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第四幼兒園 郭陸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每一次的家園共育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家長,甚至是“個性”家長,經常會面臨家長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在幼兒教育中的一些實踐與探索,與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討。
家訪工作與家長會是家園配合默契的良藥。家訪是青年教師做好班級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重要途徑。通過家訪可以進一步了解幼兒,并爭取家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提高教育質量。而家長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為家長與教師可以更好地交流建立了一個平等的大平臺,不僅可以讓家長了解到孩子更多的在園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幼兒園各項規定以及相關政策。
【現狀描述】曾經遇到一個班級,到中班時已前后換了6位教師,轉入大班,由于特殊原因,原本的教師辭職,又換了兩位年輕教師,因此出現個別沖動型的家長質疑“為什么班級總是換教師”“孩子好不容易和以前的教師建立感情,現在又要重新開始”等等。
【教研分析】針對班級現狀及家長的質疑,幼兒園組織有經驗的教師與班級教師開展了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問題相互介紹經驗的診斷式教研,通過討論得出以下分析:1.對班級教師太年輕存在疑慮,年輕教師是否有經驗把孩子帶好?她們的工作能力怎么樣?脾氣怎么樣?2.對班級現狀擔憂,年輕教師能否把控好班級孩子,讓孩子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實施策略】針對以上情況,我們一致認為應在開學前緊急召開家長會并進行一次全班性的家訪。1.在開學前的班級家長會中,我們認真清楚地向家長說明情況,并且表明教師的決心和信心,以此讓家長放心。2.結束家長會后,我們馬上進行了一次全班性的家訪,通過家訪與每一位家長近距離地交流,深入熟悉和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生活學習習慣和生活背景,也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教研反思】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家長會和家訪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們在家長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家長也感受到青年教師的朝氣和用心,在接下來的工作開展中也積極全力地配合。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該手段,加強青年教師和家長的配合,以達到家園共育的最佳效果。
電話是我們與家長溝通最簡單的方式。
【現狀描述】班上有個叫兮兮的小朋友,天性活潑但做事沖動,常常因為自己橫沖直撞而受傷,孩子父母較為敏感,曾因一次孩子受傷,我們沒有及時電話告知,導致放學時家長質疑我們對孩子不夠關注。
【教研分析】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開展了一次集體診斷式教研,通過討論得出以下分析:1.3~6歲的孩子天性活潑,自我保護意識弱。2.青年教師經驗不足,對于孩子磕碰情況陳述不到位或沒有及時說明。
【實施策略】遇到這一情況應第一時間致電家長,說明情況,安撫家長,也表示我們對孩子受傷做了處理消毒工作,請家長安心。
【教研反思】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感受到利用電話能直接及時地反映孩子的在園情況,拉近青年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并與之協調、合作,化解家長心中的疑慮。
換位思考,就是從家長的角色出發,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多報喜,巧報憂”,那么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現狀描述】班上有個叫正正的小朋友,是個安靜內斂又懂事的男孩,進入大班開學三周后,頻繁請假,不管說什么孩子都不想來上幼兒園,一說上學就開始哭鬧。家長也著急,認為孩子在班級一定是受了委屈,一直逼問孩子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負他,孩子哭得更兇了,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孩子一直抱著爸爸媽媽,哭鬧不進去,家長覺得更不對勁,在幼兒園門口嚷嚷,一直打電話質疑我,導致我的情緒也變得很煩躁。
【教研分析】針對該情況,我們與有經驗的教師一起診斷式研討,得出以下分析:1.該家長心思細膩,當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狀況的時候,就容易懷疑和不安,喜歡往壞的方面想,胡亂猜測,接著逼問孩子,覺得一定是孩子受欺負了。2.對教師的解釋缺乏信任,容易產生誤解。
【實施策略】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理解家長,尊重家長一顆愛孩子的心。1.先接受對方的觀點,采取“以退為進”的原則。教師首先是教育者,擺事實、講道理是我們的強項,只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好幼兒和家長的工作,就一定能夠化解家長的“橫眉冷眼”。我們主動和家長聯系,沉住氣、壓住火,和顏悅色地向家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2.隔天,筆者親自到幼兒園門口將孩子接到班級,慢慢詢問情況,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放學讓孩子參加幼兒園的延時服務,孩子想早點讓爸爸媽媽接他回家,又不敢說,所以哭鬧不愿上幼兒園,得知原因,筆者也第一時間向家長匯報說明原因,家長也對教師的用心表示感謝。
【教研反思】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感受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將心比心,可憐天下父母心,尊重家長的心態,換一個角度考慮,往往是海闊天空,再棘手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總之,家園溝通共育是一大課題。盡管要面對五花八門的“個性”家長和層出不窮的“問題”,青年教師也要沉著冷靜,統籌兼顧,積極應對。只要講究策略,做到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相結合,青年教師也能獨當一面,讓家園共育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讓幼兒得到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