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自覺不自覺地都在過著“加法生活”,加年齡、加閱歷、加知識、加貢獻、加經驗、加教訓、加朋友、加財富等等,不一而足。這可說是人生成長的規律,概莫能外。
但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減法生活”。鄭板橋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藝術需要刪繁就簡,人的生活,也當如此精致。那么,該“減”什么呢?依鄙人之見,是需要從下列諸多方面去“減”。
減朋友。有首歌中唱道:“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怎么還能“減朋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在人的社會生活中,誰都會不斷結識一些朋友。但實踐中會發現,所結識的朋友中并不都是益友,其中也不免充盈著損友。比如酒肉朋友,比如阿諛奉承的朋友、見難而退的朋友、落井下石的朋友、缺乏誠信的朋友、忘恩負義的朋友。這些都可稱為是“三觀不同”的朋友。古語有云:“道不同,不相為謀?!笔澜缬^、人生觀、價值觀不同,辨人看事有著絕大的區別,這樣的朋友怎可長期相處?有多少人因為交友不慎而悔恨不已?又有多少人的前程毀于損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減朋友”當是我們不可不為的。
減應酬。常聽有人說,生活太忙,忙得做什么事的時間都沒有。但當你認真問他,你都忙些什么呢?他卻一時也答不上來。問到最后,也許你會發現,他所忙的大都是應酬,都是禮尚往來那一套。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吵吵嚷嚷,而一旦開始放任自己去參加應酬,他就立刻會被卷入大應酬的漩渦。進飯店、坐飯桌、端酒杯幾乎成為每天必做之事。須知,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社交應酬是會浪費我們的精氣神的。作家梁曉聲在書中這樣寫道:“將那些干擾我們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從我們人生的‘節目單’上減去、減去、再減去?!睉昃褪且环N干擾,減少應酬可以集中精力多干實事;尤其是為官者,更要格外警惕頻頻應酬中親清不分,否則就會在推杯換盞中被圍獵而后悔終身。
減欲念。七情六欲乃為人生之常態。誰人都有欲望。但話說回來,我們的欲望又不能太多。實踐說明,欲望少失望少,欲望多失望多。欲望多,通常就會這山望著那山高。故此,一定要減少欲望。特別是人生欲望、人生目標,一定要精煉為一個純粹而單一的,從人生觀的高度把自己變成一個簡單而純粹的人,不能朝三暮四、得隴望蜀:一會想當官,一會想發財;一會追明星,一會逐大款;一會想干成這事,一會想干成那事;這也想干,那也想為。結果卻常常是竹籃打水,抑或是狗熊掰棒子——瞎忙活。成功人士總是目標精準、心無旁騖。袁隆平為不讓世人挨餓,一生圍繞水稻增產搞科研。我們的黨政領導干部,絕不能既想當官,又想發財,否則,栽跟斗就成為必然,由此導致鋃鐺入獄、悔恨交加的,不可謂不多。
減營養。如今,人們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吃講營養”幾乎成為共識。然而,當今普遍存在的營養過剩,也困擾著人們。幼兒中的小胖墩兒、中老年里的“將軍肚”愈發多了起來,吃出來的“三高”患者與日俱增。其中的高血糖患者,較之改革開放初增長近20倍,全世界1/4的“糖友”、1/3的腦血栓患者都在中國,不可小覷。因之,削減營養便成為人們“減法生活”的一種選擇。一定要管住嘴,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便成為保健的經驗之談。
哲學家梭羅說過:一個人放下的越多,就越富有。人生就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做好人生加減法,才能活出快樂、活出精彩,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