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教育局 方 圓
在大多數教師的心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并不是學生應該關注的重點學科,在初中階段,學生們需要掌握語文、數學、英語等分值較高的學科,以保證自己在中考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在日常教學階段,大多數教師都會讓學生關注其他主科課程,下意識地弱化了道德與法治這一副科課程。
在教師的忽視下,因此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會耗費心思認真研究這門學科的內容,導致學生的學習欲望降低。同時,由于教師受到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他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隨意為學生灌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因此導致當前的教學效率尤為低下。
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隨時做好反思,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但是當前大多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比如他們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反復講述教材里面的各種理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覺得學科內容較為乏味,因此導致課堂參與欲望較低。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里面涵蓋了許多抽象的知識點,如果教師僅僅在課堂上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很難快速理解相關的內容,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快速掌握教學的要點。
再者,教育和生活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兩大部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教師就應把教育和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快速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但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進行了升華,讓教學內容脫離了現實,導致教學內容空洞化,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學科內容的實用性,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收獲成就感。
由以上分析可見,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狀況不甚理想,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合理地針對當前的教學問題展開全面分析,找準突破點,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接下來,本文將圍繞以上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合理的解決措施。
在之前的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所占據的分值比例并不高,所以他們在日常教學階段不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展開學科教學。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各所學校要加大督促力度,要求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合理地安排當前的教學課時,兼顧學科特長,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展開。在傳統的教育階段,教師主要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模式來培養人才,但是經過實踐證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會導致很多學生雖然能夠在校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一旦步入社會,會發現其所學知識與當前的社會需求并不匹配。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階段,為了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重新規劃自己的教學目標,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一些主科內容的教學,還要重視副科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初中階段能夠全面發展自己的學科綜合素質。如在日常的教學階段,教師要針對章節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每一堂課為學生講授不同的知識點,在講授完成之后讓學生完成相應的事例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同時,為了引起學校教師的重視,學校也要建立更加嚴格的課堂教學考核制度,比如每一周選擇道德與法治教師開設公開課,通過公開課來檢驗當前的課堂教學情況,并且針對每一位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公開課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分,開展嚴格的教學考核。借助這類的手段引起教師的重視,讓他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嚴格督促自己,做出更清晰的教學規劃。
經過觀察發現,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比如在教育過程中受到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所以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很多教師不愿意改變,從而導致當前的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夠高。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來打造更具趣味的課堂。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倡導教育和生活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兩大重點內容。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科的實用性,教師應該把生活和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構建生活教學模式。比如在“遵守社會規則”這一單元中,學生會學到“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這一課里面論述了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告訴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但是大多數學生認為法律是一種非常寬泛的概念,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接觸不到太多的法律問題,所以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過于關注這些法律知識。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這部分內容和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選擇一些生活實例來展開論述,讓學生能夠知法、懂法、守法。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展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起到了明顯的幫助。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轉換自己的教學思維,調整課程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