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薇
(山西省晉城市晉城大醫院,山西 晉城)
子宮肌瘤屬于婦科臨床高發的生殖系統良性腫瘤,其主要發病人群為育齡期女性群體[1]。臨床上子宮肌瘤患者常見表現癥狀包括白帶增多、經期紊亂、不規則陰道出血、下腹疼痛、腹部包塊等。子宮肌瘤患者大多會由于擔心該疾病對自身生育能力造成不利影響而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出現會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下降,不利于護理工作順利展開[2]。為此臨床上在通過手術方案治療患者的同時,還需輔以優質的護理干預服務以確保療法持續發揮作用。本次研究探究分析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護理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詳情如下。
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160例入選子宮肌瘤患者均于本院就診治療。用隨機數字表分組,80例納入常規組,80例納入研究組。兩組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常規組患者干預方案為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病情監護、用藥指導等基礎干預措施。
研究組患者干預方案為臨床路徑護理,護理內容:(1)臨床路徑護理小組成立,該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臨床醫師、責任護士以及護士長等多方面醫務人員,以小組為單位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病情狀況、身體情況、家庭背景、心理情況、性格特點、教育水平等多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相應護理方案;(2)入院指導,由相應責任護士負責帶領患者熟悉院內環境氛圍,并介紹患者與小組成員見面,同時還需告知患者院內相關注意事項,以幫助患者快速融入院內環境;(3)術前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負責根據患者教育水平選擇契合的宣教方式為患者普及疾病健康知識,幫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消除由于未知給患者帶來的過度恐慌、焦慮心理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者詳細手術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方便患者配合手術進行;(4)術前心理干預,子宮肌瘤患者大多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由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需選擇與患者性格特點契合的溝通方式進行交流;(5)術中干預,在手術室內,護理人員需于手術前對手術器具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器械完好,功能可正常行使,護理人員還需對室內溫濕度進行調節,以確保患者舒適,同時還需幫助患者選擇合適手術體位,還需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5)術后干預,于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加強對高風險患者群體的看護力度,密切關注患者切口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的不同予以相應疼痛護理措施。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估指標包括用藥知識、麻醉知識、術前準備事項、術后注意事項以及出院知識。護理滿意度情況,以院內自制量表進行評估,評估維度包括護理操作、護理態度以及工作責任心,100分為單項滿分值,分值越低,患者滿意度越低。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估,分值越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輕。
研究數據使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n(%)]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s),分]
組別 護理操作 護理態度 工作責任心研究組(n=80) 94.32±2.71 95.64±1.49 93.43±1.67常規組(n=80) 89.46±2.58 90.33±1.27 87.52±1.94 t 11.617 24.259 20.650 P<0.001 <0.001 <0.001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對比[(±s),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對比[(±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n=80)55.76±4.3332.61±2.7553.38±2.6130.74±1.38常規組(n=80)55.85±4.2735.49±2.4253.34±2.5733.65±1.75 t 0.132 7.032 0.098 11.679 P 0.895 <0.001 0.922 <0.001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從臨床路徑護理小組成立、入院指導、術前健康教育、術前心理干預、術中干預以及術后干預六方面對患者病情進行護理。
臨床路徑護理小組的成立能夠方便護理人員更加靈活地對護理資源進行調用分配,以綜合評估結果為依據制定的護理方案能夠為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框架指導,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工作進行效率[3];入院指導的主要實行目的為消除患者由于對醫院環境陌生而產生的緊張情緒,以幫助患者快速融入院內環境氛圍,有利于后續護理工作進行[4];術前健康教育通過契合患者理解能力的宣教方式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疾病知識,得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5];術前心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治療心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6];術中干預主要目的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降低術中風險事件發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7];術后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對患者病情恢復有利[8]。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各方面健康知識掌握率均高于常規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路徑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且還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護理需求。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