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湖南近代藏書家劉康的藏書、刻書、刻帖活動考略

2021-01-07 04:56:50李坤坪
圖書館 2021年4期

李坤坪

(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 長沙 410005)

湖南藏書文化及藏書活動源遠流長。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有儒生冒死從咸陽偷運出書簡千余卷,輾轉跋涉,藏于湖南湘西沅陵二酉山洞中。“二酉藏書”雖不一定確有其人其事,卻是湖南最早的藏書典故,體現了人們對文獻的敬畏之心。1972 年,長沙馬王堆3 號漢墓出土了大量的簡帛文獻,尤以帛書居多,后經學者整理,共50 多種、10 萬多字。3 號墓主人也成為了湖南歷史上最早的藏書人物。到了宋代隨著雕版印刷術的完善,圖書產生方式變得簡易,圖書數量增多,湖南藏書活動也日趨繁榮。宋末長沙管軍總管張用道(字夢卿)藏書甚富,建萬卷樓貯之,廬陵劉將孫為其撰《長沙萬卷樓記》。

明代時期的湖南沒有出現過知名藏書人物。清代前中朝,考據學成為當時學術主流,尤以江浙皖贛地區為盛。由于考據學家需要大量掌握文獻以資引用,因此這段時期江浙皖贛地區產生了大量的藏書家。而在清代,湖南學術一直以理學為主,藏書風氣并不興盛。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原為文獻淵藪的江浙皖贛地區經濟、文化活動受到極大摧殘,而湖南僅為太平軍過境之地,反而偏安一方。之后湘軍興起,湖南人才之盛遠邁前代。戰后湘軍人物挾巨資從事文化活動,風氣丕變,此時及其后,湖南也出現了一些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藏書人物。

清代到民國間,湖南藏書曾有“四大家”之說。“四大家”者,一說道州何紹基(1799—1873)、湘潭袁芳瑛(1814—1859)、巴陵方功惠(1829—1897)、長沙葉德輝(1894—1927);一說劉康、袁芳瑛、方功惠、葉德輝。

道州何氏自何凌漢以科第起家,子孫皆能世承家學,各人根據自身需要,又不斷添置書籍,其間以何紹基所入最多。父子兄弟所購累計十萬卷以上,尤以宋、元、明刻及清乾隆時禁毀書為多。湘潭袁芳瑛,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咸豐四年(1854)官蘇州知府,七年遷任松江知府,軍功保舉欽加道銜。宦游江南期間,大力搜購古籍,多罕見之本。室名臥雪樓,與仁和朱學勤“結一廬”、豐順丁日昌“持靜齋”并稱為咸豐時三大藏書家。巴陵方功惠,曾任廣東番禺、南海、順德知縣,后權廣州糧道通判,又權潮州鹽運使,統轄粵、閩、贛、湘四省鹽課。光緒十年、光緒十二至十五年、光緒十八至二十一年,又三次代理潮州知府。好藏書,于廣州城北建有碧琳瑯館。廣東諸多藏書家,如南海吳氏清筠館之書散出后多為其所得。今國家圖書館藏有1932 年傳鈔本《碧琳瑯館書目》四卷,著錄經部書約800 種,史部書約600 種,子部書約900 種,集部書約1 200種,共3 500 種以上。長沙葉德輝《觀古堂藏書目》共著錄經部書約1 300 種,史部書約1 100 種,子部書約1 300 種,集部書約1 800 種,共5 500 種以上。

何紹基、袁芳瑛、方功惠、葉德輝的藏書活動,今人都有較多研究,特別是長沙葉氏,更是長篇累牘。而劉康因功名不夠顯赫,至清末時其事跡即已不太為人所知,至今未有一篇研究劉康藏書的專文。

