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妹 李敏瑜 莫紫穗
摘要:目的:不同麻醉技術拔除兒童埋伏多生牙的對比研究。方法:選取我院口腔科埋伏多生牙患兒54人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為對照組(n=27人,患牙27顆)和實驗組(n=27人,患牙27顆),對照組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創拔出埋伏多生牙治療,實驗組采用經鼻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下微創拔出埋伏多生牙治療,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后患兒牙科恐懼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兒在年齡、術前改良CFSS-DS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手術時間、術后改良CFSS-D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鼻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下拔出埋伏多生牙,手術時間縮短、對患兒牙科恐懼的程度輕、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可用于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埋伏多生牙;靜吸復合麻醉;局部麻醉
【中圖分類號】R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兒童埋伏多生牙為口腔科常見疾病,常因牙胚形成時牙形態發生異常或模式構成異常所導致,好發于上頜前牙區,以單個多生牙最為常見。可造成牙列擁擠、牙列間隙過寬、鄰近恒牙遲萌或阻生、鄰近恒牙錯位和扭轉、鄰近恒牙牙根彎曲變形和吸收以及頜骨囊腫形成等多種并發癥[1]。不僅有礙牙齒美觀,嚴重者甚至影響患兒牙齒的切割咀嚼功能,成為生長發育的不利因素。因此,對于可能引起上述并發癥的多生牙,在不影響恒牙正常發育前提下,應盡早預防性拔除[2]。對于眾多基層口腔醫療機構,局部麻醉仍然是拔除多生牙的主要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效果欠佳,患兒配合度差,術中常需多次中斷操作,安撫患兒情緒,手術時間長、并發癥較多,甚至造成患兒牙科恐懼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口腔舒適化治療”理念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口腔舒適化治療提出更高的要求,少痛或無痛診療已成為臨床常規程序[3]。因此,全身麻醉技術也在多種口腔疾病診療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病例對照研究,觀察不同麻醉技術拔出兒童埋伏多生牙的臨床效果,為兒童埋伏多生牙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科首次診治的埋伏多生牙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采用X線曲面斷層片及椎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確定多生牙均位于上頜前部近腭側;患兒能獨立表達本人感受;患兒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簽知情同意書;無拔牙禁忌癥和麻醉禁忌癥。共納入54名患兒,其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共有埋伏多生牙54顆,分為研究組(采用靜吸復合麻醉)27人,對照組(采用局部麻醉)27人。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分別以切牙乳頭和上前牙前庭溝為進針點對鼻腭神經和上牙槽前神經進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實驗組采用靜吸復合麻醉:以經鼻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誘導,聯合吸入七氟烷麻醉維持。實驗組患兒術前均由麻醉科專科醫生進行靜吸復合麻醉安全性評估并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術前6小時完成麻醉術前訪視記錄,手術全程心電監護,手術中完成麻醉記錄單,術后評估steward評分大于4分離開麻醉復蘇室。兩組患兒術前及術后1周,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初診醫生對患兒進行改良兒童畏懼調查表-牙科分量表(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評分,分值17—7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兒越恐懼。兩組采用相同手術方式:均在腭側取弧形小切口,翻開粘骨膜瓣,使用頜面外科微動力系統配合吸唾裝置,去除骨阻力,暴露牙冠最大周徑,鎢鋼加長裂鉆分牙,牙挺插入分牙間隙分牙,隨后使用牙鉗拔出患牙,刮匙清除拔牙窩內殘留牙囊,生理鹽水沖洗后間斷縫合,壓迫止血。術后常規服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前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得分;術后1周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得分;是否術中鄰牙或牙胚損傷;是否術中鼻腭神經損傷;是否術中鼻腔交通;術后1周是否軟組織腫脹。