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溫州市水利運行管理中心,浙江 溫州 325000)
以水管理平臺建設為抓手,推進海塘“數字化”,實現海塘“智慧管理”。全市387km海塘建立了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工程安全和維護的動態管理,工程的檢查記錄、整改清單、違規告知等均實現了數字化集成管理,實現實時送達、線上抽取、過程留痕、結果公開、責任追溯的目標,達到了以技術手段全面增強監管效能的目標。
為實現海塘“專業管”,在政府政策導向方面,2015年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水利工程運行維護向社會力量采購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合同范本等系列文件,確定了水利工程物業化的范圍、方式、條件及要求,為物業化管理提供了政策基礎和制度保障。在資金保障方面,市本級和11個縣(市、區)均出臺了水利工程維養資金保障辦法,鼓勵引導水利工程實施物業化管理,如市本級對實施物業化的工程,每年在水利工程維養定額資金的基礎上再補助20%。在市場培育方面,每年會有兩次“培訓+觀摩+座談”的做法,向全市推廣“政府主導、市場參與,區域集中、以大帶小”的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模式,不斷擴大物業化管理的工程范圍和類型。目前,122km海塘、5段堤防實施物業化管理。
傳統的海塘管理模式下, 管理責任主體涉及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管單位三方,一定程度上都屬于政府部門。在海塘物業化管理模式下,海塘管理責任劃分增加了按照合同約定,依法承擔海塘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的市場主體,涉及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劃分,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實施物業化管理改革后,要在明晰事權的基礎上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責任邊界,簽訂委托合同時要進行明確約定責任義務,不然發生事故容易出現扯皮現象[1]。
2015年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水利工程運行維護向社會力量采購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合同范本等系列文件,確定了水利工程物業化的范圍、方式、條件及要求,雖為物業化管理提供了政策基礎和制度保障,但目前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對物業化單位進行管理和約束,大部分物業化管理的工程都處于起步階段,作為新興行業,物業單位缺乏有經驗的管理者,導致物業單位難以有效管理物業管理企業。
由于海塘建設時未給海塘及護塘地辦理不動產證,法律雖規定了海塘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但因為沒有不動產證,目前部分海塘都存在護塘地權屬不明問題,一些江灘地上甚至還有農保地存在,管理范圍沒有不動產證,海塘管理單位與當地政府、村民在權屬上往往有糾紛,不利于海塘管理。
財政撥款是水利工程實施物業化管理的主要經費來源。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負責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測算工作。2015年,溫州市本級和10個縣(市、區)相繼出臺了水利工程維修養護資金保障政策,進一步為管理市場化提供資金保障。地方財政在安排水利工程年度維修養護經費時,對實施物業化管理的工程優先落實運行維護費用,并按更高的標準進行資金補助(實施物業化管理的補助50%,其他管理模式的補助不高于40%)。但在招投標階段,供應商故意報低價,達到低價中標,導致維養費用落實率偏低,維養企業運營投入資金不足,運行管理費用不足,導致出現維修和養護工作不到位的現象。
一方面加強水法律法規的建設,適當賦予水行政執法部門部分強制執行權,同時將確權劃界工作納入政府考核體系,督促地方政府為海塘確權劃界工作順利完成。同時要不斷加強海塘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的聯合執法,并以案釋法引導群眾守法,即使部分護塘地屬于個人所有,也需遵守《浙江省海塘建設管理條例》的規定。另一方面物業化管理作為新興行業,應盡快落實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水管單位和物業化企業的權責,是水管單位和物業化企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的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目標,培育維修養護市場,可以依據海塘分布和地域的海塘管理單位,將維修養護工作從這些水管單位日常管理分離出來,成立維修養護企業,實行事企分開。再從分離出來專業性強、業務水平高的人員集中起來,企業內部成立海塘養護部門,負責海塘工程的維修養護工作。維修養護的經費需要根據養護程度、工作量、崗位來進行制定不同的工資標準。將組建的養護企業從水管單獨分離出來,組建好后,根據海塘養護工作需要參加招標。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了物業單位缺乏有經驗、專業技術、專業設備等問題,推進物業化管理市場逐步成熟。
物業化管理催生了水利工程專業化維修養護這一新興市場。維修養護新興初級市場的培養,政府部門設置市場準入高標準,上崗培訓,定時維修養護業務知識更新,定期分等級對養護企業進行考核。
為防止造成企業之間低價報價,造成惡性競爭,擾亂市場,造成海塘工程安全運行不能保障。養護企業要根據《浙江省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規定的直接工程費、措施費、間接費以及利潤和稅金等方面考慮進行投標報價,政府部門規定報價標準,規范市場秩序,打造良性循環市場化,也確保海塘工程安全有效運行。
溫州實施海塘安瀾工程,不斷提升沿海防臺御潮能力。在此基礎上,還發揮了海塘工程在促進區域開發建設、培育市場經濟發展、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帶動作用。以甌江路為例,依托海塘帶動“兩線三片”開發建設和“大建大美”推進,促使沿線10多公里土地增值并得到開發,還成為大型商業綜合體、樓宇經濟、休閑旅游、夜間消費、生產性服務等城市經濟,以及吸引了民間投資、布局民生工程和亮點工程的城市平臺,海塘工程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遠遠超出了工程本身的建設意義。
可以鼓勵引導水管單位充分利用海塘工程帶來的優勢,積極做好海塘上的租賃和經營工作,盤活水利資產,增加水管單位的收入,收入作為海塘物業化管理的資金,促進資金多元化,做到以塘養塘。
近年來,海塘工程管理方面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推動“產權化、物業化、數字化”的管理,提高海塘管理工作水平,建議持續開展海塘數字化、物業化管理改革實踐的跟蹤總結和完善,并及時指導和培育市場成熟發展。同時結合實踐探索,進一步研究未來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方向,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與企業責任關系的問題,同時適時推進海塘物業化管理相關的政策文件和規章制度的修訂,更好的為海塘管理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