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刑事訴訟中的羈押又稱審前羈押、未決羈押,是指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依法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項強制措施,包括偵查階段的羈押、審查起訴階段的羈押和審判階段的羈押。在刑事訴訟階段強制措施中,羈押是對個人基本權利影響最嚴重、最深遠的一種措施。正因如此,嚴格規制羈押的適用以使其限定在最必要的范圍內是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做法。修改后刑訴法第九十三條增加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規定,這時對我國現行逮捕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對于打破之前“一捕了之”的實踐困局,防止超期羈押和不正當關押具有重要意義。
一、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
由于羈押依附于逮捕措施,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與逮捕必要性審查的內容應當具有一致性,但由于羈押必要性隨訴訟進程的推進而不斷變化,導致其審查的內容也呈現漸進性變化的特征。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除應當具有社會危險性、人身危險性、訴訟可控性外,還應當包括合法性和比例性的審查內容。
1.羈押的合法性審查。“需要對原逮捕強制措施正當性進行復查。如果原逮捕措施不是明顯不當,并且沒有新的事實和證據的,原則上應當維持原逮捕措施”。“復查”逮捕的正當性,不僅包括對原逮捕強制措施的正當性進行審查,還包括隨著訴訟進程、案件的事實、證據是否發生變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是否還涉嫌犯罪。“復查”并不是基于對原逮捕措施的監督,而是就羈押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由于我國羈押依附于逮捕措施而產生,逮捕措施的法定性決定了羈押的合法性。對羈押合法性的審查應處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第一位,只有在保證羈押的合法性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對羈押理由進行判斷,如果系逮捕措施不當,羈押成立的基礎也就不存在,那么其也就不具備合法性。
2.羈押的合理性審查。“根據查辦案件的事實、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是否還需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繼續羈押”。合理性審查堅持比例性原則,比例性原則應當有三個基本要求:一是羈押的目的性要求,即羈押的適用不得背離其法定的羈押理由,應做到目的與方法的平衡。二是羈押的必要性要求,即在有幾種替代性措施均可達到同一目的的情況下,要求選擇適用最有利于嫌疑人、被告人的強制措施,以羈押為例外,從而將對嫌疑人、被告人可能造成的權利損害降至最低。三是羈押的適當性要求,即要求對羈押的幅度、期限控制在與涉嫌犯罪的嚴重程度以及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懲處的刑罰相適應的法治原則在有罪判決生效前的延伸。羈押的合理性審查,有助于避免司法實踐中的超期羈押、一押到底的問題。
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方式
1.聽取意見。檢察機關在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時,應當有審查部門指定檢察官承辦,聽取辦案機關、辦案人員的意見、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的意見,聽取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聽取其他相關人員意見。原則上,聽取意見應當采取公開的方式,可以集中聽取,也可以分別聽取并交換意見。但因案件的特殊性或工作的需要,在下列情況下應當分別單獨聽取:案件事實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的事項;出于偵查需要,如案件的事實涉及下一步偵查不能對外公開的、嫌疑人已經被偵查狀況需要保密等;公開聽取可能激化矛盾的;其他原因需要分別單獨聽取的。聽取意見時至少有兩名檢察官在場,并記錄意見,由被聽取人簽字確認。
2.向監所監察部門調取羈押期間表現情況。監所監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被羈押的犯罪下一任、被告人有無羈押必要性的情形,應當向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提交變更強制措施意見函。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在開展羈押必要性公開審查時,也應當向監所監察部門咨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羈押期間的表現情況,作為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
3.羈押必要性評估。在偵查監督、公訴、監所檢察部門分別建立由部門負責人和部分資深檢察官組成的羈押必要性評估小組,評估小組聽取承辦檢察官的審查情況和意見后,根據證據、事實和法律,結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進行評估。
三、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效力
修改后的刑訴法規定人民檢察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決定僅為建議權。規定為“建議”而非強制性要求,主要是從監督角度考慮的。人民檢察院自行使羈押必要性審查決定的建議權,有關機關未予以采納時,應充分發揮人民檢察院的其他監督職能,保證羈押的正當性。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對人民檢察院自行偵查的職務犯罪案件,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對人民檢察院公訴部門進行審查起訴的案件,仍然應當以檢察建議的形式分別對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公訴部門提出羈押必要性監督,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公訴部門應當在十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建議部門,未采納建議意見的,應當說明理由和依據。建議部門認為理由和依據不成立的,應當提交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建立由刑事檢察部門行使,訴訟監督部門配合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權利運行機制,符合權責一致,權威高校的司法改革原則,有利于促進檢察機關提出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適時性與嚴謹性,有利于提高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的積極性,有利于公安司法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相互制約配合,有效懲治犯罪,保護人權,確保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