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春麗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垂體瘤生長于顱內,屬于較為常見的良性、內分泌腫瘤,占顱內腫瘤總患病率的10%左右。其癥狀為頭痛、視力下降、閉經和性功能減退等。其多發于育齡期女性,伴有惡變可能[1]。臨床多采取手術切除法治療該病,而較為理想的手術入路方式為經鼻-蝶竇手術,其創傷性小,且利于術后康復。但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仍可能導致多種并發癥,需要加用護理干預,以保證遠期療效。為此,臨床建議為該術式患者采取圍手術期護理,根據手術不同階段予以針對性干預。基于此,本研究選取77例垂體瘤切除手術患者,入路方式均為經鼻-蝶竇,用于分析圍術期護理的效用。
患者的診治時間界定在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統計77例經鼻-蝶竇入路后垂體瘤切除術患者。根據隨機法分組后,A組記錄41例,男患比女患數值等于11∶30;年齡匯總后從22歲間斷至59歲,均值(34.52±2.62)歲。B組記錄36例,男患比女患數值等于10∶25;年齡匯總后從20歲間斷至57歲,均值(34.10±2.77)歲。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B組予以常規化護理,即術前講解手術流程,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術后記錄體征變化,定時巡視病房等。A組予以圍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主動與患者交談,普及手術流程、配合要點和預期療效,并引用成功案例,增強其治愈信心。術前告知患者高熱量、高維生素與優質蛋白飲食。若患者體弱或是患病時間長,則可靜脈輸注復方氨基酸與脂肪乳劑等營養物質,提升其手術耐受力。術前3d囑患者在三餐后使用漱口液進行漱口,以清潔口腔。并使用氯鏈合劑進行滴鼻治療,每次1-2滴,每日3-4次。術前對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并告知其禁食禁飲8h以上。于術日清晨剪鼻毛,放置導尿管。②術后護理:術后患者未清醒時取平臥位,使頭部偏于一側,并在清醒2h后將床頭抬高至20°,預防腦水腫。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與神志情況,若有嘔吐和頭痛癥狀則可能為顱內壓升高,需30min記錄1次顱內壓值,若有異常立即上報。觀察有無高熱反應,記錄體溫和高熱時間,可進行冰毯、冰帽等物理降溫,確保體溫低于38℃。若高熱不退則遵醫囑使用退熱藥。記錄患者的每日出入量,若每日尿量超5L,尿比重超1.005,且有多飲表現,則要進行垂體后葉素治療,預防尿崩癥。定時測定電解質,合理化調節藥物劑量。定時使用酒精(75%)棉簽清潔鼻前庭,若有腦脊液滲透則要立即更換。防止滴藥沖洗、經鼻吸痰和擤鼻等操作,預防腦脊液鼻漏后導致感染。若切口紅腫且疼痛則要換藥,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對切口處進行紅外線烤燈照射治療,每次15min,每日2次,同時保護眼部。
利用五味試嗅液測評法評估手術前與術后7d、30d的嗅覺識別閾,用五味溴素配制出濃度差值為10倍的11瓶試嗅液,氣味從強至弱標記成1至11級。平均覺察閾超過3級為正常嗅覺,記錄4分;覺察閾介于2.1-3.0級為輕度障礙,記錄3分;覺察閾介于1.1-2.0級為中度障礙,記錄2分;覺察閾介于0.1-1.0級為重度障礙,記錄1分;覺察閾為0級即嗅覺喪失,記錄0分。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護理滿意度,包括術前準備、術后病情觀察、并發癥預防和服務態度等,共計100分,十分滿意記錄超75分;基本滿意記錄50-75分;不滿意記錄不足50分。觀察腦脊液鼻漏、高熱、腦水腫、尿崩癥和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經t值對比與檢驗,用(±s)表示,計數數據經χ2值對比與檢驗,用(%)表示,假設校驗有意義則P<0.05。
術前,兩組的嗅覺識別閾評分相比未見差異(P>0.05)。術后7d與30d,A組的嗅覺識別閾評分均高于B組數值,對比后P<0.05。見表1。
表1 嗅覺功能變化對比(±s/分)

表1 嗅覺功能變化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7d 術后30d A組 41 2.53±0.66 3.15±0.96 3.54±0.42 B組 36 2.54±0.62 2.65±0.67 2.80±0.39 t-0.068 2.615 7.975 P-0.946 0.011 0.000
A組的護理滿意度數值為95.12%,B組數值為72.22%,對比后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A組的并發癥率數值為2.44%,B組數值為19.44%,對比后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率對比[n(%)]
垂體瘤的顱內腫瘤中較為高發,其主要療法為手術切除[2]。現階段,垂體瘤切除術的入路方式多為經鼻-蝶竇,其能夠利用鼻腔通道經鼻孔抵達蝶竇前壁,而后執行切除操作。其操作簡單,具有微創性,而且術野相對清晰,不對鼻腔粘膜造成損傷,出血量少,具有明顯優勢。但是該入路手術可能會導致嗅覺功能部分受損,或是誘發術后并發癥,需要加用護理服務[3,4]。圍術期護理具有創造性和整體性,其根據手術流程擬定護理計劃,強調患者的心態調整。其中,術前護理包括心理干預、營養支持和口鼻腔護理[5]。能夠提高患者的手術信心,掌握術前飲食原則,保證營養均衡。對于營養不良者可進行營養支持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體質,更易耐受手術操作[6,7]。而口鼻腔清潔可為手術操作做好準備,降低感染風險。術后護理包括體位管理、病情觀察和并發癥預防,針對循證醫學所示的常見并發癥制定預見性措施,能夠減少并發癥危險因素[8]。
結果中,術后7、30d,A組的嗅覺識別閾評分均高于B組;A組的護理滿意度(95.12%)高于B組(72.22%);并發癥率(2.44%)低于B組(19.44%),對比以上數據均有差異(P<0.05)。說明圍術期護理可充分保護嗅覺功能,規避并發癥高危因素,且滿意度高。
總之,垂體瘤的解剖學特征相對復雜,經鼻-蝶竇入路可以減少組織損傷,同時加用圍術期護理可以降低手術風險,加快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