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能清晰地記得自己成長路徑的人,一個在閱讀中汲取了成長能量的人,自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創作,給更多的孩子以力量。
周雅雯和我們這次采訪的其他“90后”繪本創作者一樣優秀,她1992年出生于江蘇,她的作品曾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第四屆“信誼圖畫書獎”佳作獎、“原創圖畫書2015年度排行榜”TOP10作品,還曾入圍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入選首屆“中國原創繪本200”、教育部推薦幼兒圖畫書書目……優秀的她,同樣也是一位“另類”的寶媽,已經有兩個寶寶的她,第三個寶寶此刻正在她的肚子里。《小雨后》《大西瓜》《豆莢兒,嘭!》《國王的果汁》《團子的節日美食記》等優秀作品,都是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創作出來的。
創作是“修煉”的過程
現在我有兩個孩子,老大4歲,老二1歲8個月。白天的時間我基本都要陪孩子,晚上等他們睡了再進行創作。可能相比其他的創作者來說,我的創作時間就比較碎片化。但是我覺得我也有獨特的創作優勢,繪本創作者應該像廚師一樣,不能自己悶頭做菜,還需要和食客,也就是小讀者有交流的機會。剛好,我這個“廚師”有兩個忠實的“食客”,白天我在陪伴他們的時候,會觀察他們怎么閱讀,也會記錄下他們的童言趣語,這對我的創作非常有益。
創作《大西瓜》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那時候我懷著老二,因為家里的安排,需要經常帶老大往返于中國和泰國之間,《大西瓜》幾乎就是在旅途中完成的。那時候老二在我肚里只有3個月,每次坐飛機,我都隨身帶著稿子、畫紙,甚至還隨身帶著掃描儀,一邊忍著強烈的孕期反應,一邊一遍遍地試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樣的信念一直在支撐著我,那種感覺就是“修煉”。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繪本終于創作完成了。正因為有了這樣特別的創作經歷,回頭再看自己的作品時,會感觸頗多,那種收獲和開心也是加倍的。
現在,我的第三個寶寶在我的肚子里剛剛3個月,我的孕期反應依然很嚴重。和以前相比,我的創作時間大幅減少了,因為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我的身體情況又不允許我經常熬夜。但還好,我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的閱讀時間就是我的創作時間,雖然我也經常會被打斷,但對我來說,那已經是非常難得的創作時間了。有時候一邊畫畫,一邊看著我正在讀書的孩子們,內心總是有一股暖意,就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平淡,也可以發人深省
我非常喜歡李安的電影,他的電影沒有很刻意的畫面和臺詞,卻總能讓觀影者,尤其是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自豪感。其實我的創作初心也是這樣的,我喜歡中國文化,我希望通過我的繪本,讓孩子能很自然地了解中國文化,深刻但不刻意。
有孩子之前,我的創作其實更多的是在感動自己,我會絞盡腦汁寫出很美的句子,畫出很符合藝術家審美的色彩。但是有孩子之后,我發現好的繪本并不是這樣的。它可能就是用富有童真的句子,講述了孩子生活中一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是孩子會從中獲得思考、獲得力量。
自從我有了孩子,我對繪本的理解就有了改變,以前看繪本,我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評判,比如會看它的繪畫夠不夠精美、故事夠不夠深刻,但是現在,當我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孩子讓我對繪本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原來孩子總能在繪本中發現很多細節和更多的美好,反倒是成人隨著成長,因為已經忽略了那些細節,也總是帶著自己的偏見去理解,才會狹隘地認為什么好,什么不好。
不要小瞧孩子的閱讀能力
以前我會覺得孩子對快快樂樂的童話故事比較容易產生共鳴,而對于那種有比較宏大的主題框架的內容,比如人類生存、科幻、復雜的感情,他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但是后來我才發現我錯了,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他也有他自己理解的方式,孩子是天生就帶著這種理解力來到這個世界的。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大女兒剛剛3歲時,我和她一起讀過《高空走索人》,這個故事是根據一個真實的事件改編的。我沒想到的是,女兒真的理解到了這個故事中勇敢的內核。她受到主人公菲利普走鋼索那種勇敢精神的鼓舞,那段時間每天都要手里托著枕頭,在床頭欄桿上練習平衡走。聽這個故事時,她每次都要讓我一直念到“后記”中“2001年,震驚全球的‘9·11’事件爆發,雙子星大樓因遭受恐怖襲擊而倒塌,菲利普的壯舉從此成為歷史的絕唱,再也不可重現,但它已和大樓一起,永遠融入了紐約的城市記憶”這句話,她配以一個很悲痛的表情。我知道她對這本繪本的理解,不只是這個故事本身,還有更多層面的感受,比如勇敢到底是什么、人類該如何相處,只是她可能還無法明確地向我表達。可見,孩子在閱讀時是一直在思考的,閱讀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
感謝我的父親,用文學滋養我
在我小時候,還沒有太多父母重視閱讀,更不要提親子共讀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這么多的閱讀推廣人。但是我非常感謝我的爸爸給我讀了非常多的書,帶我體會文學和詩意,從小把我領進了文學的門。爸爸媽媽還會和我一起把很多書上的故事編成小舞臺劇,有時也會把故事里的主人公用橡皮泥捏出來或者自制故事場景。他們對我閱讀習慣的培養,相當于給了我一對翅膀,當我在成長中經歷痛苦和迷茫,遭遇挫折時,當我被生活所困時,都能依靠閱讀學會思考、獲取力量,從而自我解脫,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讓人生更有詩意、更自由、更美麗。
我非常認可閱讀、文學對我成長的影響,所以我也希望我創作的作品,能給我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同樣的成長力量,這大概就是我一直堅持創作的動力,也是我創作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