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芬
自學校開展美德教育以來,筆者所帶的班級緊跟學校的步伐進行美德品格教育。班級整體面貌更好了,學生在班會課中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行為規范也逐步走向正規,得到教師、學生、家長的認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強自理能力
結合“有序”美德教育,利用班會課學習了有序的四個主題:隨手收拾、分類整理、物有定位、物歸原位。筆者與學生約定一些規矩,比如:在生活中,有序收拾、物有定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整理物品;在學習上,有序地遵守課堂規矩,按事情輕重緩急有序地管理時間,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率;出行時,遵守規則,有序出行幫助我們樹立良好的形象。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班規制訂,執行起來會更加順利,他們不僅僅在整理書本和課間出操兩方面做到有序,在管理時間方面也做到有序,效率更高了。
二、主動參與學習
“守時”美德教育中,“惜時”板塊里有一個小故事《醫生不守時會產生什么后果?》,當時讓上課積極的學生談了感受。班會課過后,有一名家長跟我反應孩子有點改變了,孩子說:“媽媽生我的時候一定很辛苦吧,我會對媽媽好的,媽媽希望我現在認真上課,我會做到的。”德育教育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忽視,學生的主動代入感很強,課堂中更主動學習了。
課堂上令我頭疼的陳同學,在《進出校門的行走禮儀》班會課展示課中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那一刻他眼神很堅定地看著我,在回答時是經過自己思考的。他說:“我們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平時要禮貌待人。”這時,同學們肯定的掌聲響起來了。后進生成績差,但品行不一定差,特別是德育教育時,他們同樣希望獲得成功,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
還有一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節儉德育主題班會上表現得很積極。當我講“物盡其用——變廢為寶”這個主題時,需要收集他們的成品和制作過程。他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認真地拍下了所有的制作過程,也用心地制作了視頻,當時他很自豪地跟我說:“老師,我學會了視頻制作。”我表揚他在這方面確實很優秀,最后的成品也被用于課件中。自從在班會課上受到表揚后,他學習也積極起來了,他覺得老師發現了他的閃光點。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都發現自己的美德,不斷強化,做更好的自己。
從這三名同學的變化中,我反思,班會課只有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才能在學生的心中引起共鳴,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先觀察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在這方面特別出眾的同學,讓他們做好示范帶頭作用,美德是有正能量的,能讓我們更好地處理以后的人際關系。由這部分同學開始影響其他同學,互相學習,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
三、家校合作共育
對于在家在校表現不一致這個問題,通過美德教育的滲透,部分學生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就說我們班的兩名新同學。
吳同學在家很活潑開朗,但在學校很內向,不喜歡與同學相處,見到老師也不敢打招呼。家長一再表示很擔憂,曾經找我聊過幾次,我也一直關注她的變化。平時課堂中鼓勵她舉手回答問題,但她不敢踏出第一步。我們開展了“有禮”主題班會課,強調了有禮的重要性,要求同學們要有禮貌,主動與老師打招呼。記得她第一次跟我打招呼時很羞澀,當下我就鼓勵了她,表揚她勇敢與自信,慢慢地她變得開朗了。
趙同學的變化也很大。家長對于學校的德育教育很認同:“孩子來中心小學上學快一年了,記得剛開始來這邊上學的時候,每天都需要我提醒她帶好書包、水壺、雨傘等。慢慢地,她每天起床第一時間都會先整理好上學必須帶的東西,出門前也會在門口的鏡子前檢查一下自己校服穿戴是否整齊,進出小區門口也會主動跟保安打招呼,睡覺前也會幫忙將晾干的衣服分類疊好放進衣柜里……”
主題班會是教育學生的一個陣地,結合一系列的美德教育主題,能夠讓學生在行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