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近日,國家發改委《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關于傳媒行業,這份負面清單提出了六項內容。盡管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但卻透露出傳媒市場管理的政策導向,核心的信息就是:傳媒內容生產中涉及政治性、導向性的部分,非公有資本不得進入。
近年來,中國傳媒行業改革不斷推進,涉及中央、省、市、縣四級主流媒體的媒體融合戰略取得重大進展,主流媒體傳播力不斷增強,捏合共識、凝心聚力的作用日益凸顯。重大事件、重大節點,主流媒體以重磅、深度和精品展示了主流價值。得益于機制、人才、平臺等建設的重大成果,在輿論引導中,主流媒體的時度效獲得了極大優化,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正向引導功能。
非公有資本禁入新聞采編業務,在行業管理規定中其實早有明確,此次國家發改委予以細化并將其列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充分體現了國家職能部門對于市場進行宏觀管理的思路,這也是確保傳媒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題中之義。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媒體的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始終是第一位的,在關乎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的內容生產環節,禁止非公有資本進入是必然且必須的措施。從征求意見的負面清單六項內容來看,最為主要的就是明確了新聞生產、輿論引導的核心主體,很顯然,這個主體是各級各類主流媒體。
傳媒技術不斷迭代更新,使得社會的媒介化趨勢不斷加速,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直至人們的日常生活,媒介深度植入、無處不在,媒介建構的場景已經成為社會交往的基本場景。在萬物皆媒、人人皆媒的媒介化時代,主流媒體的主流價值顯得更為重要。不管技術如何出神入化,不管生活選擇如何多元,我們的社會都需要有最基本的共同體信仰,這個共同體信仰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不斷建構和強化認同的。在日益媒介化的當下社會,這個責任得由主流媒體來扛,而且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