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瓊 屈新莉

摘要:目的:期望通過本次研究獲悉婦產科屢屢發生護理糾紛的原因。方法:本次研究共持續一年,自2020年9月起,至2021年9月結束。在本次研究中共選擇了100例具有糾紛的案例進行全面分析,找尋其中產生糾紛的實際原因,分析探討解決措施。結果: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造成護理糾紛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即護理人員因素,溝通因素,體系因素以及患者因素。在這其中46%的糾紛源于護理人員,27%的糾紛源于溝通不當,17%的糾紛源于護理體系不健全,10%的糾紛源于患者及其家屬。結論:通過此次研究可以表明,婦產科出現醫患糾紛的原因并不單一,非常復雜。若想減少糾紛產生的頻次,就必須要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不斷提升自身護理水平,與患者溝通時,始終保持良好的態度,繼而提升整體護理質量,以此有效的減少護理糾紛。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糾紛;原因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自2020年9月開始,至2020年9月結束,共有100例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齡分布在19歲-62歲之間,平均38歲。在分析這100例患者案例前,均有如實告知患者,在患者允許的情況下,對糾紛原因展開分析,且患者愿意配合研究的進行。
1.2方法
本次研究會對100例出現護理糾紛的案例進行全面分析,以各種糾紛造成的結果對各類糾紛進行分級,之后逐級對各類糾紛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1]。在這過程中會始終與患者保持聯系,聽取她們的看法,了解患者的實際訴求,之后根據各類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1.3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產生的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6.0進行統計與分析,并根據對比結果的具體P值,來判斷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分析100例糾紛案例后,可以看出所有糾紛的產生原因可以通過四個方面概括。其一,護理人員自身原因,這部分主要是因為部分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夠成熟,且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崗前培訓,所以在臨床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容易出現失誤因此產生護理糾紛,因為婦產科的特殊性,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經常會與患者進行身體接觸,甚至隱私部位的接觸,如產婦在分娩之前,會對患者灌腸,且在分娩結束后,會幫助產婦清洗會陰等。這些操作雖然都是必要的措施,但患者享有知情權,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這些工作前,理應告知患者,在獲取患者同意后,進行相應的工作。而一部分護理人員并未尊重患者,在進行各項工作時,并未如實告知并獲得患者的同意,從而引起患者的反感。同時,還存在不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的現象,將患者的病情當做聊天的資本,大肆進行宣揚,嚴重違反了醫密原則,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其二,溝通原因,這一部分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的態度存在問題,存在冷漠刻板的現象,時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的姿態,從而引發患者不滿,產生糾紛。其三,體系原因,這一部分主要是指護理制度不完善,護理人員的執行力不足。造成這樣現象的是,所執行的護理制度并沒有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形成完整的考評體系,所有的考核并未有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掛鉤,久而久之護理人員會變得懶散,導致換藥錯誤,巡房不積極等狀況時有發生,影響患者的病情,從而惡化雙方關系。其四,患者原因,這部分的原因同樣十分復雜,如患者會因為自身生活習慣的原因,對某些護理服務存在抵抗情緒,不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工作。還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護理前,會抱有極高的期待值,當護理人員的護理未能滿足期待值時,則會產生不滿。除此之外的一部分患者,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對自身病癥一知半解,在因為并發癥或者藥物刺激時,將正常現象當做護理人員的工作失誤,將誤解最終演化為糾紛的情況。上述四種原因中,護理人員自身原因占據46%,溝通原因占據27%,體系原因占據17%,患者原因占據10%,具體情況由表1所示。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糾紛都是因為護理人員自身能力以及態度的問題。因為能力的缺失,所以在護理過程中,會失去對細節的把控,而婦產科護理這項工作,恰恰需要的就是對細節的把控[2]。在護理過程中,因為自身態度問題,不能與患者良好的溝通,甚至可以說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是漠視,患者根本無法從護理人員的工作中感受到關懷,繼而無法認同護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喪失信任感。也正是因為護理人員自身散漫的態度,所以對護理制度的要求,執行的并不堅決,盡管護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由此可見一系列護理產生的原因其實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制度的缺失,對細節并未有明確的規定,所以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沒有明確的工作標準,而又因為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與工作態度的缺失,其無法與患者進行很好地溝通,也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糾紛。針對不同糾紛產生的原因,醫院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來避免糾紛的產生。首先就應該加強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護理人員需樹立正確的護理意識,以及護理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組織培訓,持續打磨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提升護理人員對細節的把控能力。培訓還需要加入心理方面的內容,要為護理人員構建正確的態度,以和藹溫和的態度去面對患者,并時刻保持耐心。其次應該強化護理制度的約束力,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確保所有工作都按要求開展[3]。最后還應該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不定期的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講,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愿意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展開工作。只有將這些方面逐步改善,婦產科的護理質量才會不斷提升,患者才會更加信任護理人員,兩者之間的溝通才會更加有效,才會互相配合互相理解,糾紛才會逐步減少,患者才能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 許悅, 蔡興粹, 鄭青青. 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健康之友 2020年24期, 252頁,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