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錢曉晴
作為學生技能、情感、智慧的集中表現,核心素養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等角度對當前的教學活動進行了重新規劃,不僅強調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水平,更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中,筆者圍繞核心素養,對微項目式學習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析。
在美術核心素養中,針對“圖片的辨識與記憶”活動提出了“圖像識讀”素養,圍繞這一素養開展教學工作,關注圖片細節,能夠更好地落實美術教學指導活動。在微項目式教學法所提出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可嘗試結合圖片構建教學微項目,幫助學生在圖片中搜集美術資源與美術經驗,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使學生在識圖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自身的圖像識讀素養。
以蘇少版小學美術《葉子變變》的教學為例,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展出不同的葉子的圖片,幫助學生整理不同葉子的顏色、形狀特點,使學生形成獨立讀圖、獨立識圖的美術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關注到的是不同葉子的顏色,如竹葉的綠,楓葉的紅,榆樹葉的黃等,是對事物的外在形象的關注。在隨后的教學活動中,隨著對圖片解讀的逐步深入,學生開始意識到形狀、長短等性質的表現,并開始將不同的葉子聯系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相似的對象。兒歌《雪地里的小畫家》將不同動物的腳印形狀與葉子聯系起來,教師可將兒歌導入到課堂當中,幫助學生在文本材料、圖片材料之間搜集美術創作靈感,在分析圖片與文字的同時,學生能夠通過識圖將現實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與美術創作活動聯系起來,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美術創作水平,教師從而能夠引導學生不斷發展、逐漸進步。
小學生順利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前提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相應的美術技能,具備了解讀美術作品、創作美術作品的必要能力。當學生的技能無法表現出來時,美術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技能無法形成對接,整體的美術學習質量依舊是偏低的。在核心素養的推動下,教師可嘗試結合美術表現素養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創造以技能為核心的微型項目,鼓勵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美術表現素養。
以蘇少版小學美術《畫觸覺》的教學為例,在接觸到教學任務之后,大部分學生都會產生疑惑:觸覺是個體對于外界環境的感受,是通過接觸演化而來的感覺,怎么能通過畫筆描繪出來呢?認知上的不足使得學生的美術創作進入了瓶頸,教師可結合微項目式教學法構建對應的技能項目,幫助學生在訓練技能的同時獲得更強的美術表現能力:在教學環節,教師可向學生導入經典漫畫,如《老夫子》《父與子》《阿衰》等,幫助學生分析漫畫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現自己的“觸感”的。在觀察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人物的語言、面部表情等角度總結創作經驗:漫畫中的主角會說“痛”,會“張牙舞爪”來表示痛苦,對于寒冷、疼痛、腫脹等感覺,可通過在身體、四肢周圍增添線條、加設顏色來表示對應的觸感。如角色周圍的不規則波浪線表示角色的“寒冷”,角色肢體關節的紅色、紫色等配色可表示角色的“腫痛”。結合微項目式教學法構建技能項目,幫助學生在觀察、繪畫的過程中積累美術經驗,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表現素養,提升學生作品中的沖擊力。
審美能力與審美態度是美術核心素養中的重要板塊,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微項目式學習法的推動下,教師可嘗試構建以審美為基本核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態度,學會審美,樂于審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國內外知名的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以此來完成從審美到教育的順利過渡。
以蘇少版小學美術《形形色色的人》的教學為例,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不同的美術作品構建審美項目,幫助學生在接受審美教育的同時掌握更為豐富的美術創作技巧。在審美項目中,教師可選擇國內外的知名作品開展美術教育指導活動,建立由淺入深的教育指導模式,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在審美初期,作品的內涵、情感必須要直白,教師可選擇現代油畫作品對學生進行引導,依靠油畫直觀、真實的特點發起美術教育活動,如經典油畫《父親》,感受油畫的藝術表現力與作者的情感走向;也可結合西方經典油畫《蒙娜麗莎》開展賞析教學活動,品味油畫作品中的美術情感與藝術內涵。在學生完成了基礎審美練習之后,教師可適當提升教學難度,改變微項目的展示載體,結合抽象派、寫意派作品對學生發起進一步的審美指導活動,如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教皇》《格爾尼卡》等,依靠不同的畫風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使學生將美術創作活動與情感表達活動聯系起來,逐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質。在不同的美術作品中,學生能夠借助扭曲的布局、陰暗的畫風初步了解美術作品的特質,并在表達情感的同時加深自己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在教學環節,教師必須落實審美教育工作,確保學生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保障學生后續的美術創作。
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圍繞學生的創新意識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嘗試積極創新美術形式,以此來為學生提供學美術、做作品的機會。
以蘇少版小學美術《豐富山水畫》的教學為例,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墨水、畫筆等材料開展繪畫活動,整體的創新水平較低。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技巧,教師可圍繞彩泥、雕塑、剪紙等藝術形式開展新的美術創作活動,構建以“表現美術技巧”為主題的美術核心項目。在引導學生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彩泥、雕塑等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創作山水畫。為保障學生能夠創作出有價值的美術作品,教師應對學生的整體美術創作活動進行限制,避免學生直接采取高難度的美術技能進行創作,構建從繪畫到彩泥、從繪畫到剪紙的美術創新教學模式。對于美術素養比較出色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掌握山水畫的繪制技巧之后,將繪畫、剪紙,繪畫、彩泥等美術創作載體結合起來,利用微項目同步鍛煉學生的多個技能。微項目學習法提出了一種耗時更短、實效更高的教學模式,通過美術多樣化美術技能的互相搭配,讓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能夠更好地提升。
總之,核心素養對小學美術課堂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圍繞核心素養理論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從核心素養的表現、美術教學的要求入手,合理規劃微項目,重新確定微項目學習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