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
“雙減”政策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屬于民生工程中較為核心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且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等存在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從社會意義上看,能為解決社會教育焦慮提供解決策略;從個人發展來看,能為實現個體全面綜合發展提供成長契機。
作為當前黨在教育領域最為重要的舉措,需要進一步彰顯黨組織的指導作用以及模范先鋒作用,提升黨組織定位,加強學習,形成共識,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加強引導,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校內提質減負,將“雙減”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讓黨的正確主張成為老百姓自覺的行為實踐。
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學校黨支部堡壘作用。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主要理念,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在當代同樣具備較高的指導作用。這對于當前的“雙減”工作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對于“雙減”工作,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教師、家長和學生,社區資源等),全員行動,全過程滲透,全方位服務,確保“雙減”工作扎實落地。
弘揚正能量,真抓實干爭當黨員排頭兵。在前期已探索家校共育手冊等的基礎上,學校黨組織要進一步密切關注輿論動向,鼓勵黨員教師悟透“雙減”政策。同時,學校要積極開展“雙減”黨員亮牌行動、開設黨員教師“雙減增效”論壇、建立黨員教師落實“雙減”承諾墻、設立黨員落實“雙減”示范崗、組織全體教師開展“雙肩增效”崗位技能競賽、鼓勵團員少先隊員為落實“雙減”建言獻策等。此外,黨員教師要以“雙減”和“五項管理”為契機,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在學校管理、課程改革、作業設計、家校溝通等方面積極獻謀劃策,勇挑“雙減”工作重擔。
聚焦群眾關注,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學校要把“雙減”工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載體,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想家長所想、做學生所需。特別是要在午休“平躺睡”管理、課后安心班托管、素質班提質等方面下功夫,切實做好家長釋疑、學生教育、駐校機構管理等工作,把“雙減”工作落細落實。
一個時期以來,唯分數論的競爭環境導致教育的短期功利主義。追求所謂的“短平快”,會導致長時間無休止的課業學習,不僅揠苗助長,而且過重的課業負擔還直接損害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身心健康。“雙減”政策的落地給日益激烈的校內校外競爭降溫,倒逼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發揮各自主體作用,尊重教育規律,讓學生更好地成長,達成改革的目的。
轉變教師思維方式最為關鍵。雙減政策下,教師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學校作為“雙減”主陣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是根本目的,促進學生發展才是教育的終極追求。減少作業,可以讓孩子多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多思考,多閱讀,多參與實踐鍛煉,增加課外興趣活動的參與頻率,進而達到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提升的目的,給予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
學校要提供更豐富的學生成長空間。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評價方式進行優化與完善,不得僅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要,將豐富的特色課程與學校的課后服務結合起來,將特色課程評價與特長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這樣可以降低家長的焦慮,理性地預期自己孩子的發展。
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素養。實施“雙減”以來,學生的校內時間明顯延長,學校以及教師的責任更重了。也許會有部分教師不理解甚至有抵觸,學校必須積極引導,分步處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在“教什么”的問題上,一直做得不錯。但優秀的運動員未必可以成為好教練,教師在“怎么教”上還有不少提升空間。因此學校要抓好集備工作,盡最大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精準輔導,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這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一環。
總之,學校作為辦學主體,既要有自主權,又要尊重教育規律;師生作為教與學的主體,既要尊重學生受教育權,又要尊重教學規律;家長作為家庭教育主體,既要有家庭教育自主權,又要尊重成長規律。學校管理者需要將“雙減”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滲透,完善當前的管理方式,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