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科常見病、多發病,已被WHO列為胃癌高危因素。目前,現代醫學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療后患者病情反復,祖國醫學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上有著獨特的經驗,通過分析近五年相關文獻,總結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中醫藥 ?慢性萎縮性胃炎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8;R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1],臨床中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脹滿、食欲不振、噯氣、或貧血、消瘦等。西醫主要給予抑酸劑、黏膜保護劑、根除 Hp 治療[2],但臨床中患者療效不佳。祖國醫學通過辨證分型,對癥論治,整體審查,個體化治療,遵循三因制宜,更具有針對性和準確性,已取得理想的療效。現對近幾年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中醫對 CAG 的認識
CAG根據其臨床癥狀歸屬于祖國醫學 “痞滿”“嘈雜”“胃痛”等疾病范疇。劉啟泉[3]認為,CAG 病位在胃,與五臟關系密切,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氣、濕、熱、瘀、虛 5 個方面,并以脾胃、肝胃、腎胃不和等引起的胃失和降為主要病機,在 CAG 的中后期巧妙輔以從腎論治,對延緩患者病情發展,改善預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近十多年文獻統計發現CAG證候多分為胃陰虧虛、肝胃不和、脾胃虛弱、肝郁脾虛、脾胃虛寒、脾胃濕熱、氣陰兩虛、瘀阻胃絡 [4] 。
2.中醫對CAG的治療
2.1辨證論治
王常琦[5]將 CAG 分為脾胃虛弱型,宜健脾和胃,選方黃芪建中湯;寒熱錯雜型,宜辛開苦降,方用半夏瀉心湯;胃陰不足型,宜健脾解毒,自擬養陰益胃湯加減。單兆偉[6]治療 CAG脾胃氣虛證,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化裁;濕熱中阻證,方用芩連平胃散加減。朱方石[7]認為脾以氣虛為主,當健脾益氣,選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胃以陰虛為主,當滋陰潤燥,選方益胃湯加減;而病程常見土虛木乘,當疏肝解郁,選方柴胡疏肝湯加減;并且認為血瘀阻絡始終貫穿病理過程之中,活血化瘀通絡故能控制萎縮進程,方用仁術健胃湯加減。王慶國教授[8]認為,CAG 多表現為虛實寒熱錯雜,宜寒熱共治、升降調和,采用半夏瀉心湯合百合烏藥湯加減治療;對肝胃不和患者,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宜用柴胡桂枝湯合枳術丸加減治療;對胃陰不足患者,應滋陰養胃、緩急止痛,宜用沙參麥冬湯或益胃湯合一貫煎加減治療;針對脾胃虛弱、瘀血阻絡患者,當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需用歸芪建中湯或歸脾湯為基礎方,佐以活血化瘀、養陰益胃之品治療。徐偉超等[9]通過收集 279 例 CAG患者醫案進行總結發現,CAG 的常見證型為胃陰不足、濁毒內蘊、肝胃郁熱、肝胃氣滯、胃絡瘀阻、脾胃虛弱;常用治療方為當歸芍藥散、百合烏藥散、清中湯、香蘇散、大承氣湯、左金丸、枳實導滯丸、逍遙丸等。
2.2 專方專藥
李小飛等 [10]自擬香術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本方由九香蟲、白術、枳殼、莪術、厚樸、陳皮、娑羅子、甘松、預知子、六月雪、蒲公英11 味中草藥組成。若惡心嘔吐明顯者加用姜半夏、姜竹茹;若噯氣嚴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重鎮降逆;納呆者加雞內金、六神曲消食和胃;反酸嚴重者加煅瓦楞、海螵蛸制酸止痛。張鳳武[11]跟據祖國醫學對CAG病因病機的深刻認識,另外運用現代電子胃鏡檢查,通過胃鏡病理送驗可以確定本病診斷,在此基礎上擬出治療CAG 的基礎方藥:太子參 15g,柴胡 12g,黃連 3g,吳茱萸 3g,蒲公英 15g,半枝蓮 15g,赤芍 12g,茵陳 15g,山楂 15g,水蛭 6g,三棱 12g生大黃 6g,臨床根據不同證型加減,取得良好療效。肝氣郁滯型,宜基礎方加枳殼12g,厚樸12g,萊菔子 10g,砂仁 6g;中氣虛損型,宜加白術 12g,山藥 15g,茯苓 15g;脾胃濕熱型,宜加茵 陳 15g,神 曲 15g,雞內金 12g,生 苡 仁 15g;胃陰不足型,宜加沙參 15g,百合 12g,火麻仁 10g,石斛 15g; 胃絡瘀阻型,宜加乳香 10g,沒藥 10g,桃仁 12g,炒白芍 15g,元胡 12g;脾腎陽虛型,宜加制附片 10g,干姜 6g,升麻 6g,仙靈脾 15g。祖麗華[12]等通過對比分析了西醫常規療法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和西醫常規療法治療 136 例 CAG 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治療 8周后,中藥聯合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7%)顯著高于西醫常規療法對照組患者(80.4%),因此,桃紅四物湯加味具有活血化瘀通絡,和胃止痛作用,能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療效,西醫常規療法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治療 CAG 患者臨床療效顯著。謝銘[13]運用四君子湯加味治療CAG患者,基礎方組成如下:茯苓 20g,黨參15g,白術15g,陳皮10g,法半夏10g,炙甘草 9g。氣虛明顯者加黃芪 30g,胃脘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5g、五靈脂15g,反酸加吳茱萸 10g,并輔以常規西藥治療 42例 CAG 患者,顯效16例,有效2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 95.24%。
