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城東中心小學 張素瓊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知識結構有規律的學科,其包含著眾多的抽象性知識點。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牢牢結合學科本身的特征,在不斷地判斷、運算、綜合、分析過程中掌握數學技能。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包括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數學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內容,數學教師應該立足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有人曾說,“數學知識是最純粹的邏輯思維活動,以及最高級智能活力美學體現。”這反映了邏輯思維活動的重要性,當前,小學數學課程著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學生大都被動地接受數學理論,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維能力的發展。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問題,始終是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學貴有疑,而這個疑問不能只是教師提出來的,而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提出的,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趣味化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而趣味化的活動中也不能少了問題,只有以問題作為依托,學生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被關注的今天,教師可以將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提問、自主解答,這樣問題的延伸性就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潛能也可以得到無盡的發揮。
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原則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訓練掌握解題方法,這樣,無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思維的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采取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法則。比如,在計算45+(34-8÷5+3)這道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改變以前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反向思維,自主運算。針對運算結果,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結果中,老師看到了不一樣的答案,我們來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運算過程中哪一個步驟出現了問題呢?”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根據結果找到運算的過程。而這就為學生探究問題找到了更好的方向,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因此,利用問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還可以使學生在這樣的思維中不斷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懂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數學學習是枯燥的,如何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感受到其中的有效信息呢?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延伸學習領域,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在尋找數學知識邏輯性的同時,滿足學生多層次的學習需求。數學學目標中有著明確的指向性,它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影子,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因此,我們要做的教育應是人的教育,應在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的前提下關注課堂教學策略的選擇。而怎樣才能使生活滲透于無形呢?教師不妨從實踐性活動、體驗性活動等多方面向學生傳遞生活化的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融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百分數》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以此為依據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在課堂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實踐中看到學習的價值,百分數在生活中的確很常見,我們可以利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傳統教學中,教師大都從百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等方面詮釋內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數學習的方法。而我們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認識百分數,使其自主學習、自主設置問題、自主解答,化被動的學習為主動,讓數學具有更形象化的元素,使學生們感受到學習中的樂趣。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學生,“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百分數?你能不能利用百分數設計一些應用題呢?”學生們在教師的啟發下自主思考,而數學素養便可以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逐漸形成。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作為數學教師,要將枯燥的數學學習化為一種更生動、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逐漸實現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在內心建立起數學學習模型,從而提升自己對數學的分析感悟能力。
數學學習是需要想象的,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打開一扇思維之窗,用優秀的教育理念感染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在學生合作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以帶入的方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思考和想象,促進學生多維思維的發展,這也是學生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這樣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盡展才華,對知識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習力。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引發學生多角度地思考。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多設計幾個圖形,開發學生們的智力,使學生在不斷探究新的解題思路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多向思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提供了幾個圖形,希望每個小組都能夠以最快的時間計算出它的面積,看誰的方法既簡單又有效。”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們開始積極討論,對每一個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研究多個解決策略,這就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合作交流探究不僅是課堂組織形式上的改變,它更注重學生內在的提升。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打開學習通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能夠集思廣益,收獲更多的學習方法,博采眾長,讓學習中充滿思考的因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為其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更強。而這樣的邏輯性思維恰恰可以通過數學學習活動來實現,因此教師應在這樣的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其學習興趣和實效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