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儒
遼寧財貿學院(110000)
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質量也逐漸提高了要求?;谛聲r代發展背景下, 住宅市場更是需要逐漸朝多樣化方向發展,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住宅。 從當前房地產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房價逐年上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前年輕人的壓力,所以大部分年輕人為了能夠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會選擇居住在城中村。 針對此現象,我國出臺了相應的住房建設政策,逐漸增加中小戶型住房建設比例,推動住宅設計與建設逐漸現代化、經濟化及精細化,有效緩解了青年人的住房壓力,滿足青年人的住房基本需求。
如果住宅面積標準相對較低,大部分青年人在選擇房間面積時,就會選擇寬敞的客廳,主要是由于當前的青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大都會在公共空間內進行集體活動。 而在選擇廚衛時,通常會選擇寬敞的衛生間,所以在住宅面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青年人都會選擇高品質獨立的衛生間,進而就會降低廚房所占的面積,這主要是由于青年群體當中使用廚房的比例相對較低。 客廳、臥室與衛生間是青年人日常生活當中所占比例較重的空間。
調查研究表明,當代青年人在選擇不必要空間的過程中,有大約40%的青年人選擇了書房,有大約20%的青年人則選擇了餐廳,15%的青年人認為可以不需要廚房,如果住宅內沒有晾曬空間,大約50%的青年人表示都可以接受。 從當前青年人使用空間的情況來看,書房的使用概率相對較小,大部分時間都被閑置,所以如果住宅面積相對較小,就可以直接將書房省略。 客觀角度來講,在小戶型住宅當中,廚房、餐廳、書房及陽臺都屬于較為邊緣化的空間[1]。
在初期階段,房子的主要功能就是居住。 據統計,人一生中在房間內呆的時間,大約有超過1/3 的時間會在床上度過,由此可見,臥室在房間內占據的重要性, 客廳這種對外接待的空間地位則次之。從當前居住面積的選擇情況來看,大部分的青年人都會選擇55~65 m2, 并不選擇越來越大的居住面積。 大部分青年人都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由此,對于此種現狀,就可以為青年人提供一個理想的日常交往活動的空間。
2.1.1 固定集約化
在對小戶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廚房和衛生間內涉及的管道,不能隨意更改變動,這對小戶型較為不利。 因此,可以將廚房、衛生間等這類空間固定在一起,為其他空間進行自由組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布置廚房和衛生間的過程中,將其放置在門廳位置會更好,管道能夠同通道結合在一起,盡量減少占用室內面積。 廚房、衛生間都屬于處理污物的房間,放置在進門口,便于對污物進行處理[2]。 另外,廚房具有較大的儲備空間,而且還有相應的操作平臺,能夠有效緩解門廳位置的儲物壓力。
2.1.2 結構體系邊緣化
小戶型空間內部存在著承重體系,能夠很大程度上對空間變化的自由度產生影響。 為了保障空間更加自由合理劃分,就需要盡量精簡建筑結構體系。在對戶型邊緣及廚房、衛生間等固定功能空間進行安排的過程中,有效減少對套內空間的限制。 小戶型空間進深相對較小,但是同結構體系邊緣化布置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充分保障了套內空間的靈活度。
2.1.3 空間流通化
小戶型套內面積較小,同大戶型面積進行對比,空間舒適度相對較低。 因此需要在小戶型空間內部打造環形回路,使內部形成良好的交通系統,便于延伸空間,擴大空間的視覺感。 在布置空間回路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加強房間的采光使得房間更加具有舒適感。
2.2.1 功能不變空間變化
由于青年年齡段跨度較大,所以對于小戶型住宅的需求也在逐漸發生一定的改變。 因此,小戶型空間內部的功能、 空間大小都需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充分滿足青年人對于小戶型空間的多樣化需求。 但是此種變化大都會發生在青年群體的變化初期階段,如育兒階段需要準備空間預留給小孩,便于更好地照顧小孩。 由此,家里內部空間就需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滿足新的空間需求[3]。 另外,家具位置發生變化也會為空間使用感帶來不同感受,能夠滿足青年人對多樣化選擇的基本需求。
2.2.2 功能變化空間變化
在青年階段,對于小戶型空間需求發生改變時,如果通過改變空間大小,并不能夠滿足青年人對于居住空間的基本需求時,就需要對居住內部空間進行重新劃分,從而為青年群體提供新的功能空間。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盡可能減少變動空間劃分的情況,盡最大可能滿足青年的適應性需求。
2.3.1 垂直功能疊加
由于青年小戶型的面積比較小,全方位通過居住建筑垂直高度,給予垂直空間加以細致重組與風格,使得上下兩層互相借用,實現空間集約的目標。比如可以把床和沙發進行組合,將平面投影面積相似的沙發以及雙人床互相組合,進行豎向排列,實現一個空間兩種功能的成效。 在白天,把床抬起來露出沙發,給人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條件,人們互相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夜晚,把床放下,將沙發的靠枕當作枕頭,兩者巧妙融合體現著房屋垂直空間的有效利用,完成垂直空間的功能疊加,實現生活空間利用率最大化[4]。
2.3.2 垂直方向尺度細化
青年小戶型空間設計,應該保證人體尺度與空間尺度存在一定對應性,保證家具及空間存在對應關系,由于家具的功能及外觀會直接影響空間的使用感,所以要盡量減少家具的數量。 用戶可以調整組合家具,滿足小空間環境的需求,將多功能家具組合拉伸及旋轉完成空間延展,更好的提高空間利用效率。
2.4.1 短時間可逆化
結合人們在住宅中體現的活動時間性,在相同空間內探索不同階段,人們活動的不同設計對應的空間,實現人們自身的雙重功能。 短時間可逆化化能夠借助不同的功能進行靈活變動,如把一個客廳的活動空間,通過自由滑動的風格強進行隔開,墻面設置電視投影等器材,左側設置衣帽間,會留出較大的娛樂空間,給青年群體的交往提供寬敞的空間。
2.4.2 長時間可逆化
按照青年群體生活具備的循環性,把常住人口數量及行為當作主要依據,青年群體主要是處于18到45 歲之間,跨越了單身、戀愛和結婚生子的經歷,所以在時間區間內,建筑物應該實現可逆化設計,滿足跨越時間的居住需求[5]。 可以把臥室的數量從一室轉變為兩室或者三室,將較大的活動空間轉變為多個居住空間。 在小戶型青年空間設計過程中,空間排布上要遵照可逆化理念,實現建筑空間可逆性設計。
為了能夠充分滿足青年人的需求,中、小戶型空間就需對平面進行合理布置,使中、小戶型建筑的應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根據青年人對于住宅的基本需求,小戶型空間在設計階段,需盡可能滿足功能與使用需求, 充分滿足青年人的精神與審美需求,從而推動房地產行業更加穩定持續發展,推動社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