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 安 琪
在學習的過程中,游戲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形式,其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學生在“玩”的時候,能充分表達個人的觀點與情感態度,能全面地投入游戲中,和其他同學通力合作,協調配合,這極大提高了學生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也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其表達能力、綜合素養。
當代因為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難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孤傲自私等問題。而且學生互相之間缺乏關心與友誼,容易猜疑,學生對教師也不信任。而語文教學中的游戲,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對于處于成長時期的學生而言,游戲能促進他們的溝通和表達,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從而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生動有趣的導入情境。這不但能調節課堂的氛圍,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舉個例子,在學習一年級課文《小河與青草》的內容時,對于其中的第四段和第五段,教師可這樣開展教學:
教師:同學們,大家都站起來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一棵小草,春天到了,春風吹來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小河流動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聲音?然后教師讓學生模仿河流的聲音,并且告訴學生:我們是一棵小草,我們需要喝到小河里的水,才能成長。于是促使學生開始做動作,表現出小草喝水的情景。
最后教師再詢問學生:“大家在喝水的時候,想到了什么呢?”學生1回答:小河里的水很甜。學生2回答:“如果不喝小河里的水,小草就容易枯萎。”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感激小河吧,請大家翻到第五自然段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教師可圍繞教材內容,設計出有趣的猜謎游戲,讓學生動動腦筋猜一猜,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同時,這種猜謎的游戲法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教師可將其合理利用在課文中。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烏鴉喝水》的內容時,教師可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這樣一個猜謎游戲:
在上課時,教師先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身穿黑衣服,穿的丑乖乖,反哺傳佳話,都夸愛媽媽,打一種鳥?!睂W生快速猜出這是烏鴉,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烏鴉的圖片,并且引導學生:“大家都猜對了這是烏鴉,那么誰了解更多關于烏鴉的特點呢?”有的學生說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有的學生說烏鴉的叫聲很難聽;還有的學生說大人說烏鴉是不祥的征兆。通過以上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再對學生說:“大家了解的真多,下面我們來感受下課文里的這只獨特的烏鴉?!比缓罄枚嗝襟w設備展示出“烏鴉喝水”樣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開展課文的閱讀和學習。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字詞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難度。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表演,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字、詞、句,而且使其能合理利用語言文字。通過趣味十足的表演,將教學內容化復雜為簡單。舉個例子,在學習一年級課文《春筍》的內容時,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為了讓學生理解“喚醒”“掀翻”“冒出來”等詞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表演、做動作,扮演小春筍,并對詞語進行一定的詮釋。
教師可以先促使學生蹲在座位旁,再閉眼想象自己在泥土里睡覺,等讀到“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時再睜開眼睛,表演出睡醒時很舒服的感覺。讀到“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時,學生們表演出小春筍奮力向上生長的樣子,再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通過這樣的表示方式,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學生的閱讀效率也會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
繪畫是所有學生都喜歡的一種形式,教師可合理利用這種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玩”,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課文《四個太陽》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描寫性語言和表象進行結合。讓學生對課文里“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多彩的太陽”這幾個季節描述,用彩色筆畫在紙上。從而使學生感受作者善良的內心以及美好的愿望,同時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再舉個例子,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課文《畫家鄉》的內容時,教師可對學生說:課文表現的內容太復雜,我們可以把它畫下來,這樣就能理解課文。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家鄉,然后在班上進行展示,并且用小導游的身份來介紹自己的家鄉。最后,教師再評選出最佳小畫家、最有創意小畫家。學生在介紹自己家鄉的同時,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為學生提供實踐和游戲的機會,并且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進行自由、快樂地學習,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