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第一幼兒園 閆立紅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需要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使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通力合作,努力改變原有的家庭氛圍和幼兒園氛圍,讓幼兒在愛中成長,提升教育質量。
幼兒在課堂上的表現較差,主要是紀律方面,經常會有幼兒在課堂上隨意地聊天和講話,即使教師三番五次地強調課堂紀律,可是依舊不起任何效果;有些幼兒在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時候,表現出比較膽怯,說話聲音非常小,這是極其不自信的一種表現;有的幼兒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得特別固執和執拗。比如,教師發現了幼兒身上的不足并及時地指出,可是幼兒依舊不改,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幼兒在課堂上經常難以集中注意力,并且對學習提不起任何的興趣。
出現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出了問題。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需要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和幼兒園學習環境。幼兒每天都生活在家長與教師的身邊,家長、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會深深地影響到幼兒的性格以及日常行為等。其次,家長、教師要明確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含義,并且要始終明白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要以幼兒為主,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教育,而不是根據家長、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去隨意教育。以上文中提到的膽怯的幼兒舉例,經過實際的家庭探訪后發現,該幼兒的父母的個性是比較強勢的,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做法都是批評,沒有聽取孩子想法的過程,而且在告誡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告知方式不是普通的敘述,而是帶有警告意味和嚇唬感覺的說辭,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安全感,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膽怯,這樣的性格非常不利于幼兒今后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要改變這一家庭氛圍,改變自己強勢的作風,多給孩子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勇敢地踏出每一步,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說錯了又如何?不犯錯就永遠不會有進步。教師更需要將這一問題當作是警示,保障幼兒園教育更優。
經過調查分析后發現,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專屬任務的家長有很多,他們的觀點明顯是錯誤的。只有幼兒園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目標,家長需要保證子女在接受幼兒園教育和集體教育之前的身心健康,并為之后的各種教育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而針對幼兒園教育來說,教育的實施者也可以是教師。此時,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都應該更主動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分析和探討幼兒的學習與生活問題,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相應的、合理的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環境,主要就是幼兒園和家,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僅要針對其學習與生活問題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還要改善原有的錯誤觀念,不斷促進二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家校合作的真正價值。例如,有一名幼兒性格比較膽怯,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比較小,甚至會臉紅。針對這一現象,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我得知,其家長的個性是比較強勢的,當孩子犯錯時,第一做法都是批評,沒有聽取孩子想法的過程,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安全感,性格只會變得越來越膽怯,這樣的性格非常不利于幼兒今后的發展。因此,我和該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促使家長改變自己強勢的作風,多給孩子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勇敢地踏出每一步,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而在幼兒園,我也會經常對其進行提問,鼓勵其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其勇氣和信心,最終,有效改變了這個幼兒膽怯的性格。
利用互聯網可以建立多個教育平臺,不同的教育平臺有著不同的教育優勢,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充分認識和了解各個教育平臺的特點,引導幼兒家長通過這些平臺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實現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教育幼兒的目的。例如,有一個幼兒的性格非常孤僻,難以融入集體生活,其家長在外地工作,和孩子的溝通不多。教師沒有辦法和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此時就可以利用各種溝通平臺,如微信等,實現和家長的即時溝通,這樣也能夠和家長第一時間溝通幼兒的心理問題,共同思考解決的辦法。教師此時也要告訴家長,即使身在外地,對孩子的愛也不能缺失,應經常利用各種聊天軟件跟孩子進行視頻通話,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開朗起來。
家校合作是幼兒園傳統教育的一種延伸和發展,家庭是幼兒進行日常生活的第一場所,而幼兒園是幼兒實現成長的第二場所。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喜歡模仿,模仿幼兒園教師的一言一行,或者家長的一些行為。所以,教師和家長需要進行良好的合作,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并圍繞著學習與生活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教育?,F如今,校園暴力事件還是頻頻發生,此時就需要幼兒園教師開展相應的課程教育,講述其危害,并引導幼兒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做一個陽光積極的幼兒。幼兒家長也要時刻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用自己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行為去感染幼兒。
幼兒學習知識需要有興趣的支撐,而對于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需要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同努力,因此,家長和教師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促進幼兒興趣的培養。例如,在教授“地球和地圖”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學習興趣小組,并讓幼兒進行自由分組,同時安排一些關于地球相關知識的探究任務,促使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幼兒家長也可以在家中設計一個“探究小天地”,準備地球儀和地圖等工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相應的研究和分析,幫助幼兒不斷認識和記憶相應的知識內容。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回歸現實生活,這就需要幼兒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去自主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學習的問題,以此加強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幼兒教師要帶領幼兒不斷地去感受大自然。比如,在教授“多變的天氣”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圍繞著“天氣”和“氣候”等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和應用,并對不同的天氣符號進行識別和認知。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日常的天氣預報進行關注,并對其中的天氣圖進行觀察和描述,同時圍繞著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進行具體說明,以此促進幼兒形成愛護環境的良好思想。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導幼兒學會自主學習和增強其綜合能力。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融入學習知識。以往的學習課堂,雖已完成了一系列的前情鋪墊,但是在總結收尾的階段,仍然會有幼兒缺乏總結知識內容的能力,或者是難以領悟到學習知識的本質,學習的知識層面還是停留在表面階段。此時,幼兒教師就需要和幼兒家長之間進行實時交流和溝通,根據現實生活和實際的教學內容,耐心地引導幼兒,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并且針對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學習教學目標,不斷地進行合作教育,努力促進二者合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定期與幼兒家長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以互相認知和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和家中的不同情況,并以此作為教學的根本依據,對幼兒進行不同階段的引導和幫助,促使幼兒持續性地學習知識。
綜上,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需要改變原有的老舊觀念,不斷地溝通與配合,相互合作與教育,讓幼兒能夠在更加優良的家庭環境和教學氛圍中成長,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