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明

孟子小時候隨寡母住鄉下。地處山野,周多墳墓。孟子跟鄰里小伙伴在墳墓之間游戲玩耍,時間長了,居然造出一座座墳墓模型,布局美觀,井井有條。孟母憂慮,決意搬走。
孟家搬到城里的市場邊,鄰里多是生意人。孟子很快有了新伙伴,相處不久,即能張口言錢閉口曰利,一派商販模樣。孟母不希望兒子長大后成為市儈,于是再次搬家。
孟家這次搬到學校附近。幸而那時讀書的人不多,學區房不甚緊張,賃居入學尚易。此處讀書之聲蔚然成風,學問之道耳濡目染,玩伴皆書香門第。過不多久,孟子滿口之乎者也,言談舉止彬彬有禮。孟母大喜,從此定居下來。
孟子后來成了大學問家。后世崇儒,尚讀書重學問,遂以孟母三遷為育兒典范。
世界風云變幻莫測,行業貴賤輪變轉換。戰國以來,求功者眾,言利者多,一時刺孟非儒之風興盛。仁義一度被譏虛偽,孔孟之道幾成腐儒。人際國際,無不曰利。即便到了尊重知識的今天,讀書做學問還夠不上一流職業。如果孟母不搬去學校附近,孟子可能會成為中國巨商,超越做海產的富豪陶朱公。按現在很多讀書做學問的人尚熱衷逐利,謀求暴發進入富豪榜,足以說明濃重的銅味實優于書卷味。能直接發家致富的話,還走讀書這條曲線干嘛呢?又設或孟母一直待在鄉下,孟子當可成為開發墓園的大地產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孟子好學,天資聰穎,該是學什么都能成家的。當然,就這樣成為大學問家也非壞事。只是,如果有幸活在當下,孟母或許不至這么個搬法。
鐘馗失職
宋時臨安地方,有周家鬧鬼。闔家驚恐,憂及鄰里。消息傳至地府,閻王震怒,急遣鐘馗前往捉拿。
鐘馗捉鬼,手段高強,從唐捉到宋,數百年未曾失手。他辰時趕到,即布羅網。見是兩小鬼,正瑟瑟發抖。對付此等道行低下之鬼,當是手到拿來。詢悉兩鬼乃川中同鄉。兩鬼深知,逮回地府的下場定是下油鑊,成油炸鬼。于是與鐘馗攀鬼緣,擺龍門,無非閑聊火鍋麻辣之類。興致所致,還耍起三人麻將,曰“血戰到底”。或問那時辣椒尚未引進?那胡椒花椒總是有的。或又問那時麻將也沒出現?那就是天九紙牌好了。
到了午餐時間,周家盛情款待。既是給鐘馗接風,同時與兩鬼餞行。鐘馗于是與鬼同食。菜肴居然是“夠資格”的可口麻香串串,這在臨安地方很難得。飯后,兩小鬼給鐘馗掏耳朵。鐘馗舒服得連呼“安逸”,繼而犯困,閉目小睡,羅網隨之失去法力。兩鬼乘機逃去,霎間了無蹤跡。
鐘馗醒來,已過未時,鬼影都見不著了。
失職大多就是一瞬間的松懈,令人追悔莫及。出事之后,所有細節都經不起倒查。鐘馗平常捉鬼,過程大抵如此。人們只是注重結果而忽視其細節罷了。一向以“出手即得手”著稱的鐘馗,這次不能交差了,唯有引咎辭職。辭呈曰:“公責在身,沉迷玩樂,貪食一飯,又圖午間小逸,以至失鬼。責無可貸,落職謝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