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趙 娟
核心素養是衡量學生是否具備適應社會發展、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的準繩,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能夠帶來諸多的積極影響,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小學雖然是對學生開展教育的基礎階段,但就學生目前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理解與消化教師講授的知識。導致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壓力,從而逐步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認為所學內容過于復雜,在課堂中處于被動位置,很少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最終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無法發揮實際效果,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從問題的根本入手,以豐富的情境有效輔助語文教學,為學生構建出更加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給予學生多感官的刺激,吸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注意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變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枯燥乏味的固有認知,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進而在實現學習質量與效率的雙重提升的同時,達成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影響,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語言文字更是復雜精妙,給人呈現出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給后世子孫留下了豐厚的寶藏。
幾千年來,不管是受人敬仰的圣賢,還是普通的市井百姓,都將自己的智慧凝聚在精練的語言文字當中。小到修身養性,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管是諺語還是詩歌,都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這些經典都是人們離不開的精神食糧,吸引著無數人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讀一些簡單、利于學生理解的作品,再朗讀歷史中有名的古詩和經典名句,如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等一些經典作品,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經典名句。之后在誦讀優秀的宋詞元曲以及歷代中有名的詩詞歌賦,誦讀一些名篇中有名的片段,讓學生不斷理解。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隨之得到了顯著提升,各行各業力求發展,都積極地引入了信息技術,促使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運輸、銷售、生產、支付等方面大放異彩,促使現代社會迅速發生了改變。而教育作為與社會連接較為緊密的機制,應與社會的發展保持同樣的步伐,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憑借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更科學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優化課堂結構。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在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信息技術在本質上能夠帶給學生新鮮的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但想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能夠長久保持下去,教師還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設計趣味學習環節,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如,在講解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展示“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實景拍攝視頻,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文章中描述的事物的認知,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能夠逐步對語文知識產生熱愛,從而以更加積極、踴躍的狀態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養成樂學、善學的能力與習慣,提高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就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語文綜合學習水平較低的原因是學生未能充分地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采取提問解答的方式教學,但部分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在課堂中鮮少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出現的問題未能得到及時的解答,極大削弱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嚴謹性,致使學生無法理解的語文知識逐漸堆積,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不僅降低了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還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應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以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熟悉感與代入感,明確所學的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進行反省與反思,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間,提升學生解決語文問題的效率,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構建與發展。
例如,在講解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由于部分學生對開放性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在閱讀《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往往無法有效理解文章中伏筆背后的意思,對文章結局的想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教師可以先通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你在現實生活中見過老屋嗎?”“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簡單地描述現實生活中老屋的樣子與特點?”等,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能夠站在生活的角度展開想象,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能夠在大腦中構建出老屋的形態。隨后,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伏筆并續寫,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出現,對當代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十分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成長特點與需求,能夠為學生打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做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考慮,切實開展創新教學,讓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