1 劉康其人

劉康(1813—1890),字春禧,一字子壽,寧鄉人,諸生出身。父劉握蘭,字禮園,道光十二年(1832)江華瑤“亂”,清政府調集兵力鎮壓,寧鄉正當交通要道,劉握蘭曾協助知縣方炳文籌備軍需。劉康承襲先輩產業,家中資產甚為富饒。年輕時曾師事同邑馬維藩、王開瑩,又學詩于其族祖劉基定,工制藝,善畫。然科舉不甚得意,后通過捐資而獲得一“國子監典籍”虛銜。晚年多次出游江浙,肆力收購古籍及名人手跡字畫。筑有紅豆山房,又作紅豆山齋、紅豆山莊。民國《寧鄉縣志·故事編第十·先民傳第五十八》有其簡傳,略稱:“康襲先業,師事馬維藩、王開瑩,工制藝,善書。道州何紹基嘗稱之,所得名人墨跡,鉤摹入石,成法帖十卷。好藏書,喜結文士,嘗乞湖州卲香伯繪‘紅豆山齋藏書圖’,安化羅繞典、長沙熊少牧、周樹槐、湘潭王闿運及紹基均有題詠……。晚歲出游江浙,好金石書畫。然每為坊賈所欺,累紿而不悔,家產亦以豪侈而替。垂老愈困,光緒十六卒,年七十七。康嘗學詩于族祖基定,積稿成帙。卒后其子鶴將藏書捐入宗祠,族人乃刊其遺詩。鶴字雪樵,諸生,納貲為縣丞。書法與父齊名。”[1]

清代末年,知名學者江蘇長洲葉昌熾所撰《藏書紀事詩》卷六有劉康春禧、袁芳瑛漱六一條,詩云:“山外風煙蟬蚓鳴,山中金璧光瑩瑩 。百楹樓屋容登未,八月洞庭湖水平。”[2]將劉康與袁芳瑛并列,詩前兩句即詠劉康。

1935 年,曾官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四川江安傅增湘為長沙葉啟勛《拾經樓·書錄》所做序云:“自宋元以來,衡湘之交,炳炳麟麟,已蔚成圖書之府矣。洎有清中葉安化陶文毅、寧鄉劉春禧、道州何子貞、湘潭袁漱六、巴陵方柳橋諸公,皆家富萬簽,名流四域。”[3]

1948 年湖南安化陳浴新所撰《足征錄》載:“吾湘故家藏書之富,可考者有武陵趙氏、寧鄉劉氏、湘潭袁氏、巴陵方氏、長沙葉氏。……寧鄉劉康,字春禧,藏書多善本,編有《紅豆山房藏書目》,何紹基閱之,喜贈以詩……紅豆舊藏之存散,今日鮮有能知之者矣。”[4]

2 劉康的藏書

劉康晚年,家況日益衰落,以至無力刊刻自己的詩文集。卒后,其藏書由其子劉鶴全部捐入宗祠“彝訓祠”中,成為全族公產,以造福全體族人。這在中國古代私人藏書史上極為罕見。族人劉照堂撰有《紅豆山齋藏書捐入彝訓祠記》一文,云:“族名宿子復公基定喜購古今書籍,構晚翠閣藏之,作為圖,一時名流題詠甚夥,新化鄧云渠先生為之記。踵其后者有堂伯春禧康,沈酣載籍,素重公詩文,師其遺意,博采群書,兼及秦漢金石文字,不惜重資。邵香伯博士梅臣以寫生之才,標繪事之目,濡染大筆,揮曬淋漓,題曰《紅豆山齋藏書圖》。”十四派海伯茂才、賀縣張子蓮大令,先后為文記其事。惜晚翠閣藏書,海公沒后未知散佚何所,而紅豆山齋藏書猶得永存于今日者,實則嗣雪樵之力為多也。猶憶光緒壬辰(案:光緒十八年,1892)清明,云亭公系下子孫少長咸集,肅將祀典,雪樵兄宣言于眾曰:“我父之留遺以有此書也。不及今早為計,其如日后散佚何繼。自今以后,列諸架者若干傳,藏之櫝者若干編,謹一一檢出,捐置彝訓祠中,以公同好,而于先人待梓之詩集,限于綿力,剞劂未能,擬提祠錢二百千以相資助,誠一舉而兩得矣,眾皆曰善。卒如其言而未之有違也。今祠藏書有架,載架有樓,類分經史子集四門,以便翻閱循覽。擇與祠近而又殷勤拂拭者司其領收計注,以示珍重。凡我房內高才之士,與夫篤志好學之徒,日手一編,反復玩味,于以廣見聞、增著述,躋峰造極、中外知名,誠可謂貽謀甚善矣。彼世人為身后計,徒取金玉滿籝,而書冊則棄擲不顧,卒之不二三代,而心所寶貴之物為他人有,人奈何不自返而思永其傳哉?余目擊捐書之舉,故縷記之如此。后之覽者必將有感于斯篇。”[5]而族中也動用公產刊刻劉康所著《紅豆山房詩鈔》。何紹基、袁芳瑛、方功惠、葉德輝藏書,在其卒后,即為不肖子孫販賣一空。與何、袁、方、葉諸人相較,劉康藏書之幸運、劉鶴品操之高尚,皆不啻天壞。

