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放射科,山東 青島)
作為一種肩關節損傷,肩袖損傷的發生率在臨床上也保持較高的水平[1]。患上肩袖損傷后此類病人會感覺有程度不同的疼痛,使其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要對此類病人的病情發展加以抑制,使其預后得以有效改善,做好對肩袖損傷的及時準確診斷至關重要[2]。臨床上采取的診斷手段比較多,但是諸如X線檢查等應用后取得診斷準確率并不太高。為了探究適宜應用在肩袖損傷中的診斷手段,本組研究分析在肩袖損傷診斷中實施常規MR檢查所起到的臨床作用,評價這項檢查在肩袖損傷中的應用價值。
從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經病理學檢查已經確診為肩袖損傷的病人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包括男性病人22例,女性病人18例,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42歲。40例觀察對象都有諸如肩部疼痛、關節活動時受到一定限制等臨床表現。
(1)40例均接受常規MR檢查,具體方法:指導并協助觀察對象采取并保持仰臥位,確保其肩關節和中線保持貼近狀態,所使用的線圈為GPFLEX線圈,對斜冠狀位、軸位的PD-FS、T1WI,矢狀位PD-FS進行收集,所使用的序列為Spin-Echo序列,實施TE自動采集,對各項掃描涉及到參數進行合理調整,即層距調整至1mm,層厚調整至4mm,Freq×Phas調整至320×24,TR調整至450ms等,斜冠狀位質子成像和斜矢狀位成像使用的序列是FSW-XL序列,對各項掃描涉及到參數進行合理調整,即層距調整至1mm,層厚調整至4mm,Freq×Phas調整至320×24,TR調整至2100ms等。
(2)統計40例觀察對象經常規MR檢查被確診為肩袖損傷的人數,將其診斷率和這40例觀察對象的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對涉及到的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對常規MR檢查結果涉及到的數據和病理學診斷檢查結果涉及到的數據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存在的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0.05,則表示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40例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的病人中37例經常規MR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診斷準確率為92.5%,與病理學診斷結果之間具有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肩袖損傷時有發生,發生后,此類病人會感覺肩關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不管是伸直受傷的手臂肩關節處于內旋狀態還是處于外展狀態,此類病人都會感覺一定的壓痛感在自身的肩縫和大結節,使其深受困擾,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3]。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肩袖損傷未及時進行處理,均會引起更為嚴重的后果。對此,要對肩袖損傷做到及時準確的診斷和及時有效的治療。在臨床診斷中磁共振關節造影被時有應用,在評估肩關節不穩的類型、損傷程度、肩袖再撕裂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具體方法是按照操作規范建立病人的靜脈通道,將對比劑注入其機體內,待注入的對比劑抵達到病人的關節腔內后對其進行該項檢查[4]。還可借助于穿刺針的使用,穿入病人的關節,然后將對比劑直接注入進去,再對病人進行該項檢查,這也就是對病人進行直接造影。一般來說,實施直接關節造影既有非引導穿刺,也有引導穿刺。實踐證明,應用引導穿刺,要想發揮其良好的應用效果,對操作者的操作經驗、設備的先進性等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如果應用非引導穿刺,則也對操作者的操作水平、經驗提出較高的要求,這是因為需要基于觸診體表中的標記憑借自身操作感覺和經驗實施穿刺。直接造影在肩關節檢查中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受檢者的關節囊腔,利于有效與存在小缺陷的疾病實施對照發現與之存在的差異性。不過操作具有侵入性是直接造影的弊端,因為進行直接造影時有必要內置相應的針具來起到向導的作用,此外,無法有效觀察到滑囊表面部分撕裂,這都使得這種檢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說和直接造影相比較起來,間接造影的使用也可以取得相類似的造影影像顯示效果,而且其還可具有一些優勢,如所使用的時間比較短,較小損害機體等,但是這項檢查的應用仍舊需要對受檢者進行對比劑的注入,對比劑的較多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些腎功能不算理想的受檢者的機體。因此在應用間接造影時也會存在一些局限性[5]。
本組研究中從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經病理學檢查已經確診為肩袖損傷的病人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通過將這40例觀察對象的病理學檢查結果和常規MR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得出結果: 40例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的病人中37例經常規MR檢查確診為肩袖損傷,診斷準確率為92.5%,與病理學診斷結果之間具有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常規MR檢查的應用也可以使肩袖損傷病人取得較高水平的診斷準確率。結合臨床應用可知,MR診斷的應用有助于觀察肩袖損傷病人的損傷程度、損傷的具體位置以及涉及到的范圍等,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地顯示肩袖損傷病人的損傷部位[6,7]。
通過實施MR診斷能夠對受檢者的肌腱具體形態、信號是否存在一些異常以及部分繼發情況等進行有效的顯示。肩袖損傷包括的類型有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當液體到達一定深度,即到達裂口中,經由脂肪抑制成像,高信號影進而形成,這樣有助于明確撕裂的部位。而且經由觀察水樣信號影,能夠對撕裂大小進行一定的評估,明確疾病的類型。值得注意的是,實施MR掃描的時候,可選擇斜矢狀位或斜冠狀位,利于更好地顯示出岡上肌腱的狀態[8]。而斜冠狀位呈現出的圖像能夠把上方盂唇的情況反映出來。斜矢狀位呈現出的圖像能夠同時反映出肩袖的四個部分。為了在最佳視野得到岡下肌腱損傷最好的呈現效果,則要選擇斜冠狀位、橫軸位。而水平橫斷位呈現的圖像有利于觀察小圓肌、肩胛下肌腱、岡下肌腱,還有利于顯示出關節盂唇的病變情況。對肩袖損傷病人實施雙斜冠狀位掃描,不但可以顯示出肩關節的結構和損傷具體情況,還能夠在一個圖像上顯示出存在于喙肩弓、岡上肌腱、肩袖上的損傷病變。此外,在具體的掃描時,橫軸位 SET1WI 序列的使用能夠清晰地呈現出解剖結構,質子序列對一些關節面的局限性信號有較好的敏感性。MR 檢查的實施有助于得到更明顯的關于韌帶與其周圍結構的對比度,提高部分撕裂損傷診斷的敏感度。
由上可知,在肩袖損傷診斷中實施常規MR檢查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較為可靠的參考依據,這項檢查具有無創性的優勢,可重復進行,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