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國慶小學 王 芳
“礪志課堂”是當前教育發展中誕生的新概念,對于指導教學實踐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學科,能夠引導學生的能力思維發展,為其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保障。“礪志課堂”的提出,則以“弘毅有為”為基本目標,轉變了傳統課堂模式,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應該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在“礪志課堂”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體現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礪志課堂”也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定完善的教學工作方案。
“礪志課堂”即以磨礪學生的意志為基礎,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與水平,為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創造條件。在“礪志課堂”中應該遵循現代教育中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增強課堂的精品性與文化性,為立德樹人教育工作實施注入動力。重視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以現代教育學理論為依據,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意識,滿足個性發展需求。構建主義也是礪志課堂的基本理論,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構建。
“礪志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除了在課堂當中需要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外,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中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保障在學習中的自覺性,使學習任務能夠高質、高量地完成。“礪志課堂”也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教學內容由課堂拓展到課外生活與社會,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條件。在“礪志課堂”中可以營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尤其是語文學科本身具備人文性的屬性,因此“礪志課堂”的構建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四備三思”教學模式是“礪志課堂”中的常用模式,因此保障了課堂結構的精品高效性與靈活性。
在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小學語文“礪志課堂”的構建,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潮流,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生態性與文化性,課前學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學習更具一體化。幫助學生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自身的素質內涵。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礪志課堂”的實施要求促進自我專業發展,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而且,“礪志課堂”能夠體現學校的教學特色,加快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
引導學生的課前預習,是構建小學語文“礪志課堂”的關鍵,可以真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主發現語文世界的魅力,為后續學習增添動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預習效率與質量,從而滿足課堂教學要求。在新課教學前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整合,明確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從而確定合理的引導策略,使學生在預習時更具針對性。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加以引導,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互動。在微課視頻中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使語文知識的呈現更具生動性和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趙州橋》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趙州橋相關紀錄片片段和圖片融合在微課視頻中,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趙州橋,同時掌握本節課程的生字詞及寫作方法。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決課堂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增強其學習自信心。教師應該認真備課,確保微課視頻能夠集中文本內容精華,從而在5~10分鐘的時間內使學生快速掌握學習技巧與方法。
提問教學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提問策略不合理也會導致學生出現畏懼心理,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在“礪志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新提問方式,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條件。增強問題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樂趣,在快樂的情緒中解決學習問題,這也是“礪志課堂”的核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對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興趣愛好等進行分析,使問題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增進語文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可以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比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層次性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使其回憶自己在早晨、中午和傍晚時看到的太陽形狀及大小,從而對兩小兒的觀點進行討論,得出自己的見解。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尤其是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應該進行正面引導,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與學生一同思考問題的答案,并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礪志課堂”的實施創造條件。
除了應該使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外,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小組的團結合作中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性格特點等進行綜合考量,確保分組的科學化,滿足合作學習要求,提高“礪志課堂”的實施效果。在小組的交流互動中,學生能夠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挖掘語文學習的潛能,增強學習的持久動力。小組各成員之間應該實現有效互補,能夠在互相幫助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充分發揮合作小組在“礪志課堂”中的作用。教師應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教學任務,并明確小組各成員的職責。在學生完成微課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自主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鼓勵小組代表展示學習成果并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組與組的互動中突破學習的局限性,形成良好的班級競爭氛圍。
“礪志課堂”的構建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呼應學校“礪志核心文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弘毅、有為”的學習狀態,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內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學生搭建礪志成長的平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認知思維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沿用同一套教學方案,而是要采用層次性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礪志課堂”中獲得進步與提高。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應該適當降低學習目標,使其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信心;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該適當提高目標的完成難度,使其在不斷奮進當中突破自我局限性。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加強對“礪志課堂”的組織和引導,使學生能夠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階段,而應該在豐富的實踐活動當中落實“礪志課堂”實施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特長的機會和平臺。在實踐活動當中,也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實踐課堂需要教師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追求自然和淳樸的語文課堂, 以學生為主體,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追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學習,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會想、會說、會做,樂想、樂說、樂做,從而實現有效學習。
“礪志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課前預習、運用課堂提問、劃分合作小組、遵循以人為本、組織實踐活動等途徑,對“礪志課堂”進行逐步優化,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加快教學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