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威
新鄉市市政工程處有限公司(453000)
1)施工工期集中且相對較短。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很大,一般每年4 月至10 月是集中開工階段,但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難度較大,雨季拖累、夏季高溫和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等因素使工程質量難以得到切實保證[1]。
2)作業場所受限,交叉施工協調困難。 市政道路施工作業場所比較狹窄且難以做到完全封閉,無序、分散、不文明施工的情況經常發生。特別是在道路溝槽開挖過程中,涉及排水、數字電視、煤氣、自來水、熱力、電力等多個行業,它們分別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施工隊伍相對繁雜且各自的工期相差懸殊,無法有效地科學協調與統一,這將極大地影響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3)市政工程多在城市中心地區施工。該施工地區人口密度較大,市政道路施工將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惠民工程成了投訴工程。既要加快進度,又要保證質量,政府部門和施工單位都面臨著很大的輿論壓力[2]。
4)市政道路施工對城市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噪聲污染、揚塵污染等十分嚴重。
1)如果不嚴格按照設計和操作規范進行施工,則無法保證質量,如安裝管道和挖掘溝槽后未經閉水試驗即開始回填,給市政工程造成安全隱患。
2)在土方工程和路基工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如路基基層塌陷、路床排水不暢、壓實不足、邊坡失穩,回填土雜質多、質量差,表層不平整、厚度不均勻,含水率高等。
3)施工人員不規范、不標準的操作造成混凝土板裂縫。
4)不能有效地保證工程原材料的質量,特別是缺乏對瀝青拌和、水穩定的管控,從而對市政道路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 在送樣和試樣取樣過程中,檢驗單位、供方、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5)排水性差是道路排水施工中的技術難題,部分施工單位對排水問題重視程度不夠,施工中使用劣質材料;因管材質量差、路面壓力高及管路連接件施工質量不合格,造成管路損壞和泄漏;在清潔帶界面的構造中,如果對接殘茬處理不當,管接頭處便會出現裂縫。 無論何種原因,都會對市政道路構造造成不利影響。
6)瀝青材料是市政道路施工的主要材料,但在人行道上使用瀝青,往往會產生一些常見問題。 因為施工技術的使用不恰當,人行道經常會出現堵塞、塌陷、裂縫等問題,影響交通安全。 此外,由于施工單位對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掌握不夠,瀝青混合料碾壓施工中經常出現不合理情況,導致路面質量下降。
在進行施工之前, 應根據相關規范與工程的設計要求,確定如砂石、石屑、水泥等進場材料的的顆粒組成與塑性指標。 當材料性能符合要求之后,準許進入攪拌場地并分類存放, 最后設置標志。 在其顆粒組成與含水量符合使用要求后,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集中攪拌。 每次攪拌時,應適當調整加水量,并盡快將完成拌和的混合料送至施工現場。
通過輕型壓路機與12 t 以上的壓路機對整形完畢后路段的結構層進行碾壓。 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內側路肩為出發點,向著外側路肩的方向碾壓超高平曲線段。
2)以兩側路肩為出發點,朝著路中心的方向碾壓直線段。
3)在碾壓過程中,以輪寬重疊1/2 的方式進行6~8 次的碾壓,并且后輪在后續碾壓過程中避開接縫處。 第一、二次碾壓時,對壓路機的行駛速度沒有嚴格的限制, 可以以1.5~1.7 km/h 的速度隨意行駛;從三次碾壓開始,為確保最佳碾壓效果,需要將速度控制在2.0~2.5 km/h。
4)在碾壓過程中,施工單位應重點關注水泥穩定碎石表面的濕潤度,當溫度過高導致水份蒸發較快,使其表面相對干燥的情況下,則要及時補充適量的水分。
5)為確保質量滿足要求,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松散或起皮等質量問題,應將問題混凝土翻開,再鋪設重新拌和的混凝土。
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特別是監理、設計、建設、施工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只有規范操作、工序嚴謹、 程序合法才能保證市政道路施工的質量和進度。 與此同時,監督管理工作也要不斷加強,確保每一層結構、每一項工程、每一個關鍵部位、每一道工序都能按規范要求施工[3]。
2)市政道路施工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落實崗位責任制。 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專業技術水平、業務素質和職業操守, 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營造重視安全的氛圍。
3)保證施工設計符合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特別是精心進行施工組織設計, 這是保證計算準確、施工方案可行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應協調和銜接好各施工單位之間的關系, 如道路與燃氣、 電力、通信、供熱、供水等管線的交叉工序及平面布置,盡量避免施工沖突, 減少變更和調整工程設計的可能性。
4)在混凝土路面質量方面,應嚴格按照設計中規定的比例拌制混凝土,同時應不斷加強對混凝土拌合料及原材料質量的監控,以保證混凝土強度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在攪拌過程中,應要求操作者按相關操作規范操作,加強監督,杜絕出現不合格現象。 另外,在混凝土路面澆筑過程中,應保證基層水澆透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根據施工設計要求確定砂漿層厚度;特別是要確保模板的界面及邊沿處的混凝土振實、灌注。 路面澆筑工序完成后,要特別注意路面的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5 d,盡量避免暴曬和大風的影響。
5)市政道路施工的重點是路基防護,可有效減少濕度、溫度等因素對路面造成的傷害,特別是雨水對路面的沖刷。 路基防護技術比較多,主要包括植物材料防護技術和礦物材料防護技術, 針對不同的地質條件各有優缺點。 適合在土質邊坡和石質邊坡上采用植物防護技術,該技術無論對環境的改善還是對資源的優化,效果都非常顯著,也是礦物材料所不能達到的。
6)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應對預應力進行全面、準確的核算,必須確保計算出的預應力數值與實際承載力一致。 另外,為最大化避免道路因溫度應力不適產生裂縫,可選用高質量的水泥,以降低水熱化反應。
7)應當根據道路等級、當地氣候及地質情況制訂防護措施,并采用多重防護對重點路段進行特殊保護。 通過預防性保護措施降低因水流進入混凝土內部,導致鋼筋銹蝕而引發的道路承載力下降的問題。
8)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檢查、監督和指導企業安全生產,保證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措施得到真正落實;對企業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及時進行調查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處理建議。
9)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一次鋪完,避免重復鋪料;另一方面要使材料的綜合性能最大化。 嚴格按照碾壓技術要求確定攤鋪機的參數、鋪平時間、鋪平方式等,以保證路面密度符合要求,防止產生溝槽。 路面的平整度要滿足設計要求。
市政道路建設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工作責任感。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只有監理、設計、施工各方密切配合,才能按照設計規范的操作要求,確保各工序的質量安全,為道路施工奠定良好的質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