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旨在探討商務口譯(發布會交替傳譯)中譯員的主體性,通過研究商務口譯的特點、發布會交替傳譯的難點及譯員主體性的內涵,得出譯員主體性在商務口譯中發揮重要作用,再通過實例分析,總結出適用于商務口譯的策略。
【關鍵詞】商務口譯;譯員主體性
【作者簡介】陳惠珊(1994.07-),女,漢族,廣東惠州人,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外語外貿學院,助教,翻譯碩士,研究方向:英語口筆譯。
一、引言
傳統翻譯觀點認為,職業口譯員應該是透明的、隱身的、被動的、中立的、甚至是超然的,只能進行忠實于字面的語言轉換,無權參與交際的過程。隱身也成為譯員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之一。但是在實際的商務口譯中,那些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口譯過程中顯身,主動“越界”的譯員,往往更能促進交際進程,更受到客戶的喜愛。
二、商務口譯定義及其特點
陳明瑤認為,在大商務、大經貿的格局下,商務活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進出口、業務談判、函電等,而是拓展到貿易金融、經濟、商法、營銷等諸多領域。因此,商務口譯屬于專業口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對于譯員的要求很高,包括商務基本知識、專業知識、專業詞匯等。
此外,不管是商務談判,還是發布會等營銷類的商務活動,均以合作和盈利為導向。在商務口譯中,為了商務活動的成功,譯員既要為己方據理力爭,爭取最大利益,又要溝通雙方的想法,以準確傳遞意圖為最大目標,有時需要妥協。
最后,商務口譯中,譯員可以通過說話人的眼神、手勢、語調、音調等信息,直觀地感受到口譯效果及聽眾反饋,一旦出現緊張情況,譯員可以立即調節。
三、商務口譯中譯員的主體性
多元文化語境下,不同的學者把譯者視為“征服者”“畫家”“媒婆”“Prometheus”和“翻譯機器”。譯員的形象從羅馬帝國時期頗有氣概的“征服者”最終演變為現代社會中毫無個性可言的“翻譯機器”,反映了譯員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正逐步走向客觀、科學、系統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譯員的主體性研究開始進入學者的視野。美國社會學家Anderson指出,譯員作為異語雙方交際中唯一的雙語者,享有內在的權力優勢,能夠控制各種權力自由。此外,Cythia Roy認為,譯員是交際過程中活躍的第三方,能影響交際活動的進展及結果。
譯員的主體性意識是“譯員作為口譯過程中的行為主體對于自身身處其中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譯員在了解了當事各方的交際目的,并認識到口譯活動的當下性和瞬時性、多元主體的在場性和語境共享性,自身與其他主體的間性關系?!比挝倪€提出,譯員并非規范性角色描述中“管道式”的被動“聽者”和“說者”,而是時常在多重話語角色之間轉換,而這些角色切換和“立足點”變化都可能對談話參與者的參與身份和參與方式產生影響,從而對交際活動的走向和結果產生影響。
四、商務口譯譯員主體性策略研究
討論商務口譯中譯員主體性的目的是為了讓譯員在商務口譯中充分發揮其主體性,提升商務口譯譯文質量,促進商務溝通進程。筆者分析一次新品發布會口譯的實例,總結出以下三個可發揮商務口譯譯員主體性的三個策略。
增譯
Case 1:
Speaker: So actually each color has a rule. Color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um human emotion and behavior. For centuries artists have ... have manipulated color, use different hues to influence the way humans respond to their art. The same principles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ffice design, using color to stimulate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cooperation.
譯員:每個顏色都有不同的含義,色彩會對人的情緒和行為都有深遠的影響。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一直利用不同的顏色來影響人們對藝術的判斷。同理,在辦公室設計中,我們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促進員工相互協作,并激發員工的創造力。
Speaker: Some people may say they love one color without saying why. So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color and to choose the right color. I would show you some examples. As you can see, green. Green is the main in this example. Green is ideal um for employees that work for long long hours. Blue is a color … that makes people relax. Employees are most ... most productive in offices in blue. At the end, we have a lot of white. But we will mix it with other different colors.
譯員:有些人說藍色好,有些人說綠色好,但是都說不出原因,因此,我們要明白顏色背后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吹轿覀冞@個例子里面呢,有非常多的綠色。而綠色的辦公環境適合工作時間比較長的公司。藍色呢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顏色,可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在這里呢,我們看到許多白色,但是呢,我們是將白色和許多其他顏色配合起來一起使用的。
譯員在翻譯第一小段“每個顏色都有不同的含義,色彩會對人的情緒和行為都有深遠的影響?!睍r,發現個別觀眾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譯員當即意識到自己的翻譯不夠具體,但因為發言人已經講解到下一頁幻燈片,又是發布會的口譯,因此沒有進行補充翻譯。大約幾句之后,發言人講到案例中的第二小段“Some people may say they love one color without saying why. So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color and to choose the right color. ”時,譯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增譯及解釋的翻譯技巧,有意增加“有些人說藍色好,有些人說綠色好”,提供具體的案例,幫助觀眾理解發言人所提及的“顏色會對人的情緒、行為產生影響”。在本案例中,譯員發揮其主體性,利用增譯法,化抽象為具體。
Case 2:
Aksu: And it wasn't only the product design industry, but as well the car industry, definitely the car. It's the nova 500, 3 years ago, they take a redesign of this car.
