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呂家堡中學 劉富春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一般都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一旦被學生所掌握,學生再遇到傳統(tǒng)的閱讀理解問題時,就能夠很好地自我解決問題。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注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體會到文學的魅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都是對那種截取的片段進行解讀分析,學生往往都套用教師給定的格式進行答題,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只會生搬硬套地去答題,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也無法感受到文學的魅力,給教師以后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語文的閱讀能力可以體現(xiàn)一個學生的基本認知水平,一個善于閱讀的學生,往往都會有很好的談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摒棄以往的老舊理念,給日常的教學工作灌輸新潮的思想,不應該再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在講臺上云里霧里地講課,學生在臺下云里霧里地聽的方式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會出現(xiàn)學生一問三不知的現(xiàn)象,給教學帶來巨大的難度。傳統(tǒng)的閱讀理解解答方式就是先把文章粗略地讀一遍,找到文章中的主體,接著慢讀一遍研究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理解后帶著問題找尋有關問題的片段,接著用自己的語言解答所需要解答的問題。這種方法就是廣大教師所教給學生的閱讀理解解題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解答問題,也無法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首先教師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應該再機械式地去教學,應給學生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定的表現(xiàn)空間,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給學生一個表現(xiàn)的舞臺去發(fā)揮、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追求適合自己的新穎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激情、有信心。但是在給學生一定展現(xiàn)空間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自己先行理解文章的基本字面意思,或者在上課時應該先把這些基本的知識提前給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在體會文章本意的情況下發(fā)揮自己的想法,發(fā)揮自己的余力,從而更好地學習閱讀理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其次,在學生自己發(fā)揮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師應總結(jié)學生所講的內(nèi)容,并加以分析以及評判。

以《師說》為例,教師可以提前解釋文章中難以理解的生字生詞部分,接著可以讓學生自行理解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待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主題大意后,就可以進行探索性的問題思考,選擇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學生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而獲得更為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以一個“說”字入手,將“哪個在說?為什么要說?說的是什么?”一系列問題拋給學生之后,教師就把思考的問題都交給學生發(fā)揮。
這個時候?qū)W生們可以集思廣益,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去思考,這樣比以往的口授式教學相比,學生有了更多的課堂參與度機會,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工作。教師在學生思考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自己教師的身份,可以圍繞著文章的主題設置一些問題,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后,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總結(jié)出正確的想法,最后點出《師說》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從而使文章主旨得到升華。
傳統(tǒng)的課堂互動是教師隨機提問學生,導致學生每次面對教師的提問時都顯得驚慌失措,因此得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多點撥學生,多與學生互動,在學生碰到難以解答的問題時及時給予幫助,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溫暖。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準備好自己的課前工作,做好自己對學生課前理解的指導工作。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會使教學工作更加順利,迅速提升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以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后,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閱讀。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能使學生的閱讀不再盲目,更好地思考,更完美地解決問題,也可以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師還可以針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名言警句、古詩詞等進行課前提問,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查詢古詩詞及名言警句等,從而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幫助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以《桃花源記》為例,陶淵明所講述的桃花源給人一種向往的感覺。教師可以給學生先講述一遍桃花源記的大致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防止學生面對難以理解的文言文時喪失信心。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在課下查詢一下陶淵明所處的年代以及陶淵明的一生,以便更好地理解陶淵明寫作時的背景以及陶淵明想要表達的主旨大意。
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切實地選取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畢竟文章大多都來源于現(xiàn)實。古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學生答案或者直接給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獲取的經(jīng)驗,而應該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外面的世界,獲得屬于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以《水滸傳》為例,在講述《水滸傳》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遍水滸傳中的經(jīng)典片段,讓學生觀察一下活靈活現(xiàn)的歷史人物,帶著對基本人物的認知去學習水滸傳這篇課文。也可以針對《水滸傳》的著名人士制作相關的PPT給學生進行演講展示,讓學生面對那些晦澀的文言文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大意。教師通過電腦PPT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看到歷史中的人物,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文章所營造的情景有更多的理解,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主旨大意。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一件比較難的工作,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堅持,需要對學生及時地進行引導。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時,教師必須認真仔細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一旦形成很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獲得很好的閱讀感覺,學習能力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學習興趣也可以隨之增強。
在進行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避免不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但需要注意一點,不管怎么樣,教師都不能對自己的學生大發(fā)雷霆。因為初中生自尊心比較強,且有時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所以教師要多點耐心,心平氣和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古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跟我們教師一樣都喜歡聽好話,學生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得到教師的鼓勵。受到教師鼓勵的學生往往會更有干勁,對于學習也會更加努力。面對那些學習成績相對不是太好的學生,教師也不能放在一邊不去搭理他,而應該花更多的心思放在他們身上,往往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點撥,得到教師的關心。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奮發(fā)圖強,刻苦學習。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畢竟年紀還小,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因此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教師更多的關照和指導。尤其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教師更要認真對待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與學生互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提升,為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