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方琛
(1.開封市水務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0;2.開封市水利規劃服務中心,河南 開封 475000)
近年來,開封有序開展了一系列水系工程建設,節水開源,優化城水布局,“一城宋韻半城水”格局初現。但“優于水,也憂于水”“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等新老問題仍有待深入解決。實施“四水同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全市經濟發展高質量的緊迫需要,是增進百姓福祉的重要內容,是當下開封市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
近年來,開封市水利事業實現了重大突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民生水利工程有了新的推進,相對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基本建立,水利抗災減災取得顯著成績,水土保持和水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水資源管理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但同時,水資源嚴重短缺、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嚴重、水災害防治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水環境現狀不容樂觀、水生態功能退化嚴重等新老水問題成為制約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開封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總體上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遞增,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七成以上。
1.1.1 水資源量嚴重短缺
開封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約12.47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河南省的70%,畝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河南省的60%,位居全省第十二,從水資源量來看屬于水資源極度貧乏區。
1.1.2 供用水結構欠佳
開封市非常規水源利用非常滯后,無雨水利用工程,無外調水,嚴重依賴引黃水和地下水,全市年供水量中近半數為引黃水,市區更高達七成以上,尉氏、通許、杞縣三縣的地下水供水量占比較高,杞縣地下水供水比例高達八成;在行業用水中,農業用水較大,工業用水次之;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率約為25.50%,屬于中等開發利用區。
1.1.3 地下水嚴重超采
開封市超采區總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77%。杞縣超采量超過10 000萬m3,通許縣超采量超6 000萬m3,地下水漏斗區面積增長趨勢不減。開封市年均中深層地下水開采量達4 910萬m3,引起水質逐步惡化,誘發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生態地質環境問題,后期恢復治理的難度非常大。
1.1.4 節水水平比較低
通過與河南省平均用水水平比較,開封市除了城鎮平均用水量之外,其用水指數均低于全省平均用水水平,節水水平差異大于全省和先進地區,其中重點需關注農業農村節水。
1.2.1 骨干河道未經系統治理,區域防洪標準尚未全段達標
賈魯河、渦河、惠濟河3條重要河流防洪標準不足20年一遇,圈章河、杜莊河、黃蔡河等10條河道防洪標準不足10年一遇,鐵底河、淤泥河等河道只對部分河段進行了治理,未治理河段有待治理。
1.2.2 低洼易澇區未系統治理,排澇設施及排澇能力不足
區域范圍內重要河道如賈魯河、惠濟河、渦河,其除澇標準甚至不足3年一遇,圈章河、黃蔡河、杜莊河其除澇標準不足5年一遇,大部分河道無法達到國家相關排澇標準;開封市大多渠道灌排結合,部分渠道存在年久失修、淤積堵塞嚴重等問題,不能正常發揮排澇功能;惠濟河、渦河、賈魯河澇區有排澇溝91條,由于投入不足,排澇標準不足3年一遇。
1.2.3 抗旱基礎薄弱
趙口、柳園口、黑崗口、三義寨等灌區設施配套不足,因建設年代久部分設施老化失修,干支斗農渠砌護率低;相應的農田水利設施配套也較差,也存在嚴重的老化失修問題,不足以發揮工程本身抗旱排澇功能;加之農村抗旱應急水源不足,干旱缺水與水資源浪費并存。
1.2.4 防災減災能力體系不健全
開封市雨情、水情、災情監測預報設施和預警手段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預報方案準確性和可靠性較差??购祽彼垂こ滩蛔阒率拐{度和應急方案幾乎不存在,故抗旱工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抗旱功能。
1.3.1 水質狀況堪憂
地表水水質普遍較差,現狀全市河湖除飲用水水源地外均為Ⅳ類及以下水體,老城區黑臭水體現象頻發、河道污染嚴重,河道內有機物污染明顯,水體存在明顯的富營養化現象,部分河道出現大量綠藻。
1.3.2 污水收集處理體系不完善
多數河流仍在接收城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沿岸私排亂放現象較多。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與可收集污水量不相匹配,大量污水無法進行處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重處理輕收集,建得起養不起,養殖場、企業私排亂放現象較多,多數河流仍在接收城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1.3.3 污水管網建設滯后
排水管網布局不合理,有些新建居民區污水沒有出路,只能接一段臨時管道進行排放;城市排水管網存在雨污合流、管網混接、滲漏損壞、地下水入滲等問題。
1.3.4 生態水量嚴重不足
開封的河流大多屬雨源型河流,汛期水量大而集中,枯水季節水量小,現狀除惠濟河、賈魯河常年有水外,其他均為季節性河流,平時多呈現斷流狀態,水面萎縮,河床裸露,生態系統需水量不足。
1.3.5 水生態系統退化
現狀河道渠道化、植被單一,水生生物幾乎絕跡,濱水地帶生態環境單調,生物多樣性消失。河道堤岸工程阻隔、水體污染等,造成河道萎縮、斷流,生態環境逐步退化。
一方面促進節水優先戰略方針落實,使節約用水方針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管理,在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等過程中得以體現,另一方面繼續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以水定人、以水定地的“四定方案”來指導開封的城市發展。將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最大的剛約束貫徹到開封市的改革、發展中。嚴格控制地下水、用足用好黃河水、積極爭取長江水的原則,科學配置生活、生態、生產用水,以南水北調入汴、引黃水系建設為重點,同時推進中水、雨水、洪水資源化設施建設,構建多源調配水網。
以生態自然恢復為主、保護為先,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化治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青山綠水的生態理念。統籌生態系統中的各個方面,涵養水源,恢復原有水生態,以水資源的合理化、系統化配置為基礎,開展水系連通工程、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的聯合調度,實現全市河湖生態水量的合理配置。依托大運河,恢復古汴河,以惠濟河為試點,實施分類修復、試點帶動,逐步開展馬家河、黃汴河等重點河流生態系統建設,完善河湖生態建設保障河湖綠色健康、搭建綠色生態廊道,讓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新增長點。
以綜合治理為指導,推進雨水、污水、河水的高效管理,促進規劃、建設、運營的良性發展,從控污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綜合治理水環境。加快市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生態凈水園工程建設,加強護城河、東郊溝等重點河段水體治理,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按照“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遵循“因勢利導、海綿滯蓄”的總體思路,以補齊防汛抗旱短板為重點,以提質升級和標準提升為核心,以消除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為關鍵,以強化監測預警和監督管理為保障,治理運糧河、惠北泄水渠等主要防洪排澇河道,新建鳳棲湖、東湖等一批調蓄工程,實現“一個確保、三個不發生”目標,確保河湖安瀾、城市安全、人民安居樂業。
繼續推進水利改革,在制度方面,通過區域立法等手段構建合理的水管理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制定合理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制度。在工程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工程建監管體系,優化工程運行機制和工程保護體系。從政策層面推進水價和水資源稅改革,健全水權交易制度,構建水流產權制度。
2018年在第五次大督查中,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河南省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水利現代化步伐”先進典型經驗,開封市也緊隨河南省四水同治工作步伐,一方面大力構建城市水系新格局,使水系生態化、網絡聯通化,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另一方面集聚發展區域生態優勢,改善河渠生態環境與水體水質,以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