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向東,白樺,陳晨
(新疆克拉瑪依中心醫院護理部,新疆 克拉瑪依)
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聞所未聞,是一種最新發現的冠狀病毒。除了這次所發現的病毒之外,會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大約有6種,其中4種是比較常見的,往往致病性比較低,最多只是引起輕微的呼吸道感染,而另外兩種就比較熟悉,一種就是SARS[1-3],另外一種就是mers,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從來沒有出現過。說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有較強的傳染性,可以通過近距離的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該疫情已經在全球內傳播,本院自2020年2月29日至2020年3月2日共收治257例醫學觀察人員,針對這一特殊管理人群,我們醫學隔離賓館采取了有效的管理辦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醫學觀察隔離賓館接收的醫學觀察人員共257例。接收的標準是:來源發熱門診、有流行病原史、肺部CT正常、血常規正常、完成一次咽拭子采樣為陰性、有發熱癥狀但不需要特殊治療。其中男性130 例,女性127 例,年齡最小67d,年齡最大86歲,湖北回疆10 例,外地(湖北以外)回克92 例,接觸湖北22例(其中接觸確診11例,接觸疑似3 例),接觸外地(湖北以外)133 例,體溫大于37.3℃有31 例,咽痛、腹瀉癥狀超過4d有5例, 給予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體溫正常,10例于隔離次日體溫就恢復正常,本組觀察者解除隔離前必須符合體溫正常,連續二次CRP(咽拭子)病原學監測結果均為陰性,肺部CT+血分析復查正常的指標才能解除醫學觀察。
本院2月28日成立了新冠疫情應急領導小組,籌備應急梯隊,征用了四家獨棟、無中央空調賓館作為隔離觀察點,與院質量辦、院感科共同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及各崗位人員管理規范、三區二通道安全流程,籌備防護物資及藥品,分批次對全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及一二三級防護服穿脫的培訓,要求培訓率達100%,人人掌握。
應急梯隊成員共有65名,護理人員37名、志愿者7名、醫生18名、保潔3名、包括主任4名、科護士長1名、護士長4名;根據醫學隔離賓館房間的多少,我們將工作人員、志愿者、保潔員合理進行分配,組建了4個團隊,每組有科主任1名、護士長1名、3-5個醫生、護士7-12人,志愿者0-2人,保潔0-2人。設立了12h輪換、24h值班制,每班負責隔離賓館的日常工作及隔離留觀人員的一切事宜,責任落實到人。
作為醫學觀察隔離點,賓館必須選擇獨棟,沒有中央空調,至少有兩個進出口通道,每個房間配備獨立空調、窗戶、衛生間,但賓館作為醫學隔離觀察點,從院感布局上本身是不符合隔離要求的,但是必須從現有的條件下做到三區二通道,禁止相互交叉,三區分污染區、緩沖區、清潔區、二通道分留觀人員通道、工作人員通道。緩沖間、醫療垃圾暫存間、消毒間,在不破壞賓館原有建筑的條件下(畢竟是征用的),嚴格按照隔離病區的模式進行改造,首先要把工作人員的生活區確定下來,才能做好其他區域的劃分。
每個觀察點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按照二級防護(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帽子、防護服、鞋套、一次性檢查手套、必要時帶面屏)做好個人防護,為了防止應急狀況的發生,觀察點配置血壓計、聽診器、血糖儀、心電監護儀、除顫儀、指脈氧、氣管插管箱、氧氣袋、外科清創包、急救藥品和常規藥品,每個門關均配置速干手消毒劑,員工通道建立了外來人員和外來物品,登記本,配備測溫槍,嚴格做好記錄。
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及各崗位人員工作職責、三區二通道安全流程,嚴格規范了留觀人員和工作人員行走路線和防護流程,區分了污染區、辦公區、更衣區、生活區、留觀人員登記區、餐盒放置區、物資物品存放間、外來物品存放區、確保防護到位。同時建立隔離賓館物資領取配送流程,每周進行盤庫,做到物資賬物相符。同時下發和張貼了心理咨詢微信號,對每個留觀人員心理進行關注[4]。
2.6.1 醫學觀察人員防護
嚴格按照接診流程,由接診護士自留觀人員通道將留觀人員送至房間,交代注意事項和發放留觀人員的告知書,嚴格執行新型冠狀病毒隔離措施,留觀人員必須佩戴口罩,1人1間房間,4次/d監測體溫,在隔離期間禁止出房間,嚴禁探視。
2.6.2 工作人員防護
進入辦公區的工作人員按一級防護統一著裝,進入污染區工作的工作人員,先在清潔區(穿間)按照二級防護標準著裝,進入—緩沖間—進入污染區。操作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交叉的機會,完成操作后在污染區(脫間)嚴格按照要求順序依次脫去二級防護裝備,進入—緩沖間—更衣間沐浴后—清潔區。工作人員每天2次監測體溫,如有發熱必須上報,注意合理排班,避免因過度勞累造成抵抗力下降而發生感染[5]。
2.6.3 隔離賓館環境消毒
嚴格區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工作人員通道、留觀人員通道,各區域和專用通道張貼醒目標識和箭頭指向,保證流程通順。留觀人員房間每天開窗通風2次,污染區、辦公區、清潔區,每天有消殺公司用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劑自上而下消殺2次,紫外線照射消毒2次,每次30min。留觀人員產生的所有垃圾均按照“新冠醫療廢物處理流程”裝入三層黃色感染性垃圾袋打包、鵝頸式捆扎、貼標簽用紅筆注明新冠字樣,進行轉運交接簽字記錄。污染被服統一放置在黃色的感染性垃圾袋中,按照“院外圍下收被服流程”送至醫院洗衣房專門消毒處理。
2.7.1 隔離人員個性化護理
本組留觀人員年齡跨度較大,每人情況不同,有基礎疾病的留觀人員,有無癥狀的留觀人員,最小年齡67d,最大年齡86歲,需求各不一樣,針對此類情況,我們專門制定了留觀人員特殊需求一覽表及社區負責人聯絡單,對特殊需求人員每天關注,時時更新,并聯系餐廳,制定特殊化飲食,為嬰幼兒提供雞蛋牛奶,為糖尿病人員提供糖尿病專用飲食,為高齡人員提供軟食和流食等。其中為1名PICC置管老人進行換藥和1名髖關節骨折高齡人員進行預防壓瘡及康復指導等。
2.7.2 工作人員思想動態管理
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和工作壓力,應急梯隊突然組建,大多數人員來不及給家里做安排,存在孩子小無人照顧,年邁的父母身邊無人管,工作上防護要求以及被感染的風險等問題,情緒變化是在所難免的,關心和體貼是我們管理者必須要做的問題,只有幫他們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受到醫院大家庭的溫暖,他們才能放松心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6]。
嚴格執行三區兩通道的區域管理,做到流程通暢,不僅是對留觀人員的保護,更是對工作人員的保護,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實現工作人員零感染,對控制疫情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強化了工作人員防護,也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7]。
針對不同留觀人員的具體情況,提供相對應的個性化護理服務,建立微信群,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隨時關注留觀人員的心理動態,及時給予幫助疏導,使其配合隔離工作,增加互相的理解和信任。
在對257例醫學觀察者的管理中,讓我們體會到無論是隔離病房還是隔離賓館,醫學觀察者,還是工作人員,只要嚴格做好隔離區域劃分,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遵守各項工作流程,就可以控制住交叉感染的發生[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