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古鎮南古小學 史海媚
在幼兒教育中,幼師和家長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其中重要的就是不斷提升家長的科學育兒理念,這樣才能在后期的教育工作中家庭和幼兒園形成有機結合,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自理能力,讓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長。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基本都是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小孩,對于幼兒的飲食起居家長都大包大攬幫忙辦理,這讓很多入園的小班孩子自理能力極差,語言表達能力也很薄弱。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家長要懂得適當地放手,在孩子想自己動手時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哪怕是搞砸了也沒關系,這也是孩子探索學習的過程。讓孩子逐漸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科學合理地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和極強的自立能力,這樣對于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家長要鼓勵支持孩子自己動手,得到大人的贊許之后孩子就會愿意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會做得越來越好。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將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之后覺得該給孩子放松放松,很多事情依然幫孩子做了,不讓孩子動手,時間久了會讓孩子產生懶惰心理,形成好吃懶做的依賴心。幼兒園的教育就是為了在生活上實現孩子真正的成長進步,家長要實現進一步為孩子創造鍛煉和實踐的機會,不能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因此,在家庭中家長要做好監督者,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培養孩子堅持自己動手的好習慣,從而有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鼓勵和贊同中長大的孩子自信心會更強,因此,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F在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好不容易周末有時間大多都是簡單地陪孩子逛逛游樂場,沒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在平時也比較嚴厲,很吝嗇自己的贊揚,覺得會讓孩子變得自負。其實幼兒需要的不多也很簡單,只要父母多陪陪自己、多鼓勵自己,幼兒就會不斷努力做得更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多鼓勵贊揚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自信地成長。
幼兒園教育中首先要做好家長的科學育兒理念灌輸工作,讓家長起到在家庭中引導幼兒、監督幼兒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后期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對幼兒的培育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對于幼兒來說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細心呵護是他們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幼兒的天性就是玩,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注定不能是填鴨式、生搬硬套的理論式教學,要結合各種主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掌握自己動手的能力,在游戲中學東西也比較快、容易記住,比如給洋娃娃扣扣子比賽游戲,就能有效的鍛煉幼兒系扣子的能力;還有幫鞋子找家,可以讓孩子分清左右腳慢慢實現自己能穿鞋子;幫公主扎辮子、給王子梳頭發的游戲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給自己整理頭發,從而教育幼兒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勤洗澡;還有給怪獸刷牙、看牙醫等情景式教學都可以形象具體地讓幼兒掌握日常知識。在這其中家長需要配合學校的是盡量給孩子選擇穿帶扣子的衣服和簡單易穿的鞋子,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鍛煉。通過這種游戲活動模式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逐漸地掌握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鍛煉自理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很多孩子的良好習慣就是從幼兒園時期建立的,足以見得幼兒園小班時期的科學合理的教育十分重要,能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鋪墊。
幼兒園小班的教學勢必要在家園結合下共同完成,那么讓家長實時地了解孩子的成長進步情況就顯得很重要,為了加深相互的配合和理解,幼兒園要定期邀請家長參觀學校的游戲活動,直觀地觀看孩子的自理能力進步,讓家長對孩子每項技能的掌握情況有所了解,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產生信心,然后在回到家后繼續為孩子提供鍛煉機會,鼓勵孩子自主完成吃飯、穿衣、上廁所等事情,如果有進步一定要及時表揚,對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包容對待,鼓勵孩子繼續加油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就會很樂意繼續努力。在幼兒園,教師要建立激勵機制,比如獎勵超級英雄小貼紙,每天孩子都會因為某項活動自己的表現優秀得到貼紙獎勵,教師要鼓勵孩子回家后給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獲獎的經過和原因,增強孩子的榮譽感,有利于形成相互爭優秀的良性模式,并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之后明顯自理能力、禮貌方面都進步很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習慣需要孩子堅持,也要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監督,廣大家長要建立對教師的充分理解和信任,然后主動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家和在學校難免有差異性,在學校處于集體的生活,孩子自然會自覺地遵守規矩,該干什么的時候不拖拉,積極表現自己,但是回到家后很多孩子覺得離開了教師的監督,同學也看不到自己就可以無所謂,再加上對父母的依賴,會形成懶惰心理,不愿再動手自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代替教師的地位,起到以身作則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問題,教導孩子如何正確處理,或者和教師取得溝通,借助學校的集體力量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比如有的小孩回到家后徹底放松了自己,玩具不玩了就亂扔;性格上也變得任性蠻橫,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不給就亂發脾氣,屢教不改。對于這些問題,家長可以及時和教師溝通,教師會細心記錄在下次開展游戲活動的時候,有意地將這類問題羅列出來,給孩子們講道理,并教導孩子應該怎么做,相信這樣無形中會讓有這類壞習慣的孩子改正過來。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自理能力比較弱,是和他們年齡因素息息相關的,因為他們的年齡還比較小,所以在對他們進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時可以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入手,找到適合幼兒認知規律以及行為習慣的方法。幼兒年紀小,喜歡玩游戲,因此將自理能力的培養寓于游戲活動中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狀態會比較輕松,在接受各種教育以及指導也會更積極,自然教育效果就會更好。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今天我當家”這一個小活動,設置一個具體的主人公,如“小熊”,幼兒作為今天家里的主人,要照顧小熊,從早上起來幫小熊穿衣服、洗臉到照顧小熊吃飯,這一套流程可以參照幼兒一天的生活作息習慣以及各種活動,讓幼兒從“被照顧者”轉變為“照顧者”,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像這樣讓幼兒進行角色轉化,成為照顧別人的這一角色,他們能更清晰地看到,如果要提升自理能力都包含哪些方面,而且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一日生活流程接力賽,包括疊衣服、疊被子、收拾碗筷等多個環節,幼兒被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進行這些環節,每一個環節完成之后,將接力棒交到下一個幼兒手中,再繼續完成,最終先完成所有環節的小組獲勝。在良性的互相競爭中讓幼兒得以自己動手,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動手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幼兒園和家長的監督引導,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還屬于語言能力發育上不健全時期,很多想法不能很好地表達,自理能力也需要系統地強化鍛煉。近幾年幼兒園的教學中創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是幼兒教育的歷史性改革時期。要想進一步強化幼兒園教學的效果就要做好家庭教育的監督管理,實現幼兒園教育的延伸。家長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的成長、學習,從幼兒步入幼兒園那一刻開始,家長就要轉變觀念,改掉以往的大包大攬式育兒理念,隨時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和進度,在家庭有意識地建立實際的鍛煉機會,比如讓孩子幫媽媽洗菜、幫奶奶擦眼鏡、當小區的環境小護衛等,從小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F在幼兒園也會給孩子布置一些回家后的實踐作業,要求家長配合完成,家長要盡好自己的責任,在進行家庭實踐任務中不應付差事,以真誠的態度協助孩子完成任務,在過程中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知識,漸漸地孩子會喜歡上自己動手,對知識的求知欲也會增強,逐漸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總而言之,幼兒階段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非常重要,啟蒙教育的質量將極大地影響著幼兒未來的發展。通過家園合作,提高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具體開展這一項工作時,需要先向家長灌輸科學的育兒知識,再通過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努力,做好教育引導及監督工作,達到提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