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園紅
摘 要:智慧養老是我國在當前養老形勢下的新探索,是互聯網發展趨勢下多主體參與的新型養老服務建設。智慧養老服務有其獨特的優勢,也有其尚未完善的不足之處。積極應對獨居老人養老的現實問題,完善智慧養老服務管理體系,有利于不斷提高我國養老服務水平。
關鍵詞:智慧養老;獨居老人;養老服務
一、背景
(一)現實背景?;谥袊娜丝谝幠?,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已經占據世界第一位,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思想觀念等因素,獨居老人在全國老年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來,媒體報道的“南京:獨居老人家中死亡兩個月后才被發現”、“80歲獨居老人孤死家中一子被判兩年四女獲緩刑”、“獨居老人家中傳出異味死亡多日才被鄰居發現”等事件層出不窮,未經報道的獨居老人在家摔倒無人發現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這些事件的頻頻發生不僅引發人們對傳統孝道、社會文化價值的思考,更暴露出對獨居老人安危的疏忽。獨居老人不僅是一個缺少精神關愛、孤獨生活的特殊群體,更是一個缺乏安全保障、處于安全隱患中的邊緣群體。
(二)政策背景。“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并在養老等重點領域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1]近些年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技術層面為公共服務尤其是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政府作為發展養老事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和建設主體,對推動智慧養老的發展有引領作用。
二、智慧養老的含義
智慧養老是通過高科技結合互聯網技術形成“互聯網+養老”的一種新式綜合養老體驗,為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復、醫療衛生、娛樂休閑提供定制化服務,以此代替傳統社區養老的一種新型方式,并且有效提高服務單位和政府機構的信息采集、整理、利用和服務的能力。[2] 基于“互聯網+”的智慧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即依托社區居家服務,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以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為支撐,集老人、政府、醫療機構、企業和非盈利社會服務組織于一體的聯動互助服務模式。[3] 可以看出,智慧養老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智能設備為載體,將政府、企業、醫院、社會組織、老人相聯動,打造一種符合社會發展、切合老人需求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
三、國內智慧養老實踐探索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已逐步應用于養老服務領域,為老人提供了個性化和高效的智慧養老服務。我國不斷探索智慧養老的試點,主要以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為主,目前各地區已形成多種不同的智慧養老方式,上海、無錫、杭州地區發展較為迅速。
1.上海。上海市打造“幸福養老”示范環境,于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及浦東新區塘橋街道所構建的應用示范區部署,示范區覆蓋500戶社區居民,應用部署了本項目所研制開發的床腳墊式睡眠監測儀,跌倒檢測地毯終端設備,并根據所研究制定的智慧社區服務模式開展“幸福養老”的試驗示范。經過兩年的試點示范工程“幸福養老”項目獲得廣泛認可和贊揚。同時,床腳墊式睡眠監測儀和跌倒檢測地毯終端設備多次實際檢測到老人異常情況,成功發現并救助了多位獨居老人。
該“幸福養老”系統通過終端、后臺和服務端三部分組成。終端設備安裝在用戶家中通過寬帶網絡將采集到的老人數據傳輸到后臺,進行統一調度管理。并且,后臺配有專業人員7—24小時值班,為獨居老人提供照看服務,一旦后臺接收到老人異常數據,即會產生告警。并發送至街道處置站點,由助老員進行上門救助服務。子女可以通過服務端APP查看相應數據,了解老人每日作息情況等信息。后臺服務中心與民政體系對應系統以及社區街道工作人員進行對接,實現數據的傳輸與共享。[4]
2.無錫。無錫移動聯合梁溪區惠景社區,為社區多戶獨居老人提供了“智慧養老”服務,通過安裝智能安全監護裝置,將他們的生活與公共安防、社區管理、街道管理等領域聯接起來,及時將老人在室內的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和分析,提升獨居老人生活的安全性。
由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研發的此套智能安全監護裝置包括一個門磁、三個熱感應器、一個智能煙感裝置。通股溫感器傳遞老人的活動信息,如果溫感器沒有活動感應,則會立即發送報警信息到社區工作人員手機APP上,社區人員上門查看實情。通過手機APP,社區人員還能看到門鎖是否關閉正常,查看“未關門告警”和“家里有人”等子項,如果長時間外出沒有回家超過一定時間,系統也會有所提示。系統中設有智慧煙感裝置,如果家中意外失火,該裝置就能迅速發出聲光報警,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盡可能快捷的幫助?!爸腔垧B老”強調智慧服務,尊重老人,更加關注老人精神生活層面,更加人性化地通過智能提示來提供友好的養老護老服務。[5]
3.杭州。杭州智慧居家養老的最先探索模式是“一鍵通”。2011年開始,潮鳴街道與移動公司合作推出老年關愛手機, 解決服務呼叫和緊急求助問題。201年開始,著手制定新一輪智慧養老方案, 設計和建設新的養老信息平臺, 用“互聯網+”來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該信息平臺由“統一平臺、統一呼號、統一養老卡(市民卡)、統APP、統一數據庫”構成, 通過此平臺實現公辦養老機構網上申請、公益互助、購買服務補貼入市民卡等一站式服務功能。[6]
此外,杭州市引進上海的專業社會組織“海陽慧老服務中心”打造智慧養老服務中心, 設置了LED大屏和10個接線坐席, 在老人家中安裝煙感探測器、煤氣探測器、紅外人體感知儀、隨身緊急按鈕、綜合報警主機等“安全智能衛士”電子設備, 對老人居家生活環境進行24小時監測。同時杭州市積極培育智慧養老企業和社會組織。一是為老人提供養老院專業人員定制化的個人服務,利用平臺企業開發和拓展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二是利用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和推廣老人智能傳感設備。三是地產企業開發和推廣智慧養老社區。四是社會組織逐步承接各項智慧居家養老落地服務。由社會組織承接智慧居家養老平臺呼叫服務。
四、智慧養老服務存在不足
中國智慧養老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僅在發展迅速的一、二線城市有示范區,目前尚未完全普及。隨著中國養老問題的多元化,智慧養老未來發展方向還需不斷探索。現階段智慧養老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1.資源配置不合理。政府資源配置與市場化的矛盾導致政府資源分散、投入巨大而實際效果不佳,影響了智慧養老的發展進程。以杭州市“智能呼叫服務”為例,不少老年人把“智慧養老”等同于“免費手機”,部分老人自己不用,送給家人使用或放在家里閑置, 但是手機費用還需要政府支付,部分老人甚至利用雙渠道拿到了兩部手機,這些都產生資源浪費現象。[7]同時,養老需求急劇擴大,單一的財政模式難以持續。
