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萍 周敏萍 楊道平 張龍寶
肺功能檢測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1],主要用于檢測呼吸道的通暢程度和肺容量,評估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評價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的效果[2]。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患兒年齡小,理解能力欠佳,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且缺乏耐心,注意力不夠集中,易受周圍環境干擾,培訓不易等特點 ,而影響了檢測時間和成功率[2]。Teach-back中文“回授法”,即在對受教育者進行健康教育后,讓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教育信息的理解,對于受教育者理解錯誤或者是未理解的信息, 教育者再次進行強調,直到受教育者正確掌握所有信息為止[3-4]。目前,Teach-back 健康教育在國外許多方面均有應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5],本次研究旨在探討Teach-back 法在兒童肺功能宣教中的效果。
選擇 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需行肺功能檢測的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入院診斷均為肺炎的患兒,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年齡6~14 周歲之間。排除條件:合并嚴重心腦腎并發癥者;智力低下、生長發育異常者;家屬拒絕檢查不配合者。共納入患兒166例,按照性別、年齡、疾病以及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3 例。對照組:男39 例,女44 例;平均年齡8.2 歲。觀察組:男41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8.4 歲。兩組患者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符合倫理要求,同時征得患兒監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肺功能檢測當日病房護士向患兒及家屬講解檢測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向患兒示范檢測的方法,指導患兒捏緊鼻孔進行呼吸練習,練習一:用嘴平靜呼吸。練習二:用嘴深吸氣,吸到不能吸后用嘴往外呼氣,直到把氣全部呼出。練習三:用嘴深吸氣,吸到不能吸后,用最快最大的力把氣呼出。練習四:用嘴進行快速有力的吸-呼動作。患兒在護士示范后,進行適當練習當日即進入肺功能室進行檢測。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Teach-back 法,指導患兒進行練習時,為了增加練習的主動性及趣味性,在練習二、練習三時,給患兒提供彩色氣球,指導患兒用口唇輕咬氣球用力吸足空氣屏住 , 然后用最大、最快的力量把氣球吹大;在練習四時給患兒提供口哨,讓患兒使用口哨進行有力的吸-呼訓練。同時給患兒及家屬觀看相關視頻,讓患兒反復練習,家屬在旁參與指導。當患兒自我感覺掌握后,先向護士模擬一遍動作,糾正不規范的動作,再次練習,直至患兒完全掌握后第2 天進行肺功能檢測。
1.2.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使用MasterScreen 型肺功能儀進行常規肺通氣功能檢測,比較兩組患兒檢測一次成功率、測試平均時間。此外,檢測結束后讓患兒家屬對本次檢測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 個級別。
采用SPSS18.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M(P25,P75)] ”表示,組間中位數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肺功能檢測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 ,測試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兒童肺功能檢測是一項非侵入性無射線的檢測技術,是運用呼吸生理知識和現代檢測技術,探索人體呼吸系統功能狀態的檢查;是臨床上對胸肺疾病診斷、嚴重程度、治療效果和預后評估的重要檢測手段[7]。常用的檢測有常規通氣法、潮氣呼吸法、脈沖振蕩法等,可根據患兒的不同年齡和疾病進行選擇[8]。
目前,兒童肺功能檢測的成功率和準確率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患兒、儀器、操作者。本次研究中,儀器采用了MasterScreen 型肺功能檢測儀,在使用前均進行了容量校正,操作者均具有技師資格,因此患兒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住院患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會對醫院的陌生環境、醫療器械以及醫護人員產生恐懼、緊張感,從而哭鬧、逃避,甚至拒絕接受治療和檢查,配合程度遠不及成人。因此患兒在做肺功能檢測前,護士對其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傳統的健康宣教,以單純講解為主,向患兒單向輸出,缺乏互動,不能激發患兒的學習興趣,宣教后未對患兒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這種教育模式過于簡單化、單一化、形式化[9]。記憶過程中由于“遺忘曲線”的存在,傳統的健康教育約有40%~80% 的患者不能準確掌握健康教育中內容[10]。Teach-back 法健康教育是以雙向信息交流的方式進行,利用患者自己的重述和表達,讓護士可以對其掌握的情況進行評估,一直到患者能夠掌握全部的教育信息[11]?;颊咴诔掷m改正、 強化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大大降低了知識的遺忘率,同時也 能夠提升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力。此過程以患兒為中心,形式多樣,教育手段靈活,在交流的過程中,易取得患兒和家屬的信任,增進醫患關系[12],提高家屬滿意度;同時在國內外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在成人中已經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3-17]。
本次研究將 Teach-back 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肺功能的檢測,結果表明觀察組肺功能檢測的一次成功率提高了27%,檢測時間縮短2.6 min,家屬滿意度比對照組提高了8%。因此Teach-back 法同樣適用于住院患兒肺功能檢測的健康教育,且效果顯著。健康教育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肢體語言,如微笑、輕擁肩部、撫摸兒童的頭、與患兒在同一高度進行交談、勿使用命令性語言等,可以拉近和患兒的距離[18];鼓勵性的語句,如你表現真好、你真棒、其他小朋友都要向你學習等,可以激勵患兒的表現欲。有研究表明[19],緊張恐懼情緒的緩解可以大大提高檢查過程的依從性,促使患兒積極配合。
Teach-back 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兒肺功能檢測成功率,縮短檢測時間,減輕反復檢測給患兒帶來的不適,提高家屬滿意度。干預重點應放在年齡小、理解能力差、不愿配合的患兒身上,充分利用Teach-back 法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干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