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中學校 劉翔鷹
中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其自身意志品質以及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在面對未知的社會環境以及新興事物時,往往有著盲目性。因此,學校必須對中學生的生涯規劃展開有計劃、有目標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清晰的理想目標,在強化學生心理品質的同時,為其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涯規劃教育,我國的生涯規劃教育起步相對較晚,這就使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面臨著許多問題。
在我國的中學教育階段中,學生往往需要經歷兩次大型的分流,也就是初中畢業以及高中畢業。而在初中畢業后,一部分學生會到中職院校或是高級中學中繼續完成學習,還有一部分會選擇直接進入社會當中。同樣如此,在高中畢業后,學生也面臨著大學學習以及進入社會的分流。而站在那些選擇繼續接受教育學生的角度上來看,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其明確未來職業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改變中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中學階段展開生涯規劃教育,其主要就是起到一種引導作用,引導中學生借助生涯規劃教育中的理論知識,來對自身的生涯規劃展開更全面的分析,從而得出一個更加理性的思考結果,進一步明確生涯規劃的實際意義以及主要目的,更好地規劃自身未來的人生發展。處于中學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找尋自身的真實需求,并為實現這一基本目標來不斷進行實踐學習,為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通常都面臨著升學以及就業之間的抉擇。然而,我國教育資源卻始終呈現出一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態,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獲取,依據主要就是學生具體的中考成績以及高考成績,這就在潛移默化之間加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力度。同時,無論是學校、家長抑或是社會中的教育機構,其主要目標都在于提升中學生自身的考試成績以及學習成績,這也進一步壓縮了中學生自身獲得各種職業體驗的空間。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其主要目的不僅僅只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人生,還要引導學生更好地探尋人生的意義所在,追求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但是無論是生活還是人生的意義,其中都有著私人性質,其并不能通過有組織、公開性的方式進行開展,這就導致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始終沒有得到重視。而由于群眾對于各類優質資源的向往,使中學教育必須將工作的重點轉移至升學率上,加大對中考考試科目或是高考考試科目的重視程度,這就讓學生對于生涯規劃教育始終缺乏相應的認知程度。
在中學教育中建立起完善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能夠為學生的職業體驗提供更好的空間,進一步改變學生內心中盲目學習的情況,使其能夠體驗職業、走進職業。而提升中學生職業體驗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要積極開展一些模擬職業的教育活動,通過組織社團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找到自身的特長以及愛好。還可以采取崗位實踐的方式,由學生自主地選擇相應的部門,并直接進入部門中展開見習,使其更好地體驗這種相對較為真實的工作環境,這也對學生待人接物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產生了良性影響;其次,學校還可以積極地組織學生進入一些一線的工作場所中來進行參觀,更好地感受不同社會行業中的實際工作場景,明確工作人員在社會中的生存狀態,通過這種活動,也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學生自身的職業體驗。
想要順利開展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就應當積極完善與之對應的生涯規劃教育意識。因此,這就需要通過多個渠道宣傳的方式,提升中學生生涯教育規劃的意識空間,而在這一意識空間當中,其主體具體包括教師、家長、社會、學校以及學生這五個方面,只有在這五個主體全面認識到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生涯規劃教育順利開展。而站在中學生的角度上來看,更要拓展自身的成長視野,一方面要利用生涯規劃教育中的知識來做好自身的學涯規劃,形成一種服務于群體的意識;另一方面還要拓展自己的大群視野,充分激發出自身的精神空間。而教師則更要積極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更積極主動地將生涯規劃教育與日常教學加以融合,提升實踐教學的力度。站在家長的角度上看,其更要改變自身的功利化教育理念,為中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出一種更加和諧輕松的環境,進一步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優勢所在,引導學生及時了解職業、認識社會。
想要讓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更好地開展,就應當加大對具體課程內容的開發程度,為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優質的素材。而具體的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其主要內容應當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認識職業,職業作為將社會與群眾加以連接的中介,同時也是生涯當中的主體內容,而根據最為基本的人職匹配原理,這就需要將職業、技能以及素養三方面進行融合,才能夠更好地完善工作內容;二是要認識自己,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愛好、興趣以及能力特長,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母體文化,主要包括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等。
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認知程度,挖掘學生的潛能,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自身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以及方向。因此,教師必須在中學教育中提升對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