2.主體界限不明晰。智慧養老由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主體同時參與,這就導致各主體間容易出現責任、分工模糊,沒有進行統籌規劃和設計,使得資源的利用存在重復性,存在溝通問題和管理問題。由于相關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位,使得智慧養老頂層設計的統籌規劃缺乏足夠的力度。[8] 我國當前的智慧養老尚未形成規范的服務體系,智慧養老項目多是政府項目購買來實現,缺乏有效的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模式,對社會組織而言不具有服務可持續性。
3.地區發展不均衡。因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智慧養老分布的不均衡。這不僅體現在中西部與東南部之間,也表現在城鄉區域之間。智慧養老多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且多分布在一些高中檔小區內,忽略了郊區或鄉鎮等地方老人的需求,而往往他們是更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傮w來說東南部、城市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較快,中西部、農村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滯后。
4.智能設備不完善?,F代智能設備科技含量高、操作相對復雜,老年人因生理功能的退變,視聽覺、動手能力減退,熟悉智能設備的操作對老年人而言具有一定困難,尤其是一些老人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對他們而言,智能設備有可能只是一種擺設,沒有實際功效。因此,要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設計個性化的、便捷易操作的智慧養老產品。堅持從老年人的根本需求出發,切實解決老人的實際問題。
五、智慧養老發展建議
1.政府加大投入度。中國老齡化社會發展還在加速,“空巢化”現象也日益嚴重。智慧養老已成未來養老新趨勢,這意味著智慧養老潛在的巨大需求。制度碎片化、政策扶持不落地等嚴重束縛了智慧養老市場的拓展。政府部門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智慧養老運行的法律環境與政策環境,立法先行,使運行過程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細化法律法規內容,切實保障政策的可操作。[9]其次,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出臺相應的政策,健全智慧養老體系,支持智慧養老建設,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采用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同時加強智慧養老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實現大范圍的推廣,推動新型養老服務的發展。
2.企業增強創新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技推動,養老產業就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多學科方法應用于智慧養老是智慧養老與生俱來的基因,但這無形中也增加了智慧養老產業技術創新的難度。應加強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研發與原型測試,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因為智慧養老產業是服務業,要豐富服務廣度和深度,加強終端檢測和售后服務,真正讓老人用得安心,用得放心。企業要以老人為中心打造出真正服務老人,幫助老人的良心產品。
3.社會組織提高專業度
智慧養老不僅僅是智能產品等硬件設備的使用,還在于服務理念、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服務體系的管理規范等軟件配置。智慧養老對專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做好智慧養老的根本不僅需要有人做,更在于是否有人做好。因此,要培育專業的社會組織、培養專業的工作人員,建設專業的人才體系,為智慧養老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
六、結語
智慧養老對于當前中國老齡化現狀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社區獨居老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防護。當前智慧養老發展正在起步,也存在不少疏漏,面對中國老齡化速度的不斷推進,未來智慧養老將是一個很大的需求,這對智慧養老建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政府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政府財政投入,統籌管理,均衡發展;企業在實現市場價值的同時關注社會價值,做到以人為中心,實現創新性的人性化生產;社會組織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積極關注老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養老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需要多方協同應對,積極解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D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楊蓮秀,胡孔玉.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我國智慧養老政策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04):118-127.
[3]曹瑩,苗志剛,李明杰,杜光輝,程冬玲,李志明.基于互聯網+的智慧互助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8, (14):74-75.
[4]陸肖元.智慧社區——“幸福養老”[J].《建設科技》.2015, (17): 40-41.
[5]生活無錫[N].現代快報.2018.09.13.第C1版.
[6]常敏,孫剛鋒.整體性治理視角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杭州創新實踐為樣本[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03):85-91.
[7]于欣宇,于嬌嬌.智慧養老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現代交際》2018, (15):66-67.
[8]屈貞.智慧養老:機遇、挑戰與對策[J].湖南行政學院報,2016,(3):108-112.
[9]朱玥穎,劉治彥,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新思路[J].《江蘇科技信息》.2018, 35(4):68-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