捐入宗祠的劉康藏書之后大部毀于水災(一說毀于大火)。新中國成立后,湖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曾派人赴寧鄉劉氏祖宅探訪,然一無所獲。由于藏書多毀,且書目失傳,今人僅能從現今存世的“紅豆山房藏書圖”及當時人物的詩文中了解劉康藏書大致梗概。

清道光十七年(1837),劉康曾請浙江吳興邵梅臣作“紅豆山房藏書圖”。邵梅臣(1776—1834),字香伯,浙江吳興人。曾長期游歷湖南、云南等地。工詩,善畫,尤工寫意山水。圖成,劉康又以此廣泛征求其時名家題詩并裝裱為長卷。2007 年,該長卷曾出現在西泠印社拍賣場上。卷為設色絹本。引首“紅豆山齋藏書圖”七字為何紹基手寫。后即為邵梅臣所繪“紅豆山莊讀書圖”。后又有長洲宋翔鳳、道州何紹基、湖口郭世閶、鄞縣沈道寬、湘陰徐受、寧鄉劉基定、湘潭譚溥、寧遠楊季鸞、臨桂張培仁、分寧陳三立、湘潭王闿運、宜興萬貢珍、北平陳大椿、安化羅繞典、湘陰李星沅、益陽鄧庭楠、長沙熊少牧、寧鄉劉代英、湘陰郭昆燾、湘陰李星漁、瀑道人、長沙楊恩壽、張邵信等人題詩。

其中何紹基詩云:“藏書不解讀,如兒嬉戲得珠玉;讀書不能藏,如千里行無糗糧。劉侯生是湖湘秀,要與俗儒飾寒陋。善本瑩瑩金璧光,古人堂堂天地壽。深山樓屋可百楹,新篇蠹冊皆有情。山中日月圣賢宇,山外風煙蟬蚓鳴。賤子藏書無最目,讀書貪多不貪熟。正流歧港各有會,要與壑源同一族。示君此語然未然,何時鉛槧相周旋。期君來躡蓬山路,共校金繩冊府篇。”[6]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中詠劉康的詩句即來源于此。

王闿運詩云:“昔年十五初咿唔,長沙詩人徐與吳。此時文字賤如土,叩門索米家家無。溈山有客獨好事,囊金省市覓酒壚。高吟狂叫得一醉,有如馮煖乘高車。世人好金君好書,酒徒詩客爭鳧趨。一時高名動郡縣,我生未面心先輸。湘中風氣正樸魯,不識服鄭惟程朱。坐令宋沈笑絕倒,何楊解嘲言囁嚅。忽聞君家富書史,百城坐霸張為圖。城中畫手數湯邵,邵工潑墨尤酣濡。圖成題畫盡時彥,至今卅載存古撫……君今白發再來覯,時人未見不敢呼。獨攜此卷私示我,開函感事增長吁。山中松老書未蠹,有子能讀興不孤。他年求書訪舊本,圖中想象承平儒。”[7]

陳大椿詩云:“高誼殷勤詢老茹,荊州未識氣先舒。神交已覺相思甚,想見山齋好讀書。”跋云:“子壽先生湘南世胄,風雅名流也。見余筆墨大加賞鑒,且于嘯霞處頗承詢問,寄來素縑一幅屬作“紅豆山齋讀書圖”。因擬文待詔清秋致爽意應之并題廿八字,以志神交云。時癸卯(案:道光二十三年,1843)長夏,北平陳大椿。”又一首:“齋似吾家百尺樓,君能博覽更群收。祇今贏得書連屋,不向當年數鄴侯。千箱萬卷盡收藏,只為其中滋味長。何必名山夸小酉,端教世代繼書香。”

該手卷于1914 年為海鹽朱彭壽所得,有“甲寅十二月海鹽朱彭壽述庵氏識于星沙榷署之補園”跋語一則。朱彭壽,別名小汀,又號述意述叟、壽鑫齋主人,浙江海鹽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是時正任職北洋政府下屬之湖南長沙關監督。

