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宗

一個地方領導者的自覺擔當精神,對當地百姓而言可以說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以“7.20”洪災論,“煙花”將中州大地變成一片汪洋。其間新鄉一天的降雨量達600mm,等于一個國家級大水庫將蓄水晝夜之間倒在新鄉,街道變河道濁浪滔滔,居民區積水過胸,斷飲水停供電。但新鄉并未在洪災倒下,地鐵、工廠、商場、醫院、學校、大廈等基礎設施,基本上完好地保住了,汛情之后立即修復使用;居民無死亡、無失蹤,吃飯有供應、夜宿有帳篷、生病有藥品,無大礙、能渡災。
新鄉在亙古未見的大水災來臨時何以堅強地站立起來,并譜寫出一幅氣壯山河的戰洪圖?就是因為新鄉市委領導敢擔責、善作為,不避難、不推責,關鍵時刻奮戰在第一線。新鄉市委主要是領導來自臺風頻發的廣東省,履新到河南新鄉市,對于氣象預報的臺風信息高度重視,頻繁開展防臺風、防大汛的宣傳動員和組織演練,領導晝夜現身防汛第一線,查漏洞、促落實,一個地段一個地段地查,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落實,居民該轉移的轉移,生產生活設施應備必備,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做到確保安全度汛。在最緊張的防洪戰洪的日子里,各級領導如同戰場指揮員,身臨前沿;防洪大軍信心倍增、愈戰愈勇,樹起一道又一道銅墻鐵壁。就這樣。新鄉保住了。
當然,防洪之戰拉開序幕時,個別人懷疑過,嘲笑過,說是“小題大做沒事找事”,說是“照搬沿海‘邯鄲學步’”,說是“勞民傷財多此一舉”。但新鄉市委領導不怕被誤解,不怕“烏紗”有安危,生命第一、人民至上的情懷如磐石、不動搖。新鄉市領導“寧可備而未用不可用而未備”成為群眾的共識,新鄉的防洪抗洪便取得了勝利,由此人們也看清楚了,站在大家前面的領導者是可以信賴的帶頭人。
社會基層也不乏這樣的石上磨刀、事中歷練的領導者。在泥石流和山體滑坡多發地帶,每到雨季地方上的鄉村干部重視防災演練,村干部滿村滿街地敦促,村民應搬盡搬,不留死角,可投親戚,可住帳篷,安全第一。當然是十防九空。但一年泥石流終于真的“狼來了!”三分之一的村舍夜半被埋。村民懂得了十防九空的代價是應該的、合理的,是必須付出的。領導者當時的強硬態度包含的是火熱的心腸,是鋼鐵般的擔當精神。
要讓敢擔當的人走向社會舞臺的前沿,讓見微知著、前瞻睿智,敢作為、善作為的人有一片施展才能和抱負的廣闊天地。讓那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推事躲事、懶政惰政、渾渾噩噩的昏官;見錢眼開、中飽私囊、權錢交易的貪官;哈哈哈,好好好,好人主義,無原則、無立場、無見解、無主張的庸官;表面文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只走過場不辦真事的滑官;更遑論那種兩眼色瞇瞇、拜倒石榴裙、墜入“銷金鍋”的色官離開我們的舞臺,威武雄壯的活劇就唱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