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年齡、手術時間、術前及術后1周CFSS-D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為(24.37±4.369)分鐘,低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33.89±4.543)分鐘,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兒術前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術后改良CFSS-DS中文版量表評分(47.19±6.575)分,低于對照組(54.19±8.124)分,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8.5%(5/2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9.3%(16/27),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埋伏多生牙的發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4]。因埋伏多生牙存在影響患兒恒牙萌出等諸多并發癥,對于臨床中發現的多生牙一般建議及時治療,以減少可能引起的危害。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傳統局部麻醉下治療埋伏多生牙時患兒配合度差、兒童恐懼心理重、醫療效率低、患者滿意度不高等弊端逐漸顯現。在一項中國家長對兒童牙科治療中應用的行為管理技術的接受度的調查研究表明,家長寧愿接受全麻下治療,而不愿兒童接受束縛下治療[5]。尤其牙科畏懼癥的發生,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完成后續口腔治療。Lee等研究[6]指出,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和牙科首次就診的痛苦經歷均可引起復診臨床焦慮的出現和孩子的不合作行為。Porritt等研究[7]表明,患有兒童牙科畏懼癥的患兒反復多次的暴露于口腔診療室對其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其不良回憶會加重下次診療過程中的反抗、焦慮程度,使傳統行為誘導效果變差,最終配合按壓強制治療勉強完成診療或不能完成診療。隨著麻醉安全性的顯著提升,舒適治療在兒童口腔門診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其能有效控制兒童的疼痛和焦慮。研究[8-9]指出,全麻技術下牙病治療不配合兒童進行牙齒治療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行為管理方式,療效較好,具有較好的治療安全性。
本研究發現,與局部麻醉下手術治療兒童埋伏多生牙相比,經鼻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下拔出埋伏多生牙,有效地避免了患兒的配合度低的問題,手術操作過程連續性良好,手術時間短,術中術野清楚,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誤傷,術后總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同時,靜吸全麻狀態下,患兒處于睡眠狀態,就醫體驗良好,不增加治療痛苦,患兒術后改良CF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有效緩解患兒牙科恐懼心理,利于患兒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鼻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進行埋伏多生牙手術治療時,手術前必須對患兒進行全身檢查,排除拔牙禁忌癥和麻醉禁忌癥,且手術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應由專業麻醉醫生完成麻醉及兒童口腔醫師拔出埋伏多生牙,確保患兒安全下順利完成手術。
綜上所述,經鼻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下拔除埋伏多生牙,手術時間縮短,術中鄰牙或牙胚損傷、術中鼻腭神經損傷、術中鼻腔交通、術后1周軟組織腫脹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患兒對牙科恐懼的程度輕,患兒痛苦少,治療效果佳,患兒及家長滿意度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可用于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君,劉娜,沈末倫,等.115例埋伏多生牙臨床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19,04:426-429.
[2]Wang W,Somar M,Lv K.Safer alternative for extraction of impacted supernumerary teeth of a patient in the mixed dentition stage with the aid of an image-guided operating system.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7 Jun;55(5):551-553.
[3]張月嬌,高曉哲,李正旺,等.表面麻醉聯合STA在兒童多生牙拔除術的應用[J].口腔醫學研究,2021,01:71-75.
[4]彭博,曾素娟,葛林虎.多生牙的研究進展[J].口腔醫學研究,2018,02:209-212.
[5]肖雨萌,夏斌,馬文利等.兒童全麻與單純束縛下牙齒治療的短期對比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4,49(9):525-529.
[6]Lee CY,Chang YY,Huang ST.The clinically related predictors of dental fear in Taiwanese children[J].Int J Pediatric Dent,2008,18(6):415-422.
[7]Porritt J,Buchanan H,Hall M,et al.Assessing children's dental anxie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measures[J].Community Dentistry&Oral Epidemiology,2013,41(2):130-142.
[8]曾素娟,方穎,劉亞蕊等.225例牙病患兒應用牙科全麻技術治療情況及效果分析[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06:49-52.
[9]張蕊.全麻技術下治療68例兒童牙病患兒的療效分析[J].智慧健康,2020,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