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羅 銳
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從怎么上課到怎么上好課,再到怎么上好有效課、優質課、高質課、有內涵的課,直至怎樣上有文化品質的數學課。筆者把數學教學的文化定位在“慧雅”上,慧雅數學,就是通過數學的“慧”獲得人的“雅”的素養和品性的發展。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的功夫在課外,教學的精彩在課堂。
1.研讀教材,教什么內容?怎么教給學生?練習哪些數學題?這是我對上課應該做的一些功課的認識,從整體上獲得了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體系、知識結構、編排特點、編寫意圖等教材內涵與教學目標任務的深度認知。教師應看教材、看教學參考書、做前輩流傳下來的教學講義和考試卷。
2.關注學法指導。教師要研究學生學習的年齡特征和知識基礎,清楚學生的能力基礎和生活經驗,注重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利用遷移、同化、順應、辨析、求異、創新進行學法指導;也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因為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狀態是在有意無意間培養和煥發的。我曾教過一名學生,她歌唱得特別好,經常參加各種比賽獲獎,可數學卻不怎么樣,可她十分渴望能把數學學好。我給她做了兩個對比:一是數學和音樂都是用數字和符號表達規則的,二是請她教我唱歌(我唱的聲音很不好聽),然后告訴她我唱得不好,但我能識曲懂音樂,因為我堅信一點那就是只要我們學會一樣事,就能學會其他事。你用對音樂的感覺和練習唱歌的方法去攻克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和理解堡壘,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這是我有意教育的一個案例。
3.課堂教學過程,是圍繞知識內容點、面結合與板塊融合式教案的設計、教學結構程序化和數學問題解決思維模式化的實踐過程。我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學習怎么上好課,一是閱讀教學雜志上的教學設計,借過來使用;二是聽老教師的課,模仿著上,后來有機會參加縣級教研活動,學習縣內骨干教師的公開課,套過來上。然后就是自己主動上學校教研組的研究課、全校公開課,直至能獨立參加縣級優質課和基本功比賽,還能獲獎,在這個持續時間10多年的過程中慢慢提升了對課堂的認識和課堂教學的自我設計及組織把控。我把這種提高上課的過程叫作mo課,即:摸課(自己摸索著上課)、模課(自覺模仿著上課)、磨課(長者助力打磨著上課)、魔課(有魅力和魔力地上課),最后形成有特色、有效果,為了學生,適合學生的有引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怎樣走出灌輸、填鴨、重負擔低效益的唯“應試教育”課堂包圍圈,真正進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素質教育主陣地,上出優質量的課?基于教學的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科學途徑。我從1996年開始接觸教育科研,從參與到主持,大約探索研究了20余項教育科研課題,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關注課堂教學質量獲得效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相關因素的課題研究》,開始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進聽講、練習、考試為主的訓練式教學。
2.關注學生課堂學習時空動力。《小學數學開放教學實踐研究》,圍繞“自主?交流?開放”的教學主題詞,探索教學中學生自主性與被動性、封閉性與開放性的問題,重視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學習時空的拓展延伸和學習方法的開放多元。
3.關注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策略。《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挖掘出能夠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的諸多教學策略,如先學、小組合作、交流展示、欣賞激勵評價等,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4.關注師生課堂上教與學的方式。《基于“自然本真”理念下的“三自五步”教學模式的實踐》。開展自主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構建了“兩段三自五步”教學模式。聚焦課堂,指向教學;聚焦質量,指向學生;聚焦效能,指向有效教學;聚焦內涵,指向教學品質,積累的思考和經驗為慧雅數學教學主張的形成積累了厚實的基礎。
制定慧雅文化小學數學特色文化與課堂融合的數學學科建設思路,創建江蘇省慧雅文化小學數學課程基地,提煉慧雅數學教學主張,設計慧雅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和慧雅數學課程構建,不斷完善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想構建追求使課堂教學生命化的慧雅品質,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生命要素、機體機能、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進入學習過程,并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厚積底蘊、發展思維、鍛煉能力、豐富思想、滋潤生命。
1.慧雅教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可把慧雅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歸結到人的五個感官在學習的功能上。
