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國,李達耀,張 煦
(北部灣大學,廣西 欽州 535011)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該國家或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能之一。高技術產業作為中國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正確掌握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影響因素,把握其演變趨勢,對推進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和實現高技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Ehie等[1]的研究認為,企業自主R&D投入的增加能夠顯著地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張國平和金通[2]的研究表明,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市場績效之間具有非線性關系,而穩定持續的研發投入是企業高績效的前提。解學梅等[3]的研究表明研發投入的增加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研發活動的開展,對產品創新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兩者之間顯著的具有正相關關系。尚曉莉[4]以政府、高技術產業和高技術企業三個層面的視角進行研究,指出政府的政策支持、產業應對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構建和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中國進一步提升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基本動能。余泳等[5]的研究發現,R&D投入的持續增加是提升中國高技術企業創新績效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劉敬富和靳衛東[6]的研究表明,自主研發對中國的技術創新具有直接促進作用,而外源性技術則需通過技術引進后的消化吸收或改造后實現技術創新。陳昭和林濤[7]的研究認為,國際技術溢出對低研發投入行業的技術創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對高研發投入行業的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楊袆和楊水利[8]則以技術演進視角分析技術創新模式的演變影響中國在國際競爭中優勢變化的作用機理,指出現階段“進口引進、代替模仿”的創新模式對中國的國際競爭優勢呈現出顯著的負向影響,而自主創新模式則呈現出顯著的正向影響。郭秀強和孫延明[9]利用中國2000~2017年1470家企業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表明,研發投入的增加顯著的促進了高技術企業的市場績效。惠樹鵬等[10]基于中國2009~2016年省域數據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因為受到技術創新水平、出口強度及政府扶持強度的約束,高技術產業的研發資金投入結構對技術創新的效率呈現出非線性特征。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關于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進行了豐富的研究,但是關于研發投入對技術創新產生影響的具體因素的研究比較少見,進一步進行量化分析的研究則更為少見。基于此,本文將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創新產出與研發機構數、R&D項目數、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及新產品銷售收入納入同一個分析框架內進行量化研究。
本文采用系統GMM模型進行估計,利用逐次添加解釋變量的方法進行估計,以確保模型估計結果的穩健性。設定式(1)為基本模型,考察高技術產業進出口貿易對中國技術創新產出水平的動態影響。
Yit=β0+β1Yit-1+β2Niit+β3Rdit+β4Neit+β5Psit+φi+μit
(1)
式(1)中,Yit為i地區在t年高技術產業的創新產出,研究中使用高技術產業的發明專利數衡量,Yit-1為滯后一期變量,NI為研發機構數;RD為R&D項目數;NE為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PS為新產品銷售收入;φi為不不可觀測且不隨時間產生變化的個體效應;μit為隨機誤差項;i為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t為時間,單位為年。
高技術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本文根據前人學者的相關研究和數據的可得性,選擇2010-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進行研究,具體實證數據經作者整理所得。
估計結果通過AR(3)檢驗及Sargan檢驗來驗證是不是存在殘差序列自相關以及工具變量是不是存在過度識別。從表1中動態面板數據系統GMM模型估計結果中可以發現,模型(1)~(4)中Arellano-Bond檢驗的P值都顯示為大于0.05說明不存在一階、二階和三階殘差項差分的自相關問題。同樣,模型(1)~(4)Sargan檢驗的P值也都大于0.05,表明模型估計的可靠性。

表1 系統GMM模型估計
觀察全部結果可以看出,只有各個變量的系數值大小有略微變化,正負性及顯著性并沒有太大變化。各模型的創新產出一階滯后項在1%顯著水平下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并且結果中的系數相對于其它變量的結果顯示為較大,表明現階段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產出能力受到前期創新產出能力的影響較大。
觀察其他變量估計結果可知,除新產品銷售收入變量的系數符號顯著為負。其余各變量的系數在模型(1)~(4)中均顯著為正。其中,模型(4)中R&D項目數的系數對技術創新產出的正向促進作用明顯,系數估計值的影響作用十分顯著,估計值為0.3706,可知R&D活動作為高技術產業重要的創新過程和標志,其R&D項目數的總量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創新的產出水平。研發機構數的估計值為0.1209,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的估計值為0.0020。而新產品銷售收入的估計值為-7.1300,其顯著為負可能的原因首先是新產品問世面臨的市場推廣、批量生產、產業鏈配套等環節的時滯作用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的原因為中國目前的產業技術創新,特別是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的創新主要處于以政策扶持為主階段,新產品與市場實際需求的契合度具仍有進一步的完善空間。
本文利用中國2010-2018年的省際動態面板數據,基于系統GMM模型研究了影響高技術產業創新的各因素對技術創新產出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研發機構數、R&D項目數及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對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新產品銷售收入則對技術創新水平具有負向影響。
基于此,本文有如下政策建議。
(1)加大對高技術產業的創新資金投入,優化技術創新資金投入結構,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將自主技術創新與國內外開放合作相結合,推進自主技術創新的安全可控的同時,也要重視引進和學習國外核心、先進技術,加大引進技術消化學習的投入力度。
(2)進一步完善外資引進政策,調整產業中的內外資比例結構,在引資過程中避免產生產業鏈低端環節集中布局在中國的現象,加強對擁有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的產業鏈中高端環節引資引進的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