2.3針灸療法
沈小軍等[14]在對 200 例 CAG 住院患者進行常規對癥治療以及聯合針灸治療的對照治療中,發現針灸療法能顯著改善患者整體病情,提高臨床療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緩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經濟負擔。王藝碩等[15]運用升清降濁針法,選取CAG患者60例,其中女性 24 例,男性36例,針刺中脘、三陰交、公孫、血海等穴位。每日1 次,每次留針時間約30 min。結果表明CAG患者病情顯著好轉,總有效率高達91.7%,療效明顯。周宇倩[16]等予以45 例對照組CAG患者中藥溫胃湯口服治療,45例觀察組CAG患者在口服溫胃湯治療基礎上,聯合益氣升陽針法針灸治療,分別取天樞穴、下脘穴、中脘穴等穴位,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 95.56% (43/4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3.33% (33/4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醫對CAG的研究方面成果豐富,毒副作用較小,具有廣闊的前景,尤其在改善CAG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阻斷、逆轉或延緩其癌變進展上有明顯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中醫辨證分型過雜,缺少統一的權威標準,缺乏大病例的流行病學研究調查,科研設計方案有時不夠嚴謹,患者療效評價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病例研究資源不夠廣闊,方藥治療缺少一定創新性,今后在推進上述工作完善方面,是我們每個中醫人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3 -367.
[2]沈斌.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雜志,2016,16(1):72 -74.
[3]衛靜靜,趙蓓蓓,劉啟泉,等.劉啟泉從腎論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J].河北中醫,2019,41(8):1129.
[4]魏玉霞.慢性萎縮性胃炎近10年中醫文獻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5]齊洪軍.王常綺老中醫脾胃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總結、繼承及相關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6:40.
[6]嚴湖,單兆偉,龔長志,等.單兆偉診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特色舉要[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12):2507-2508.
[7]張碧文,朱方石.論治慢性萎縮性胃炎[J]吉林中醫藥,2018,38(10):1143 -1145.
[8]孫明明,李聰,史林.王慶國教授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經驗探析[J].陜西中醫,2019,40(2):260-263.
[9]徐偉超,許玉龍,張增博,等.基于隱結構模型的名老中醫藥專家辨證論治京津冀地區慢性萎縮性胃炎用藥規律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7):1691 -1697.
[10]李小飛,黃成俊,王圣泉,等.自擬香術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9):132 -133.
[11]王立平.張鳳武脾胃病學術經驗總結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7:69-70.
[12]祖麗華.桃紅四物湯加味佐治慢性萎縮性胃炎90例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2019,34(1):39 -40.
[13]謝銘.四君子湯加味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9,51(10):74 -77.
[14]沈小軍.中醫針灸療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 25) :23-24.
[15]王藝碩,陳峰柏.升清降濁針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60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15(5):43 -46.
[16]周宇倩.溫胃湯聯合益氣升陽針法針灸治療脾胃虛寒萎縮性胃炎的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5):142-144.
作者簡介:紀慧萍,1990年,女,漢族,安徽省阜陽市,碩士,住院醫師,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消化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