(1)學習視角的慧雅化——“慧眼雅識”,發揮學生雙眼的視覺功能。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類認知活動最早期的方法是觀察法,把看到的看清、看明白即是認知、認識和知道。這是培養學生觀察力、認知力、洞察力的關鍵。
(2)學習視聽的慧雅化——“慧耳雅聽”,就是利用學生雙耳的聽覺功能。傾聽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對方的表達時除獲得信息以外,還能悟出言外之意,完善個人的理解。聽有助于把看到的認知接納到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體系中,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傾聽力和接收力。
(3)學習語言的慧雅化——“慧口雅言”,利用學生的口語表達,強化認知,加強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高質量的學習是要促進學生從一知半解、膚淺的認識中不斷深入,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深度理解、深度學習,怎樣達到深度?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用語言助內化、助理解,從而提高概括力和表達力。
(4)學習動作的慧雅化——“慧手雅動”,就是要調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動手操作能把文本上靜態抽象的知識和現實中直觀形象的實物模具之間建立多維立體的聯系,利用雙手操作和大腦的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操作活動,把具體形象的直觀認識逐步歸納概括為抽象的模型認知,可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歸納能力和建構模型的能力。
(5)學習思考的慧雅化——“慧腦雅思”,就是發揮大腦的思維能力。“植物人”是沒有知覺的,因為他的腦喪失了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學中要牢記陶行知說的大腦能思考,讓課堂上所有看、聽、說、做等外顯的活動,都伴隨著學生“想”的思維活動。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這個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力、想象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6)學科練習的慧雅化——“慧練雅行”。理解性練習,內化認識;鞏固性練習,增長技能;拓展性練習,培養思維;實踐性練習,應用創新。
2.慧雅數學教學就是要應用真正適合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學習方法是選擇、求同、融合、合適、有度。所以慧雅數學學習觀點為:對未知內容的學習應該是閱讀式交流,根據需要,閱讀相關文本,從中獲得信息和認識。
(1)閱讀就是看書,必須堅持。我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前,奶奶總是踮著小腳在背后關照“到學堂要好好念書啊”,這句話一直影響著我的教育教學觀,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學習就是念書,所以閱讀是首要的學習方法,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薄發。
(2)觀察就是學習,習慣要養成。人類認識世界最早的方法就是觀察法,觀察也是一種閱讀方式,觀察事物、觀察自然、觀察現象、觀察問題,觀中讀,察中閱。這從表面看是眼睛的生理感覺功能,我在構建“慧雅教學”時把它歸納為“慧眼雅識”“慧眼識珠”“慧眼識英雄”,在看的同時伴隨著交流,與靜態的文本和物化的事情間進行無聲交流、理解交流、共鳴交流,也有思想交流。看要能看出門道:看的外部動作需要識別、思考、辨認、感知、理解、接納和記憶等內外在的自覺行為。
對有些感知或似曾相識的學習內容,需要在直觀和抽象之間、他知和自知之間架起認知的橋梁,構建紐帶和掌握路徑。課堂教學要通過操作實驗、嘗試互動、口頭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這個學習過程需要學生手、口、腦等多種感官配合參與。我在建構“慧雅教學”時,把它們歸納為“慧手雅動”“慧口雅言”“慧腦雅思”。
(3)把已有的初步感知和生活經驗以及事例、事物或教學用具聯系起來,通過操作、實驗、書寫等方法獲得深度認知和理解性掌握。
(4)把動手過程中獲得新的體驗、感悟和自己的見解,向同桌、小組同伴和全班同學用語言、動作、符號等方式展示出來,并加以闡釋,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深化理解、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在“我”表達的過程中,其他人要自覺主動地接納,更多的是傾聽,課堂上形成你“能說會道”、我聽出“門道”的良好形態,也就是說交流的信息以發言者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聽眾要主動接受信息,加工信息,理解和辨析信息,互相啟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每個人學習思考的不足,把聽眾提升為受眾,這也是我想要構建的“慧雅教學”中的“慧耳雅聽”。
(5)在進行動手和展示表達交流等外部學習行為的過程中,始終要有內在的思維活動,要會思考、勤思考、深思考,更要把思考到的和想到的盡可能地說出來,把思維的“窗口”、外殼和神經活動有效地融為一體,實現學習的有效、高效和優質,這就是慧雅數學“慧思雅行”“慧心雅行”的追求。
(6)在新知學習后,要深化認識,內化儲存、強化鞏固、形成能力。關鍵知識點認知結構的形成,必要技能的熟練運用,重要思維方式和方法的積累需要有適當的練習、適時的復習和有強度的記憶。在“慧雅教學”中我把它們稱之為“慧練雅行”,這是知行合一理念的直接應用。
在當前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現實中,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唯一可行的,適合的才是最對的,而我更推崇的方法是在交流過程中學習。當然,我們要從理論上認識學習方式的內涵,慧雅數學教學就是追求適合教育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