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濱州市水利資源開發建設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3)
德惠新河是山東省海河流域的防洪除澇骨干河道,也是魯北地區蓄水興利、發展經濟的重要水源工程,但目前存在的河流水質污染、水質達標不穩定、取水秩序混亂、水域岸線管理范圍內違章建筑多、水生態脆弱等問題與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利的要求極不適應,亟需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河道健康生命,充分發揮河道的綜合效益。
德惠新河位于魯北地區,起自德州市平原縣王鳳樓村,東流經德州、濟南、濱州三市的平原縣、陵城區、臨邑縣、樂陵縣、商河縣、陽信縣、慶云縣、無棣縣、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至下泊頭村東北12 km處與馬頰河匯流入渤海,干流長172.5 km,流域面積3 248 km2。有流域面積300 km2以上的支流4條,即臨商河、禹臨河、商中河和商東河;有流域面積50~300 km2的支流10條,即引徒總干渠、洪溝河、三分干、春風河、大胡樓溝、改堿河、燕韓干溝、張豐池溝、躍豐河和張士府溝。
德惠新河干流堤防長323.07 km。該河規劃防洪除澇標準為魯北地區“1964雨型”除澇標準、“1961雨型”防洪標準(1964雨型約相當于3~5 a一遇、1961雨型約相當于20~50 a一遇),現狀不達標堤防178.12 km,險工段2處、總長1.15 km。
德惠新河干流現有攔河閘9座,因年久失修,損毀嚴重;穿堤涵洞257座,涵管180座,泵站(揚水站)118座,其中部分建筑物存在病險情況;跨河鐵路橋5座,公路橋19座,生產橋43座,部分橋梁因建設標準低存在阻水情況,有的橋梁因年久失修已成為危橋。
根據《山東省水功能區劃》劃分,德惠新河一級水功能區起自平原縣王鳳樓村,止于沙頭堡,長162.9 km,為德惠新河開發利用區;二級水功能區2個,分別為德州農業用水區、濱州農業用水區。
2.1.1 水功能區水質為Ⅳ類
根據水質監測資料,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對COD、氨氮雙指標進行評價,水質達標情況采用頻次統計分析方法,結果表明德惠新河干流2016年水質為Ⅳ類。
2.1.2 入河排污口較多
德惠新河干流入河排污口共有166個,其中工業企業排污口12個、支流匯入口14個、排澇溝渠匯入口140個。12個工業企業排污口中,有10個排污口未經審批,屬非法排污;14個支流匯入口的上游工業排污、生活排污、農村面源污染源隨支流徑流匯入德惠新河,嚴重惡化了干流水質;140條排澇溝渠均為農田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排放渠道,是干流污染的重要因素。
2.1.3 農業取水均未經過許可
德惠新河現有139處農業取水口,其中有6處中型灌區取水口和133處泵站(揚水站)取水口。由于目前取水許可制度在農業用水領域尚未全面落實,農業取水管理粗放,迄今均未辦理取水許可證。
2.2.1 工業企業超標準排污
目前,德惠新河上游德州市段存在造紙、化工、農副食品加工等重點污染行業,平原縣德派克造紙廠臨河而建,污染水直接排入河中;平原方源紙業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仍在超標準排污;臨邑縣紡織企業和其他未經審批的排污口也存在污水直排現象。
2.2.2 畜禽養殖嚴重污染河道
德惠新河下游無棣段沿岸有眾多的畜禽養殖場,部分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設施不完善,華興畜牧有限公司、山東智誠農牧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無棣縣車王鎮邢王莊村畜牧養殖基地等養殖企業未經處理的廢污水和畜禽糞便均直接排放入河。
2.2.3 沿河村鎮生活污水排放入河
德惠新河位于魯北平原區,沿河村莊密集,由于缺乏有效的收集和處理,農村大量生活廢污水被排入河道。
2.2.4 農藥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氮磷排放量大
德惠新河流域農田種植面積大,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大且有效利用率低,氮磷及未降解的農藥等污染物質隨農田徑流匯入河道,影響了德惠新河水質。
2.3.1 劃界確權尚未全部完成
德惠新河上游德州段已進行過確權劃界,但部分河段劃界標準不達標,尚需重新按規定標準劃界;下游濱州段因確權手續不全或資料丟失,亦需重新劃界;已完成劃界的部分河段因缺乏資金,尚未埋設界碑、界樁,未形成完整的紙質和電子檔案。
2.3.2 違法建筑和違法活動較多
由于目前水域岸線管理機制尚不完善,難以有效地規范水域岸線利用行為,岸線亂占濫用、侵占河道等違法建筑和違法活動較多。據普查,德惠新河沿岸的違法建筑有123處,其中違法民房95處,違法建筑面積31 407 m2;廠房8處,違法建筑面積13 181 m2;農用房10處,違法建筑面積390 m2;其他違法建筑10處,違法建筑面積26 363 m2。德惠新河干流主要的違法活動有養殖、種植、堆棄垃圾、捕撈等,共112處;其中,養殖活動40處,種植活動69處,其他違法活動3處,違法面積共266.8萬m2。
2.4.1 水生態防護體系不完善
德惠新河水生態總體退化嚴重,河流生態地貌不完整、連續性差,河流環境質量下降,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也不斷衰減。根據調查,德惠新河干流兩岸基本無設置完善的喬灌草植被緩沖帶。
2.4.2 河道生態功能減弱
德惠新河河道灘地呈典型的農業生態系統特征,擾動頻繁,面源污染嚴重,同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因農業種植,河道基本無自然緩沖帶,其截污納污、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減弱。
2.4.3 水環境惡化
德惠新河沿岸隨意堆積垃圾,水面漂浮物多,沿河村鎮衛生狀況差,垃圾雜物隨雨水進入河道,直接影響了河道水質和河流景觀效果。
根據德惠新河存在的問題,綜合整治的重點應是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
3.1.1 規范取水口管理