清末民國間龍陽才子漢壽易順鼎亦有《題劉春禧康紅豆山莊藏書圖》詩,收入所撰《琴志樓詩集》中,“……若有人兮山之麓,小樓一楹花數株。偶然吟嘯答蟬蚓,風雷萬籟皆笙竽。奇編鉅簡充棟牖,呵護每遇真靈趨。丹黃點勘不離手,墻深案迥堆蟲魚。紅蟫碧蠹爾何福,煙嵐供養神益腴。松光石氣忽滿紙,捫來一片煙模糊。誦聲瑯瑯出金石,以耳逼聽如可呼。文章古今悲淚海,賢圣精力同消除。人生一字一憂患,君顧戀茲無乃愚。東鄰富兒似得計,藏者為粟為金珠。各持所守還造物,神明苦樂將毋殊。劉侯信有希賢癖,其神則逸形豈劬。尚論千載易得友,讀破萬卷宜稱儒……”[8]

作畫贈詩諸人皆為當時省內外達宦名流,由此可知其時劉康藏書之富且美、聲名之懿且遠。

劉康藏書存世者今極少見。2008 年天津國拍今古齋迎新春古籍善本拍賣會上出現一冊明弘治刻《蘇若蘭織錦回文璇璣圖詩》,鈐有“紅豆山齋”“臣康印信”印。

3 劉康的刻帖

劉康善于書法,尤好收藏歷代名人墨跡。晚年時常出游江浙,大量購買金石書畫。然常被劣賈所欺騙,家產也因此耗盡。所藏編次為《紅豆山房法帖》十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寧鄉汪蔚、溈山傅寅、長沙李心芝摹勒鐫石。自唐至清,凡三十三家,其中以明、清為主,唐、宋僅各一帖,元亦止三帖。第一卷唐元宗皇帝書鹡鸰頌,宋蔡襄書智果書評;第二卷元趙孟頫書崇禧萬壽宮記,元趙雍書魯定公會齊侯于夾谷傳,元耶律楚材書白居易長恨歌;第三卷明李東陽書題宋祐陵春禽詩,明王穉登書義興雜詩;第四卷明董其昌書范仲淹岳陽樓記;第五卷明董其昌書送劉侍御還朝詩,明文征明書杜甫秋興詩,明陳繼儒書梅花詩;第六卷明張瑞圖書郊居賦,明倪元璐書七言詩斷句,明季陶汝鼐書顏之推家訓勉學篇;第七卷明季陶汝鼐書和郭都賢洞庭秋詩,陶汝鼐書續夢賦,清怡親王書題春壑小照詩,清成親王書周興嗣千字文;第八卷清王紳書范文程勸諸王入關定中原啟,清朱彝尊書題陳維崧填詞圖詞,清宋犖書題陳維崧填詞圖詞,清陳奕禧書雜臨古帖,清陳鵬年書五言古詩,清王式丹書古賦,清史夔書七言律詩;第九卷清汪士鋐書左太沖招隱詩,清陳邦彥書高松賦,清曹秀先書詩話,清梁同書書馮景烈女孫秀姑傳;第十卷清袁枚書題謝振定?江雅集圖詩并序,清翁方綱書西園雅集圖記并跋,清秦大士書五言律詩,清王文治書心農羅漢像跋,清趙翼書,清陳希祖書七言律詩,魏衛書李白古意詩。有道光二十九年自識:“余少時,先朝議君喜購古今法帖,命余臨仿,嗣后稍知八法,遂有書畫之癖。二十余年,家藏名人墨跡自唐宋及清不下百數十種,屢欲壽諸貞珉,以未覓能手,不果。近因所藏益夥,不忍終貯篋衍,爰倩吾友汪嘯霞、傅念成、李心芝以油素雙鉤上石,顏曰《紅豆山齋法帖》。吾楚邵陽車氏曾摹《螢照堂帖》十卷,為海內所欣賞,余茲集非敢媲美車氏,用以公之同好。起庚子春,訖己酉夏竣事,約略編次厘為十卷。” 是帖今湖南圖書館有藏。

