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輝
(湖南省雙牌水庫管理局,湖南 永州 425000)
1)灌溉技術落后,農民節水意識不強
當前灌區農業仍主要采取漫水灌溉,較少采用現代化灌溉技術,水的利用率較低。部分上游的群眾缺乏水資源危機感,不管田間是否需要用水,都是挖水溝引進田塘,造成水資源浪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渠下游干涸,部分基本農田因此拋荒,影響農業生產。
2)水污染較為嚴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渠道周邊大量的生活垃圾、工業廢水、豬糞、農藥等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灌區渠道,嚴重破壞灌區生態環境,一些農作物因污染水灌溉而導致減產,老百姓蒙受損失。
3)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水利設施大多為20 世紀60—70 年代修建,超期服務,加上工程維修費用得不到保障,現在不同程度的存在滲漏、地基不均勻沉降、混凝土老化、渡槽開裂等老化破損問題。以前人工挖出的渠道,多采取高填方、深挖方的方式,現在挖方段遇到下雨天氣容易引起山體滑坡,狂風暴雨天氣高渡槽段負載超重引起搖擺,危害灌區公共安全。
4)灌區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現代社會各行業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日益增長,而灌區尤其是中小型灌區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沒有建立灌區用水自動監控系統、遠程遙控系統,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比較低。
5)灌區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灌區人才緊缺,尤其在基層站所,職工多是子承父業或退伍軍人,他們年齡偏大、專業水平較低、主動創新意識不強,有的存在混日子磨洋工的心態,在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上積極性不高,不利于新時代灌區工作升級改造。
1)大力建設節水型灌區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宣傳欄、新聞媒介等進行宣傳,提升灌區群眾節約用水和水危機意識,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二要高度重視節水,加快推進灌排工程除險加固,推廣應用先進的灌溉技術,采取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減少輸水損失,提高輸水、用水效率。
2)加大環境執法治理力度,防治水污染
一是加強監管,同環保部門聯合執法,減少工業污水、廢水的排放,使用一些凈化設施凈化水質,防治污染;二是因地制宜,種植特色苗木,形成灌區特色的“一帶一路”、“一渠一樹”長廊,既保護水資源,又美化環境,建立現代化生態灌區。
3)加強維修改造水利設施
積極向有關部門爭取水利專項資金,落實人員經費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確保工程運行良性機制的建立。對年久失修的渠道進行維修改造、新建,對老化的渡槽、埋管涵管及時進行加固或替換。
4)推進信息化建設,合理調配水資源
建立一套水資源管理系統,配套完善量測水設施、加強用水調度和工程監測,全面提升灌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合理調配水資源,有效解決上下游用水問題。
5)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注重灌區人才培養,加大培訓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力度,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加快引進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