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怡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需要,東莞市寮步鎮中心小學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鼓勵作為德育主體的學生親自參與德育活動,通過實踐、感悟、反思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形成本校的體驗式德育模式。
一、體驗式德育活動構成模式
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體驗途徑,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引導他們積極關注身邊的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將情感體驗轉化為實際行動。寮步鎮中心小學構建的體驗式德育活動模式,包括活動目標、活動陣地、活動內容。
(一)體驗式德育活動的目標
1. 學校提供德育環境,通過各種德育情境和實踐活動,培養心性純良、心緒安寧、心眼明亮、心行端正的“四心”少年。
2. 構建“慧心美德”德育課程,塑造學生的專注、有禮、孝敬、尊重等15種品格優勢。
3.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德育活動中的主人翁,能夠自主、獨立地探究,在美德養成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
(二)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陣地
1. 班級。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其中,最常見的德育活動形式是開展主題班會。要在主題班會中設置體驗式的德育活動,需要班主任的充分準備。只有準備充分,學生才能在體驗中獲得德育認知。為了增強教育效果,還需要多學科老師在班級中共同配合,將日常教學與班級開展的德育活動相融合。
2. 學校。體驗式德育活動需要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思考,為了更加合理、科學地制定德育活動,學校需要做好各種德育活動的頂層設計,包括活動方案、活動指引等內容。
3. 家庭。家庭是學生成長當中的重要環境,因此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需要家校聯動,發揮家長的作用,指引家長在學生在家期間,共同參與一些體驗式德育活動,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地生活。
4. 社會。學生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在社會領域中,又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需要一定的社會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體驗式德育活動的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德育也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寮步鎮中心小學的體驗式德育活動內容不僅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還有最亮眼的“慧心美德”德育課程。該課程是學校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重點及特色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年階段特點,通過多種體驗方式引領學生掌握理智美德、人際美德、公民美德的綜合性美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專注、有禮、有序、誠信、守信、勤勞、節儉等美德。
二、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開展路徑
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學校充分利用好主題班會課、各學科教學、主題教育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
(一)主題班會課
傳統的說教型主題班會已經不符合當今德育的要求,學校主題班會課的形式一般為體驗式主題班會,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只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體驗式德育活動的參與者。比如開展“守時”美德教育時,讓學生通過展示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完成什么任務等活動來體驗時間的寶貴;開展“尊重”美德教育時,出示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同學相處場景,讓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隨后進行辨析,哪些行為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哪些行為會讓別人感覺不舒適。
(二)各學科教學
各學科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學科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要素,統一學科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影響,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科學知識,發展情感體驗。在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時,會將德育活動和學科教學相結合,比如,“慧心美德”德育課程體系當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基礎課程,配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活動,開展一系列德育與學科的融合活動,豐富德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三)主題教育活動
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開展應是豐富多彩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因此需要結合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進行相應活動的設計和籌辦,鼓勵學生多參與活動。開展“愛國”美德教育時,與10月的“慶國慶”主題系列活動相結合,通過開展唱紅歌的文藝匯演形式,體會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歷程。
(四)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德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積極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基地以及社區等合作,為開展學生的體驗式德育活動創設場景。中、高年級的學生在班級科任老師的帶領下定期探訪養老院,為老人送去溫暖,體會“孝敬”的傳統美德。每學期全校學生開展一次校外實踐活動,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研學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在研學過程中設置了一系列的體驗式活動,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完成,在活動中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感受集體的重要性。
三、體驗式德育活動的實施策略
學校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以來,在促進學生提高道德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這些成效的取得,離不開切實有效的實施策略。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責任和使命,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要提高對體驗式德育活動的認知,不能將教育簡單停留在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層面上。
學校在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之前,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多次培訓,培訓包括線上和線下,以及通過一些活動案例的分析,讓教師明白如何因勢利導,在日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的德育活動,引起各位老師的重視。
(二)家校合作,加深體驗
德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在班級、校內進行,還應該延伸到家庭中,進行德育輻射。學校開展每一個專項美德教育時,均會考慮到體驗式德育活動在校內、家庭內的不同呈現形式,給家長進行活動說明,指引明確,盡最大努力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學生和家庭成員一起進行德育活動的體驗,并且對體驗的感受和體會進行反饋,反饋的形式多樣化,可以圖文并茂,也可以采取拍攝小視頻等多種生動的方式。
(三)拓寬渠道,豐富形式
體驗式德育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社會資源,因此學校在開展活動時應盡量統籌各方面的資源,爭取更多支持,不斷創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勞動教育與學校德育的聯合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學??梢越M織安排學生到規范的場所內參加花草種植、制作美食、社區義務勞動等活動,在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體驗活動中感受勞動對于創造的深刻意義。
(四)多元評價,總結反思
為了確保體驗式德育活動的穩步開展,明確教師的德育引導作用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建立了多元評價體系。
一是評價內容的多樣化。開展體驗式德育活動后,將會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是學生在德育活動過程中主要的表現,比如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作業、制作的作品、學習的成果以及日常行為方面等,不是單一的。
二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校設立了美德導師,美德導師尤其關注學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現。因此,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和學生的美德導師,也可以是家長,甚至可以是學生本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能夠較全面地反饋學生在德育活動過程中的綜合表現。
三是評價方式的創新化。為了創新評價方式,學校建立了記錄學生在德育活動過程中表現的“美德存折”,對在美德方面表現優異的同學獎勵美德幣,當美德幣達到一定數量后,即可根據學校制定的美德幣兌換規則領取相應的獎勵。除了及時的評價外,還會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結合“美德存折”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總結,表彰“美德少年”。
通過鼓勵先進、設立榜樣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對照反思,促進自身道德文化修養的提高。
總之,體驗式德育活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和開展瓶頸,需要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一起共同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體驗式德育教學能力,創新實踐活動的方式,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體驗活動,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擴大體驗式德育活動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