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 汪嘉勇
近幾年,教學改革深化,并以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很多新的理念已經落實到教學實際中,通過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模式,貫徹教學指導觀念,創造了更加人本化的高中生物課程,高中生物課堂已經逐漸從以理論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以實驗為重點的課堂,不僅激發了課堂的活性,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往往以理論滲透為主,并不注重實驗教學,理論滲透固然是基礎,但是單一的理論教學不僅讓課堂失去了活力,同時也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不到提高?,F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注重實踐和理論的融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生物思維,讓學生從更加真實的角度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認識生命。生物教學內容都是來自生活和自然,是世界萬物的組成,包含了各種生命的形成過程,奇妙有趣,但是又生澀難懂。如果采用理論教學,自然生澀難懂,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如果在課堂中引入相應的實驗,并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索世界和生命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從更加簡單的角度了解和認知生物世界。在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的內容更加深奧,內容也多樣,課業任務繁多,如果一味地采用理論滲透的方式進行教學,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而采用實驗教學,會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趣味,學生在品味生物世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從而為高中生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創造一絲活力。實驗是一個探索、分析、求證、重塑的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僅和教師可以進行高效的交流,還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和合作,不僅有利于創造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高中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生命,敬畏生命,逐漸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通過實驗,學生能夠貫通理論知識和實踐機理,從而學會生命的進化,了解生命的形成,最終逐漸培養學生高尚的生命觀念。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實驗過于嚴謹,缺乏趣味引導,學生對于實驗的興趣并不高,因此,教學也無法收獲較好的效果,所以,在實驗環節,教師要注重趣味滲透,根據課程的內容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實驗中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深入到實踐中。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分裂”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在進行實驗觀察前,教師可以創設圖片情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相關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并且進行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逐漸地深入到實驗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與主題相關,并且要有針對性,問題設計可以是“根尖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有什么特點”“它是怎樣分裂的”,通過提問后,引起學生的深思,然后讓學生進入實驗中,進行觀察,學生在經過教師引導后,有了實踐的欲望,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深入實踐。高中階段,學生對于未知且感興趣的事物有強烈探索的欲望,再經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更好地開展實踐,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對于實驗的認知往往太過于片面化,不夠嚴謹,認為生物實驗就是調節課堂氛圍的一種工具而已,因此在實際的實驗中,學生的態度并不嚴謹,缺少對生物真理的探究精神,很多學生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不按照標準進行操作,最終導致生物實驗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學生對生物實驗的態度也會更加不重視。在教學進行改革后,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實驗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嚴謹的探究精神,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優化學生的實驗操作流程,讓學生在實驗中逐漸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學習“酶的作用和本質”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實驗,指導學生逐步進行操作,在操作中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論證酶的作用,了解酶的本質。教師可以設計“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的實驗,通過不同的條件下的對比,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酶在不同的條件下的反應速度,最終了解酶的作用和存在意義。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詳細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對不同條件下的酶的反應進行對比,嚴格地按照實驗標準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
生物實驗教學中,一個實驗的完美完成,往往需要團隊的合作,而不是一個人完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合作力量,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對于學生的后期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合作探究意識作為生物核心素養中的重要部分,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較強的合作意識十分關鍵,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加強小組探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生物實驗。
在高中生物實驗課程中,短短的課堂時間往往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要注重課外拓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實驗,進而映射課程內容,將生活實際和理論內容相互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同時,由于課堂設備有限,在開展實驗時,需要借助不同的實驗器具,前期準備比較多,且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加立體的實驗課堂,在實驗室里開展實驗活動,為學生創設更加人性化的生物實驗活動。例如,在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課時,由于課堂的條件有限,教師可以借助實驗室開展生物實驗,使用更加完善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設計更系統的實驗活動。教師可以借助植物和生長素,讓學生觀察植物在注入生長素后,在短時間內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并在課后讓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觀察和記錄。
綜上所述,生物實驗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既適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也適應了高中生的成長需要,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設計實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