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杰,劉彥,侯衛洪,何慶梅,萬東華,楊光
[大慶龍南醫院腎內科(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五醫院),黑龍江 大慶]
近年來,血液透析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主要針對的患者群體為慢性腎衰竭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能夠使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延長,但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營養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患者的營養失衡狀態會對治療效果、生存質量、生存期等產生直接影響[1]。因此需要進行正確的護理以調理病人的身體情況,所以我們針對血液透析發生營養失衡的原因,及應該怎樣護理干預,進行了以下總結。
1.1 透析患者營養失衡的原因與厭食癥、感染、透析過程中營養喪失、透析膜不相容等因素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食物的攝入,不能滿足人體的最低要求[2,3]。
1.2 透析患者營養失衡的原因與伴發感染性疾病,進一步消耗機體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有關,從而導致機體營養狀況惡化[4]。
1.3 透析患者營養失衡的原因與代謝和激素失調,如酸中毒、甲狀旁腺激素失調,加速蛋白質的消耗,減少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血液透析對血液透析的影響,如應用生物不溶性透析膜、激活的補體細胞因子、體內分解代謝,以及血液透析過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質小分子的丟失等有關[5]。
血液透析會導致患者機體營養流失,因此對此類患者的飲食管理不同于非透析治療患者,應按補充需求的營養。
2.1 蛋白質量:血液透析可導致蛋白質、氨基酸丟失。為此,在患者的膳食營養中應當適當增加蛋白質,可根據患者體重適當調整為1.O-1.2g/(kg·d)(其中kg表示體重)的蛋白質攝入量。對于營養狀況比較穩定的血液透析患者,以上營養攝入標準比較合理,如果透析前患者有營養不良現象,透析后出現胃腸道疾病、感染等情況,就顯得不夠了。因此,還應當對患者進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補充[6-8]。
2.2 熱量和需要量:熱量攝入充足,才能更好的儲存機體營養,更充分的利用攝入的蛋白質。對于營養狀況穩定的患者,坐位狀態下的每天需要熱量為138.07-146.44KJ/kg體重[9]。
2.3 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高脂血癥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比較常見,因此應當對膽固醇的攝入適當限制,對攝入食物做好選擇。肉、蛋等食物除了含有膽固醇,還有豐富優質蛋白,蛋類可以只食用蛋清,肉類以魚肉、禽類肉較好。
2.4 水:控制患者的每天水攝入量,液體攝入量為尿量的基礎上加500ml,這些多出的水分通過呼吸道、皮膚蒸發。以上液體攝入量涉及所有食物、藥物中含有的水分。
2.5 鉀:患者應當堅持低鉀飲食,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含鉀量高,而通過合理烹調,能夠降低鉀含量。
2.5.1 土豆:切小塊后在水中浸泡1d,勤換水,能夠使鉀含量減少一半以上。
2.5.2 蔬菜:切碎后用水煮,熟透后棄水食菜,能夠減少鉀含量的1/2-2/3。
2.5.3 水果:切碎后放入水中煮,水中加糖,煮完后食用果肉,鉀含量能夠減少1/2。
2.5.4 水果、蔬菜罐頭去汁水,食用固體。
2.5.5 相比于新鮮食材,冷藏后能夠減少1/3鉀。
2.6 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飲食方案。對于水鈉潴留、高血壓患者,對各類含鹽食物應當嚴禁食用,如烹調過程中加鹽、腌制食品等。
2.7 磷:每100g食物中磷含量在100mg的有米飯、面條、面包,等;100-200mg的食物有豆類及豆制品、魚貝類,等;200-300mg含磷量的有蠶豆、雞蛋、沙丁魚,等;300-400mg的有花生、動物肝臟、海膽、鱔魚等;>400mg磷含量的食物包括海帶、脫脂奶粉、精制干酪、魚干,等。含磷量低的食物是比較適宜血透患者食用的。
3.1 每天3次,即早上起床,中午起床,晚上睡覺前起床,觸碰震顫,在吻合口聽血管雜音。如果震顫和低語消失,請立即與醫生聯系并及時尋求治療。
3.2 為了盡快促進動靜脈瘺的發生,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如擠壓橡皮筋、捏橡皮筋可以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術側上臂以增加血流量,加速內瘺的經驗。
3.3 切勿穿著緊身衣、袖口較小的襯衫或手戴人造血管手表。最主要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進行適量的運動,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4.1 患者每天的主要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比規定的營養標準低。
4.2 患者營養指標比正常水平低。
4.3 患者營養參數與患者飲食、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透析膜生物相容性、透析充分與否、透析時長等因素的關系密切。
5.1 在慢性腎衰竭發展到終末期后,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維持性血液透析為維持患者生命、減少患者痛苦的主要手段。但隨著透析時間延長,會引起患者紅細胞丟失及血漿蛋白濃度降低,使得機體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缺乏,使患者出現營養失衡及營養不良,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以增強患者機體營養、提高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具有重要意義。
5.2 糾正患者營養失衡狀態的措施有多種,如合理選擇透析器,刺激患者食欲等。護理人員應加強營養知識宣教,督促患者進食優質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養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透析期間鼓勵患者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實施EPO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貧血,刺激患者食欲,改善臟器的供血,進而使氨基酸代謝的異常狀態得到糾正,使患者營養狀況有效改善。
5.3 飲食中缺乏機體所需營養,會導致和加重患者的營養不良情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到胃腸功能紊亂、體內毒素(尿素氮、胍類等)積聚、用藥、心理作用、經濟因素等的影響,會產生惡心、食欲不振、嘔吐等不適癥狀,使得進食量無法滿足機體營養需求,隨著時間延長,導致營養不良。
5.4 強化護理,尤其應當重視心理護理。患者受到病情的影響,加之經濟因素、家庭關系、社會環境等的影響,使得抑郁現象比較普遍,這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食欲。護理人員需和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解釋,對患者多加鼓勵,讓其樹立治療信心。如果患者血壓水平比較穩定,可鼓勵患者適當運動,提升身體素質[10,11]。
5.5 營養不良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見,其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對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對其營養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做好飲食指導,幫助患者改善營養狀況,提升機體免疫力,改進生活質量,使患者治療信心增強[12]。
6.1 分析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的因素,認為主要與患者飲食、透析充分與否、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使用EPO、透析時長等因素相關。由此提出可以通過強化護理促進患者營養狀況的改善。
6.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每天營養攝入量不足,低于規定標準,使得患者的營養指標比正常水平更低,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飲食營養的規范指導。
6.3 隨著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竭患者人數不斷增多,使得此類患者的營養狀況受到廣泛關注。為此,亟需制定有效的營養管理方案,幫助患者糾正營養失衡狀態。而加強對患者營養狀況的評估,也能夠更好地進行營養失衡狀態的預防以及治療,對患者更加安全順利地接受血液透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