為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保障農業合理用水需求,根據《山東省農業取水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必須依法規范取水許可審批。其中,5萬畝以上中型灌區的取水申請由省河道主管機關審批,農業用水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取水申請分別由市、縣水行政主管機關審批,實現農業取水許可全覆蓋,嚴禁違法取水。
3.1.2 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
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對未經批準的排污口一律封堵,對超標準排放污水的依法查處。加快推進污水綜合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加快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效處理村鎮廢污水,減少匯入河道的排污量。
3.2.1 加強工業污染整治
德惠新河上游的平原縣和下游的無棣縣是工業污染的重點區域。根據《山東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計劃行動〉實施方案》,必須制定并實施造紙、化工、紡織、印染等重污染企業專項整治方案,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他們主動開展計劃外淘汰。嚴格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實行“一企一策”,敦促企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所有企業均應建設封閉式污水排放管網,實現污水達標排放。
3.2.2 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
德惠新河下游無棣縣有多個臨河養殖企業,是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重點。必須按照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劃定方案,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關閉搬遷;加快規模化養殖場污水處理設施配建,完善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雨污分流、暗溝布設的污水收集輸送系統和儲糞場、污水儲存池。對于禁養區以外的小規模養殖場,推行區域性糞污處理模式,分戶收集,集中處理。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建設糞污處理企業,配套糞污收集、處理、利用、運輸等設備,充分利用沼氣、糞肥等資源,推廣“養殖—糞污處理—種植”的生態農牧業發展模式。
3.2.3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
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合理控制農藥使用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優先種植需肥需藥少的農作物,減輕面源污染。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
3.3.1 依法劃定河道管理范圍
依據已批復的劃界方案,沿河德州、濟南、濱州三市要完成河道管理范圍的現場勘定,設立界碑、界樁及各類管理保護標志。建立紙質和電子檔案,劃界成果納入信息平臺。
3.3.2 嚴格岸線利用管理
依法依規劃定河道岸線,科學制定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等岸線功能區,明確分區管理要求。按照制定的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管理要求,嚴格實施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對不符合管理要求的項目要實施調整和清理。
3.3.3 清理整治違章建筑
沿河德州、濟南、濱州三市統一開展“清河”行動,組織對河道岸線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的違章建筑及違章種植、傾倒垃圾、修建魚塘、非法取土的綜合治理,對違章建筑和違章行為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問題清單,限期清理。
3.4.1 推進水生態工程建設
推進水生態工程建設,利用水生態修復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實現水生態功能基本恢復。完善河道生態防護體系,因地制宜地進行河道防護林建設。
3.4.2 推行排污口入河口濕地建設
根據德州、濱州二市編制的《水污染防治控制單元達標方案》,在德州市平原縣方源紙業有限公司、濱州市無棣縣新海工業園等企業排污口和污染支流入河處,因地制宜地建設表面流人工濕地和潛流人工濕地,對企業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實現河流水質的進一步改善。
3.5.1 清理水面垃圾
德惠新河兩岸垃圾堆積現象比較突出,水面漂浮物較多,對河道水質造成不良影響。為此,要組織專業隊伍對河岸垃圾、水面垃圾進行清理,保持河岸、水面清潔。
3.5.2 沿河垃圾實行分類處理
適合在農村消納的垃圾如果皮、枝葉、廚余等可降解有機垃圾應就近堆肥,或利用農村沼氣設施與畜禽糞便以及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合并處理;健全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創建、新農村建設等工程的實施,建立“有穩定的村社保潔隊伍、有專業的鄉鎮垃圾收運隊伍、有達標的村級垃圾收集容器、有完善的垃圾轉運設施設備、有規范的垃圾處理設施”的“五有”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確保農村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處置,消滅垃圾直接入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