譯員:其實不僅僅是產品,也包括車輛的設計,這輛車是菲亞特的nova500,它是3年前重新設計的。
發布會的前一天下午,譯員到現場踩點,與發言人見面。發言人是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師,他對意大利的藝術史、著名汽車、皮具品牌如數家珍,與譯員分享了許多自己喜愛的品牌,其中包括保時捷、法拉利以及本案例中提及的nova500,這是來自菲亞特汽車公司的一款汽車?;蛟S是由于前一天的分享,發言人在發布會當天并沒有詳細解釋該型號的汽車,甚至連品牌名都未提及。而張培基認為,增譯亦可用于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因此,譯員在本案例中,發揮其主體性,增譯品牌名“菲亞特”,補充觀眾可能缺失的背景知識。
減譯
Case 3:
Aksu: So, a person yes? (講者為觀眾展示ppt上的圖片) Er, a person usually in every country do daily work, say from 6 to 12 hours in the office hugely. We ensured that the design is as comfortable as in his house, so we have to think about a person about his house, about his life and experiences, about um... the person has to stay very well, so the person can work very efficiently. And in this case, obviously, for all of the companies they work in, they gain more.
譯員:每位員工待在辦公室的時間約為6-12小時,所以我們要以人為本,把辦公室設計得像家一樣溫馨舒適,這樣員工才能高效工作,這樣一來,公司的效益也會提升。
本實例的發言人來自意大利,英語是其第二語言,因此他所使用的英語并不地道,而且時常出現重復、停頓、贅詞。案例三出現了兩處贅詞以及一處長停頓,分別用“er/um”和“...”標記。經分析研究,發言人本段發言想表達的意思為:設計應當以人為本,這樣對員工和公司都有益。而在本例的劃線部分中,發言人處于非母語原因,發言冗長,句子長達44個單詞,經過譯員分析,該句可縮減為14個單詞的短句:“we made the offices as comfortable as home, so that staff can work efficiently.” 因此,譯員在本例中發揮主體性,采用減譯法。
改譯調整
Case 4:
Aksu: And, today,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intelligent office. Because em, we have different projects in this area. Usually, em... if you are designing an office, it's not, actually, it's not that easy. Or, it may seem easy, but it's not. So, em..., usually, when when people listen to the intelligent office, oh, they think they gonna use a lot of ipad technology, em..., or different kind of technology, but, usually, it's not like t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else.
譯員: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智能辦公室這一話題。多年來,我的工作室致力于設計辦公家具。很多人以為設計辦公室易如反掌,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當人們聽到智能辦公室的時候,想當然地就以為是一間充滿高科技的辦公室,但事實并非如此。
許鈞提出,譯員處于對話的核心地位,可在譯文中展示其藝術個性和創造性。本案例中,作者用“em”標記贅詞,用“…”標記短停頓,縱觀整個段落,發言人出現4處贅詞、2處短停頓,且句子簡單、口語化,尤其體現在“Or, it may seem easy, but it's not.”一句中。然而,商務發布會應該使用較正式的語言,其目的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買家下單。因此,譯員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對譯文進行調整,將“Or, it may seem easy, but it's not.”譯為“很多人以為設計辦公室易如反掌,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蓖ㄟ^重復“事實”,以及增加對比的方法,修改譯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商務口譯是一項對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它要求譯員儲備充足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臨場反應能力。而譯員的主體性滲透在商務口譯的方方面面,譯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增譯、減譯、改譯調整等策略,提高商務口譯譯文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明瑤.論商務口譯技巧[J].上海科技翻譯,2004(2):31-33.
[2]任文.2017.戈夫曼社會語言學視閾下口譯員話語角色的解構與重構[J].中國翻譯,2017(4):18-25.
[3]任文.聯絡口譯過程中譯員的主體性意識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屠國元,肖錦銀.多元文化語境中的譯者形象[J].中國翻譯,1998(2):28-31.
[5]許鈞.“創造性叛逆”和翻譯主體性的確立[J].中國翻譯,2003, 24(1):6-11.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7]Anderson R W. Bruce.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Interpreter. In P?chhacker F. and Shlesinger, M. (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J].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76,2002.
[8]Roy, Cynthia B. Interpreting as a Discourse Proces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