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東鎮五四一總醫院,山西 聞喜)
近些年來,我國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的慢性氣道炎癥反應。免疫性炎癥、T淋巴細胞依賴方式、氣道重塑、氣道反應性增加、神經機制等都與發病機制相關[1]。急性發作表現為咳嗽、喘息、氣急或者癥狀的明顯加重,刺激因素消失或者治療后得到緩解,假如反復發作可形成氣道不可逆性狹窄和氣道重塑。精神心理因素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情緒的變化而導致大腦皮層及下丘腦興奮,神經迷失導致乙酰膽堿被釋放出來,引發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黏膜的水腫和過度通氣等。心理護理便是將治療的側重點放于患者的心理狀態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通過一些心理治療方法的使用,如松弛療法、宣泄療法、集體心理支持法等強化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逐漸形成積極、良好、樂觀的心態,保持穩定的情緒。本研究將心理護理干預方式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的治療中,在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體驗方面均產生了極佳的效果。
研究對象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95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納入標準:(1)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診斷標準相符,并且經過臨床物理身體檢查、常規、生化及肺功能檢查和X線/CT檢查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癥狀。(2)患者對本次研究的調查評分表的含義具有一定的理解,對心理護理干預模式是自主自愿接受,并能夠根據自身真實情況完成全部測評。(3)神志清晰,并無精神心理疾病,能夠客觀、真實、準確地表達主觀想法,并無軀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1)排除急性發作輕度、重度患者或者由惡性腫瘤等其他因素影響的患者。(2)排除近期使用過或正在使用抗精神疾病藥物的患者。入組順序為先后進入醫院順序,并按照患者主觀意愿進行分組選擇。將95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主觀接受心理護理的46例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與女性例數分別為25例和21例,年齡區間為34-72歲,平均年齡為(53.62±8.68)歲,患病歷程為2-28年,平均為(14.66±6.27)年,其中8例冠心病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及9例高血壓患者,住院時間為9-15d,平均住院天數為(12.32±3.09)d。將不接受心理治療的49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其中男性與女性的例數分別為24例和25例,年齡區間為42-70歲,平均年齡為(16.44±7.20)年;其中7例冠心病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壓患者,住院時間為11-17d,平均住院時間為(13.75±4.14)d。兩組在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來進行對比。
在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入院診斷明確后結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進行主動治療,除此之外,要將常規護理干預方式應用于兩組患者的治療中。護理評估步驟:(1)詢問患者病史。(2)在患病過程與治療過程中,對非急性發作期嚴重程度會對患者造成的影響的嚴重性進行評估。(3)查明導致患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原因及發作程度。(4)了解患者的心理社會情況,保證患者不會持有低落情緒,對疾病診治預期。(5)提高患者家屬對支氣管急性哮喘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對患者態度、經濟能力和社區醫療進行了解。(6)身體總體評價。將實驗室及其他檢查明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及方法進行結合。護理環節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只有做好了下述方面的護理,才能使護理能夠真正地做到行之有效。(1)環境與體位。(2)氧療護理。(3)使用氣霧劑進行護理。(4)用藥護理。(5)飲食護理。(6)健康教育宣傳講解工作。(7)觀察病情。(8)出院護理等。將基于常規護理方式使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應用于觀察組,在入院后對患者實施診斷并通過交流溝通取得書面同意,并向患者詳細解釋和介紹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形式及目的,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干預策略。第二次經過患者的確認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包括松弛療法(平靜身心、身體放松、靜默法等)、宣泄療法(對患者的消極情緒及不良情緒進行疏導)、集體心理支持(通過醫護及患者家屬的安慰、鼓勵和支持使患者逐漸形成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集體或者個體活動全由患者自主選擇、注意力轉移法(通過觀看電視節目,聽音樂,保持適當運動等轉移注意力),每天開展時長為40-60min,可依據患者的個人愛好組合,直到患者出院為止。
出院當天依據兩組患者的記錄完成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使用百分制的方式進行評分。根據患者的得分情況來判定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2.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工作,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如果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的整體滿意度進行詳細地分析,得到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83%(45/46),對照組滿意度為81.63%(40/49),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對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病癥尚且還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因為其具有著復雜多變的病因和往復發作的癥狀,不僅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巨大的損傷,還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從而使得患者具有了較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精神負擔,不僅給患者自己也給家人帶來了消極影響。很多患者因為治療時間的延長、藥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經濟壓力較大等問題的出現從而產生了對治療、護理的恐懼情緒和抵觸情緒,這不利于患者的康復,也可能會大大加深醫患之間的矛盾[2-4]。此次研究將本院接受治療的95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兩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方式及以常規護理方式為基礎的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分別護理,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同常規護理方式進行比較,其整體滿意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時應注意要為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護理策略,因為每個患者的性格及心理特征都不盡相同,所以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實施心理護理,將側重點放于對不良心理的疏導,加強患者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5,6]。除此之外,也應針對患者不同的患病時期調整不同的心理干預策略。例如在緩解期就應引導患者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同時培養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堅持長期規范化治療使哮喘癥狀得到良好控制起到推動作用,并且大幅度地減少了病癥復發,同時使醫患矛盾發生的概率降低[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