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新營小學 闞翠萍
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分別是旋律、節奏、音色、和聲,而節奏是四大要素中最為重要的。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節奏相對于其他因素來說更具實時性和普及性,更是音樂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小學音樂節奏訓練的實效性整體不高,因此教師要重視節奏訓練,并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學生節奏感,提升學生音樂能力。
在音樂新體系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要求,從傳統的基礎樂理教學目標逐漸轉變為如今的加強學生藝術欣賞水平、提升音樂基本技能等。節奏作為一項最簡便、最基礎的音樂技能,重視節奏訓練并通過多種渠道實施,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音樂作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教師只是片面地對學生實施歌曲的演唱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不僅教學內容片面、教學方式單一,且教學過程還稍顯抽象。將節奏訓練運用于小學音樂教育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在歡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游戲、律動等形式,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樂譜是音樂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音樂學習的主要基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要對樂譜進行良好的理解和記憶,才能更深刻地表現音樂作品。但是樂譜的記憶難度較大,將節奏訓練融入其中,就能大大提升學生的音樂記憶力,通過肢體等方式的律動記憶,優化記憶效果,達到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
小學生都喜歡游戲活動,將節奏訓練的內容運用游戲的形式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掌握節奏技能,促使學生以更加飽滿的情緒投入音樂課堂中。與此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將節奏作為一種具象事物進行體驗,降低了傳統節奏教學的枯燥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該項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采取“聽節奏、占座位”的經典游戲: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各個小組依次圍成一個圓形,播放不同節奏的音頻,學生邊走邊根據節奏拍手。一旦節奏停止,學生便立馬占據圓圈中間的座位,如果沒有搶到座位,則淘汰。在游戲中,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地聆聽節奏,并通過拍手感知節奏,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節奏,這樣的游戲增添了音樂學習的趣味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樂器擊打是展現音樂節奏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樂器,結合小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通過樂器擊打的形式逐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各個樂器的名稱和擊打音色,使學生掌握基礎的樂器演奏知識,了解其應用本質。另一方面,將樂器和節奏進而有機融合,借助樂器將不同的節奏擊打出來,也能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自主地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從簡單的鈴鼓、三角鐵、砂槌開始,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并讓學生根據教師的節奏口令,一一呈現出來,在節奏中做好緩急設置,不斷強化節奏訓練效果。
語言不僅是作為歌詞呈現出的具體意象,不同音樂作品的語言也更具有其獨有的特點。尤其是兒歌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通俗易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時,將兒歌中的節奏屬性過渡到節奏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語言互動中感知節奏內容,體現出節奏中的輕重緩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形成良好的基本樂感。例如,針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附點八分音符,可以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個/圓點要/記清/楚。四分/音符,加圓/點,等于/一拍加/半拍。八分/音符,加圓/點,等于/半拍加/半半/拍”來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節奏感知和記憶力的提升。
聲勢和律動從概念上看,其主要是節奏感和表現力的兩種不同形式。其中聲勢就是指發出聲音,以此組成不同的節奏,如身體打擊樂(拍手、拍腿)和嗓音打擊樂(B-box,口技)。律動主要是指有節奏地跳動等,按照節奏通過身體的方式表達舞動,這也是音樂作品最具有標志性的地方。基于此,將聲勢律動法融入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不僅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表達。教師可以先從律動著手,為學生播放不同的音樂,邀請學生根據音樂表達自己的肢體節奏,然后再逐步引入聲勢節奏教學,讓學生能更自然地掌握整個音樂作品的節奏特點。在設計律動聲勢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動作不宜過難,可以采用相對簡單但是需要高質量完成的動作,如通過跑、走、蹲、跳等大肢運動體會節奏的長短、疏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師還應當有側重點地進行訓練,如一二年級的律動可以發揮想象和創意,自由實施;三四年級的律動要強調準確性;五六年級的律動要凸顯精細和音樂本體內涵。由此,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聲勢律動教學,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音樂思維和肢體語言。
形象記憶法也是節奏訓練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需要掌握的節奏型較多,也具有不同的變化。采用形象記憶法不僅遵循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還能將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變得形象化,從而強化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例如,低年級學生對“分”的概念理解存在難度,對四分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容易混淆,也不能準確地把握其時值,常常存在不合理的延長和縮短現象。所以,教師可以用圖片引導學生辨別,對不同的概念和節奏的時值關系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圖片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長、短、疏、密的不同,也能配合圖片中的節奏形象,進行相應的節奏擊打表演,從而達到快速區分和記憶的目的,達到節奏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在音樂教育新體系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積極重視節奏訓練,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步感受節奏,加強對節奏的理解,從而帶動學生實現音樂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