一般而言,古籍版本的鑒定容易于古舊字畫的鑒別。劉康僅秀才履歷,雖然家產富裕,但學識及眼力畢竟有限。在收購名人手跡書畫的過程中,難免購入一些贗品。雖其所藏古籍得到了當時名流的普遍贊賞,而于其所藏名人墨跡,卻稍有微辭。近人張伯英《獨坐·紅豆山齋法帖十卷》載 :“此本第二卷元人書缺,自明以下皆真跡,惟王紳書范文程勸諸王入關啟乃陳奕禧筆,不知何以署王紳之名?紳不聞其工書也。唐玄宗鹡鸰頌,刻本多矣,此乃偽者,有靈巗山人藏印,畢秋帆所藏此頌曾摹入《經訓堂帖》,與此絕非一本,筆勢單弱。冊首八分題額庸拙可厭。成化錢仁夫題詩亦偽,奈何不取經訓堂刻一校正耶?蔡君謨臨智果書,其偽與鹡鸰頌相等,‘莆田’書作‘莆?’,君謨何至乖謬如此。其書毫無筆意,劉氏竟不之辨。鮮于樞、倪瓚二題與蔡書一手偽作。劉康自題云:‘吾楚邵陽車氏曾摹螢照堂帖十卷,為海內所欣賞,余茲集非敢媲美車氏,用以公之同好。’車氏所刻僅明一代人書,鑒別精審,劉乃高攀唐、宋,又無識力,若去其首卷,亦未始不可觀也。”[9]對法帖所錄的唐、宋、元人作品全持否定意見。

今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明文征明書《琵琶行》手卷,湖北省博物館所藏明王穉登書《義興雜詩冊》,皆鈐有“紅豆山齋藏書畫記”“臣康審定”“劉康珍藏”“劉康鑒賞”等印,即劉康原藏。

4 劉康的刻書

除藏書刻帖外,劉康還急公好義,出資代友人編輯刊刻文集。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友人徐受《黃村草堂詩集》六卷。徐受(?—1844),字海宗,一字淥橋,號壽同。湘陰人。清縣學生員。以文學著聞,尤長于詩,與同邑吳淮并稱吳徐。郭嵩燾云:“受詩雄杰不能及淮,而閑情逸趣、悱惻芬芳,獨以韻勝。晚年益落拓,其窮與淮相勒。淮年逾四十舉于鄉,而受早卒。”[10]有《黃村草堂詩集》六卷,家貧,稿本未刊。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劉康為刻行于世。劉康序:“海宗則與余交最篤、情最密,其《九歌》《秋懷》等作早已傳播藝林。余勸其將少作權宜開雕,海宗笑置不問,隨手散佚,不甚愛惜,余亦不復強。間有酬應之作,余代為鈔存。甲辰秋,海宗僑寓省垣,遘末疾,遂至不起。年未五十,隕其天年,以諸生終,未竟其業,重可惜也。茲從其孤瀛檢其行篋,得《黃村草堂遺稿》,急倩人鈔撮成帙,編為六卷,用以縷板。”[11]劉基定(1775—1860),字子復,號復園。寧鄉人。例貢生。絕意進取,筑室胡五峰講堂故址,額曰靈峰草堂。聚書八千卷其中,日事丹鉛,至老不輟。工詩古文詞,卓然成家。梅英杰撰傳稱:“吾鄉自北宋置縣以來,號為能詩者以明季遺民陶先生密庵稱首,聲響歇絕近百年,惟先生庶幾振之。” 劉康嘗從其學詩。基定著有《復園編年詩選》十四卷,清同治六年(1867)劉康為其輯校刻版行世。此兩書湖南圖書館都有收藏。

劉康工制藝,又能詩,積稿成帙。卒后其子劉鶴將藏書捐入宗祠,族人也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刊其遺詩《紅豆山房詩鈔》四卷,又名《結緣園集》。邑人趙鈺撰寫序文。今不見傳。

清末民國間湖南知名藏書家中,何、袁、葉三人皆進士出身,并都曾出任過中央或地方官職,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方功惠雖非科舉出身,但曾身居“肥缺”,統轄粵、閩、贛、湘四省鹽課,宦囊充裕。而劉康僅一寧鄉鄉間“土財主”,憑自身一己之力及堅韌毅力,而躋身于湖南四大藏書家之列,甚是難能可貴。因文獻典籍缺失等因素的制約,當前無法挖掘和利用更多資料對劉康的藏書和刻帖、刻書等活動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劉氏廣于收藏, 勤于校勘, 其收藏曾為近代省內外達宦名流所贊許,故研究劉康對完善湖南近代私人藏書史和保存傳播文獻古籍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国产|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欧美日本二区| 日韩欧美91|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日本三级精品|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特级毛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69综合网| 精品国产www|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热99精品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91网站国产|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黄色片中文字幕|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日韩av资源在线|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欧美第二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激情99|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热|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2014|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婷婷五月在线|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