈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團結的力量可真大,我們超越了自己!”
同學發言
葉欣可:習作將活動中“我”的動作、心理寫得生動具體,但對其他同學的表現只有“面”的粗略描寫,可以從同學中選擇幾個典型的“點”放大描述。
王鳴易:活動過程敘述得有條不紊,但此次活動的規則及目的沒有交代清楚,活動過程缺少“坎坷”——活動由易到難、由失敗到成功的跌宕起伏。
余浩然:第3段與第5段都寫活動過程,但哪個詳寫,哪個略寫,側重點是什么,習作處理得不太明確。
何老師評說
寫活動作文前,我們要思考活動包含的要素,具體有:活動的過程;活動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活動場面;場面中最出彩的人的表現;你的表現和體會。在寫作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有順序
寫活動作文,理清活動進展順序是最基本的要求。活動作文既可以用順序的方式寫,即按照活動的規則和目的、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活動結果展開敘述,也可以用插敘或倒敘的方式寫,但活動過程仍要按順序敘述。
二、有詳略,有重點
活動的環節很多,要根據寫作主題有所取舍。一般來說,活動中印象最深的活動場面、最出彩的人或環境氛圍應該詳寫,這一部分要有細節描寫和感受描寫。其他非主要環節則略寫。如本文中第一次轉圈失敗的敘述可以簡單一些,而第二次成功的過程應該具體刻畫,這樣習作的重點才能更加突出。
三、有“點”有“面”
寫活動類作文,必須注重場面描寫。可以把活動的某個環節當作一個“點”,重點觀察這個“點”中的人的表現,以點帶面,表現出場上熱烈的氣氛。如修改后的習作中,小作者就對同學的動作、神態等細致刻畫,以個體魅力來展示場面氛圍,讓讀者通過“一枝紅杏”看到“滿園春色”。
升格佳作
魔力轉圈圈
◎楊梓馨
隨著《好運來》那喜慶歡快的歌聲,我們興致勃勃地跟著教官來到了風云操場。
大家圍成一個大圈坐下,教官拿來一根巨蟒似的又粗又長的麻繩。難道要拔河?大家竊竊私語。教官把繩頭和繩尾串起來打了一個死結,讓我們每人雙手抓住繩子。從操場上方看,這個圈就好像鯨魚吐出的一個巨型泡泡。
教官宣布了游戲名稱——動力圈。游戲規則:在保持圓圈形狀的前提下,大家齊心協力讓繩子轉起來,轉的圈數越多越好,第一輪挑戰六百圈。
我們雙手繃直,將繩子舉至胸前,等待教官發號施令。大家都顯得異常興奮,我感覺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兒了,暗暗為自己加油。
只聽一聲清脆的哨響,我們雙手牢牢抓住繩子,像畫圈兒似的一邊轉動,一邊大聲數圈數。快到三百圈時,幾個同學堅持不住,慢了幾拍,于是繩圈呈現出起伏不定的弧線。“堅持住啊!”我暗暗地祈禱。可在第三百圈時,教官還是喊了“停”。挑戰失敗!
“唉!”大家無可奈何地放下繩子。同學們個個兩頰流汗,胸口劇烈起伏著。我活動活動身體,用幾乎僵硬的雙手捶了捶雙肩。看著大家的樣子,放松繩子的同學慚愧地低下了頭,但大家沒有互相抱怨。休息了一會兒,我們請求教官再試一次,教官欣然答應。教官一聲令下,繩圈又開始旋轉。
“一!二!三!”大家聲如洪鐘,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繩子在面前飛速地旋轉。
“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同學們的笑容越來越燦爛,大家對勝利充滿信心。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雖然大家的聲音依然響亮,但繩圈轉動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加油!”教官和老師在一旁為我們加油鼓勁。
隨著聲聲鏗鏘有力的吶喊,同學們的臉越來越紅,胳膊也越來越酸。只見我對面的小桐滿臉通紅,汗流滿面,但依然目光堅定;旁邊的小凡雖然已經聲嘶力竭,但雙手依然如鐵鉗般緊緊地攥著繩子……
“三百五!三百五十一!”我感覺肩膀好像被什么東西重重地壓著,手臂僵硬極了,好像生了銹一樣。可我依舊在咬牙堅持著,因為只要一個人放松了,就會拖累整個團隊,前功盡棄。
快到六百圈了,我幾乎快要眼花了,大腦一片空白,忽然不知繩子該往哪兒轉。我猛地晃晃頭,這才定下神來。
“五百九十八!五百九十九!六百!”終于,挑戰成功!
“耶!”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大家松開繩子,累得癱倒在地。互相伸出雙手瞧瞧,一雙雙白嫩的手被磨得通紅,好多同學的掌心都破了皮。
耳邊依然回蕩著那首《好運來》……我搓搓麻木的雙手,望著蔚藍的天空,不禁莞爾:六百圈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眾人’一心,其利斷金”,有了團結一致的魔力,好運自然會來嘍!
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對活動內容的猜測。
交代活動的名稱及規則。
簡筆畫似的勾勒出活動畫面,通過描寫繩圈形狀的變化和“我”的心理突出緊張的氣氛,扣人心弦。
“無可奈何”“兩頰流汗”“胸口劇烈起伏”等細節刻畫了大家的失望、疲累和努力。
生動的比喻為活動增加了童趣。
既寫了活動準備,又突出了同學們的情緒高漲和“我”的緊張,點面結合,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活動氛圍。
點面結合寫“我”與同學的樣子。雖然失敗,依然團結一致,愈戰愈勇,這就是活動的意義。
設置懸念,使活動過程出現“跌宕起伏”。
“好像生了銹一樣”形象地寫出了“我”的體能快要達到極限,和下文“我”的堅持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通過“我”的心理寫出了所有同學的心理。
“眼花”“空白”“晃晃頭”,樸實的語言寫出了“我”的筋疲力盡。
首尾呼應,點題,結構嚴謹。同時揭示了“‘眾人’一心,其利斷金”的中心思想。
對繩子進行側面描寫,反襯同學們的斗志昂揚。
本段既有活動過程的描寫,也有大家齊心協力奮斗的心路歷程的刻畫。通過對“小桐”和“小凡”的“點”的具體刻畫,讓讀者感受到熱血沸騰的場面。
一個個數字如擂戰鼓,充滿力量。
“癱倒在地”“磨得通紅”“破了皮”,體現了成功來之不易和大家為之付出的努力。
總評
經過修改完善,習作活動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小作者略寫第一次失敗的經歷,將筆墨重點放在第二次成功的經歷上,詳略得當。以繩子所轉的圈數為線索,既體現了活動的進展,又巧妙地渲染了活動緊張激烈的氛圍,還循序漸進地寫出了活動中人物的變化,令活動過程跌宕起伏。修改后的習作有“點”有“面”,既有個體的細致描摹,又有整體場面的渲染勾勒,點面結合,讓活動過程充滿樂趣。
【作者系江蘇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六·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何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