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鋆 余昊馳
摘要: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開發也是一個值得投入的領域。比如,人形機器人的手,很精巧很難做,執行機構需要小型化,但驅動能力又要盡量大,響應速度也要快;從仿生學的角度開發,最好還要有電子皮膚,有感知力、感知觸覺,這樣才能形成像人一樣的靈巧手。國內現在也有團隊在做,比如清華大學孫富春老師的電子皮膚;北京因時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微型直線驅動模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戴振東老師的六維力傳感器。這些成果都是未來服務發展里必須要有的,而且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本文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及產業對策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引言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異軍突起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從長遠角度看,工業機器人正向著造價更低、效率更高、成本回收更快的方向發展。但同時工業機器人削弱了發展中國家低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優勢,帶來了制造業部門勞動力失業的隱憂。人工智能的發展伴隨著制造業就業總量和就業結構變化的挑戰。自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后,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許多國家承受著失業率高企的壓力,又值制造業機器人的不斷引入和廣泛應用,導致勞動力市場對“機器換人”的恐慌與焦慮,不少人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悲觀態度。
1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優勢
在智能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能夠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可以全面配合企業完成一些人為操作起來較有困難的程序環節,并且這樣的無人化操作避免了很多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見的難題,比如,很多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危害,而應用工業機器人實現一些復雜的操作程序可以減少人們在工作現場的時間,減輕危害程度;或者還有很多需要人力搬運的材料和物品,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能夠提升搬運效率,將指定的材料運到指定的位置,這些都是節約人力、節省成本的主要表現。同時,工業機器人能夠在代替人工做一些基本工作的基礎之上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減少生產所需時間,使得企業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將人力主要放在器械的故障維修、管理等方面,其他的工作和生產交由工業機器人,減少工人處于危險場所的頻率,全面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總而言之工業機器人在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中具有多種應用優勢,智能制造的前進腳步更為我國工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現狀
拓本土品牌市場的難度大,外企逐漸壟斷了機器人市場,包括電子與汽車等制造領域,在我國市場的占有率高且競爭力強。發那科等國際龍頭機器人企業的生產力及銷售規模逐年提高。大企業的介入機制不成熟,我國企業的生產機械臂尚未形成龍頭品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小,與KUKA及發那科等外國綜合型集團比,我國從事生產機器人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由于外國企業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成熟度更高,市場用戶的黏度更高,我國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起步晚且生產裝備不高端,大眾對產品的認可度低,也是阻礙本土品牌市場拓展難度大的重要原因。
3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對策
3.1樹立正確的戰略邏輯
首先,規模拓展與技術提升同步發展。在國內市場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要想解決在國際巨頭企業中夾縫生存的現狀,需不斷提高市場的占有率。但面對整機成本高與核心技術不達標等問題,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并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投入,不斷提高產業發展速度,促使產業逐步成熟。在追趕的進程中,需綜合研究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模式,加大整合技術能力與產業發展的力度,實現穩中求進。關鍵在于形成完整的技術能力,并實現快速的提升,而自主品牌整機是提升完整技術能力的重要前提,采取適當的發展戰略是加速技術能力快速提升的基本保障,還需從主導切入,加強完善技術優勢取代市場優勢的轉化機制。其次,通過量產應用加速技術成熟。工業機器人的典型機型已經定型。因此,生產出性價比高與性能穩定的產品,關鍵在于技術的成熟,而不是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規模化的產品應用利于企業及時發現存在與潛在的問題,根據反饋數據的分析,及時調整與改進產品,而只有實現量產應用,才能加速技術的成熟。改進研發模式是推動我國技術成熟化的關鍵保障,還需走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道路。我國大量的技術積累主要集中于實驗室技術,尚未實現市場化與產業化。科研院相對于低端的成熟技術,更注重前沿技術的研究,導致我國尚未具備規模化與產業化的成熟技術積累。產業化滯后與成熟技術的不足,也是阻礙科研院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2技術創新
合理把握機器人技術在生產中的推廣和應用,增大對機器人行業的投資規模和強度。首先,有側重地篩選落戶企業,緊緊圍繞既定產業發展方向引進企業;其次,重點挑選少量潛力深厚、前景廣闊的機械設備制造企業,將其打造成智能化制造的龍頭企業,以其示范帶頭作用引領整個產業體系發展;最后,完善產學研創新合作機制,全面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推動不同創新力量的深度合作和各類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加強企業科研創新能力。提高機器人行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填補人才缺口。目前我國機器人制造業發展相對滯后,產品以中低端機器人為主,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三大關鍵部件基本依賴進口。相關政策在發展工業機器人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要重視重點院校相關學科的建立與相關研究的展開,并搭建勞動力知識更新和交流平臺,鼓勵勞動力進行再學習。
3.3制度調控
及時修改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補助機制。一方面,考慮到技術進步的技能偏向性特點,未來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生產領域的大規模使用必然會導致高技能勞動力與中低技能勞動力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為保障社會公平,防止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政府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針對低技能勞動力出臺相關的就業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為受到“機器換人”政策而短期失業的勞動人口提供失業津貼,對失業人員的自主創業給予政策和技術上的扶持,保障其基本生活,幫助其渡過困難時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在智能制造當中高的應用具有多種實踐途徑,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崛起,相關工作者應該采取更加積極和正向的思維看待社會的發展變化,積極尋求更多的創新策略和途徑,滿足人工智能發展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高標準需求,將其合理應用于實際的生產制造環節當中處理一些較為復雜的程序和事件,并且,各個高校也應該注重對專業人才的發掘和培養,使其具備應對社會發展和智能制造變化的各種需求,充分發揮工業機器人永遠取代不了的智慧與才能,為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人機協作、行業深化、生產環境等方面的應用效率提升更為工業機器人在智能制造行業當中的應用提供方向指引,使其向著全面智能化領域邁向嶄新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李芳芳,孫乾.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J].機械傳動,2019,43(06):172-176.
[2]陳春春.工業機器人產業:現狀、產業鏈及發展模式分析[J].互聯網經濟,2019(Z1):32-37.
[3]譚文君,董桂才,張斌儒.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18(04):42-47.
[4]李丫丫,潘安.工業機器人進口對中國制造業生產率提升的機理及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7(03):87-96+136.
[5]喻一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探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