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五一路小學 胡晚梅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然而,因為在家庭中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和長輩進行打點,學生往往不需要自己動手就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如今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缺少勞動精神和意識。而小學語文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助于改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思想,引導學生形成樂于助人且樂于勞動的精神。教師應了解學生對勞動素養的認知情況,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善,這樣能夠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勞動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教學難題和困難,而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內容。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一書中對于《落花生》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了解花生的品質以及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認識到花生具有樸實的內在美,將勞動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呼吁學生做人就要做落花生這樣的人,要樸實無華且熱愛勞動,要懂得雖然花生不比蘋果、石榴漂亮,卻有著美味的果實,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無私地奉獻著自己。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普及,人們對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標準,既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勞動教育,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外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重點體現在勞動能力的教育和培養,這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的一大表現。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一書中對于《落花生》一課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句話是告訴我們父親在說做人的道理。教師可以通過展示PPT課件的方式出示句子“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并且理解“父親”所說的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能夠學習花生的無私品質,在生活中能夠默默奉獻,熱愛勞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弊端,主要體現在學生自身缺乏勞動意識。前文所提及的現如今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學生在家中往往不需要自己動手就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父母和長輩出于對孩子的寵愛,往往也不會重視對孩子勞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就逐漸喪失了良好的勞動意識,雖然自身的學習成績較好,但這并不符合我國對當今社會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國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要求是,不僅要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量,也要有良好的行為意識,不能夠以自我為中心,要樂于助人并且能夠全方位地培養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此滿足當今社會對于新人才的要求。
我國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都較為單一。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小學語文上冊》一書中,對于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的教學,大部分教師往往只向學生進行內容的講解,為學生講解與單元內容有關的知識,引導學生自我思考父母之愛。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讓學生了解父母的不容易,沒有引導學生要在家庭生活中盡自己的能力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沒有適當地滲透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因此導致學生僅僅是看了一篇教材內容,對內容進行了表面的了解,卻沒有收獲到實踐經驗。
為了改善以上教學弊端和問題,教師應當及時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展示其中與勞動教育有關的知識內容。同樣以部編版五年級小學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首先與學生進行談話,然后在談話的過程當中適當地融入勞動教育,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使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當中能夠走上講臺,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在此時要重點注意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和培養,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知道父母每天上下班很辛苦,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幫助他們呢?并且引導學生能夠幫助父母做些家務、為父母捶捶背等。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自我思考進行口語表達,同時也適當地滲透了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
為了改善以上教學弊端和問題,教師還要緊緊抓住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深化勞動概念。例如:在學寫“倡議書”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書寫倡議書的格式,其次可以鼓勵學生學寫與倡議大家一起勞動的倡議書,可以從垃圾分類、拾垃圾創文明和做好班級值日工作等方面進行書寫。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書寫倡議書,掌握更多的寫作形式,也很好地滲透了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學生在書寫倡議書的過程當中,能夠思考自身是否符合倡議書所涉及的要求,因此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為了改善以上教學弊端和問題,教師應當及時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體現在教學中要注重開展勞動教育活動的次數,以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戶外,進行豐富的勞動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勞動經驗和學習經驗,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精神。
為了改善以上教學弊端和問題,教師應當及時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建立記日記的學習機制,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記錄感。這樣,學生既能加深對勞動的認知,懂得勞動不能夠停留在表面功夫上,還能對自身進行反思,認識到在日常生活或學習生活當中要積極地加入勞動活動中去。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勞動教育,能很好地改善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弊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展示其中與勞動教育有關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通過自我思考進行口語表達。同時,要緊緊抓住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深化勞動概念,滲透勞動教育時不能僅僅對勞動精神進行弘揚和大力的渲染,還要在口頭上鼓勵學生加強自身的勞動意識和能力,強化學生對勞動精神的深度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