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人們知道,蝸牛是一種爬行動物,而且是爬得很慢的那種。有一首歌,歌名叫作《蝸牛和黃鸝鳥》。歌中唱道:“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你就可以想象得出這蝸牛爬得有多慢。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呢?又在哪個地方有呢?我們不妨去看看。
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說,浙江省東陽市紀委監委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針對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履職盡責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加大督導檢查、問責追責力度,嚴肅查糾不敢服務、不愿服務、選擇性服務等不正之風。也就是說,東陽市紀委監委向“蝸牛辦事”效率發起宣戰,讓“蝸牛行政”現象無地自容,也無處逃避。
我們正處在新時代。新時代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人人有新的精氣神,有新的氣象,有新的作風,有新的作為;新時代,辦事講效率,講高效率,并將高效率體現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上。說得再好也不能替代做得到,“說到做到,不放空炮”才能贏得群眾稱贊。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房產是百姓最重要的資產,辦理不動產登記更是事關民生的大事。然而,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有的群眾自己到不動產登記大廳,跑了4趟,歷時44天才拿到房本;真夠“蝸牛”的啦。你說他們不動吧,他們也在“爬”呀,只是爬得很慢。
“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不僅是作風問題,往往隱藏更深層次的問題。《新華每日電訊》說,同樣是辦理不動產登記,有人找“黃牛”代辦,花500元后竟能在1天內“神速”出證。蝸牛爬得很慢,那是蝸牛的屬性;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卻有這樣見不得人的貓膩兒。并不是每辦一個房本,都需要44天;只因“黃牛”與個別辦事人員狼狽為奸,才人為導致了“蝸牛辦證”。如果不精準治理“蝸牛行政”,這蝸牛也在爬,只是爬的人心煩意亂,為了不被折騰來折騰去,才有人寧肯花錢買痛快。群眾說三道四,那全是“蝸牛行政”惹的禍。
“蝸牛辦證”“蝸牛行政”等問題,折射出慢作為的作風病仍未根除,折射出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依然存在。盡管蝸牛也在爬,工作上也沒有停步,卻總是腰來腿不來,卻總是把群眾的急事不往心里去,卻總是用漫長的時間消耗群眾的信任與期待。在某種程度上,這甚至比不作為更可怕。一些地方,為什么要設立“蝸牛獎”?不只是為了笑笑,頒發“蝸牛獎”,就是向庸懶散浮拖、作風痼疾亮劍,就是繼續向不正之風和腐敗宣戰,讓“蝸牛現象”不能存在。
認真起來,“蝸牛”就不敢在“為群眾辦實事”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誰還在爬,我們就掀開那“重重的殼”: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是思想問題、作風問題,還是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本來一天就可以辦好的證,還要讓辦事群眾跑4次、等44天才能拿到。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等不了44天;心急火燎的辦事群眾,等不了44天。
監管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強,導致了效率不高,也導致了不正之風和腐敗。凡是“蝸牛”在爬的地方,都要開展嚴查嚴究,并將嚴查嚴究制度化,長期堅持下去,讓“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無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