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定
(南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站,河南 南陽 473000)
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流域,轄10縣2區,總人口1 171萬人,市域面積2.41萬km2,三面環山,北依伏牛山,東邊是綿延起伏的桐柏山,中南部平坦開闊,以河流為骨架構成向南開口與漢江平原相連的馬蹄形盆地,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約1/3,水土流失面積12 043 km2,約占總面積的50%,是全省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市之一。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是南陽市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嚴重的水土流失現狀,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提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平,已經成為南陽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南陽市為踐行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切實落實“在監管上強手段”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無人機、遙感影像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為全國推廣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通過在南陽市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初步形成一套先進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業務技術流程,探索建立一種協同一致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業務工作模式,建成支撐有效、信息共享、監管有力的生產建設項目監管信息化體系,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信息技術與生產建設項目監管業務的融合,推進全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工作開展初期,處于探索階段,一切從零開始。從2018年開始,由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工作開展處于初期階段,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一切數據都是空白,為做好這項工作,需要運用新技術和采取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一是資料準備:收集、整理南陽全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復文件等資料,收集、處理南陽市區域范圍的遙感影像。據統計,2018年收集的水土保持方案資料(2015年1月—2018年5月)138個,其中省級項目28個,市批項目50個,縣批項目60個;遙感影像收集,遙感數據主要來源于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下發的遙感影像,對遙感影像0.10 hm2以上的擾動圖斑進行遙感解譯,得到擾動圖斑83 321個。
二是遙感監管:在對遙感影像進行專題信息增強、影像融合、影像鑲嵌等處理的基礎上,對批復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上圖,結合遙感解譯標志,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圖斑遙感解譯,通過解譯結果和防治責任范圍的空間疊加分析,初步判斷擾動合規性。據統計,對南陽市公路工程、房地產工程、輸變電工程、露天非金屬礦等17類138個生產建設項目防治責任范圍進行了矢量上圖,共發現2015—2018年南陽市新增生產建設項目127個。
三是現場復核:運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軟件開展現場調查復核,根據現場復核結果對遙感監管成果進行修正。據統計,對3 321個擾動圖斑進行現場復核修正后共得到擾動圖斑 3 255 共個,其中合規性圖斑 286個,未批先建圖斑2 255個,超出防治責任范圍圖斑60個,誤判圖斑654個。
3.2.1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移動端升級
通過2015—2018年在全國各流域和各省開展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的示范和探索,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移動端進一步升級優化,水利部開發出簡便快捷、高效穩定、操作性強的區域遙感監管APP,即生產建設項目區域遙感監管移動端,用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區域地表擾動合規性外業現場復核工作的移動應用,自2019年開始在全國統一推廣使用。
3.2.2 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優化
工作任務優化:統一采用遙感監管APP,對省、水利部下發的1 hm2以上圖斑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的現場復核工作,按技術要求采集擾動圖斑信息和拍攝現場照片,并及時上傳水利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平臺。
工作內容優化:運用區域監管APP,利用平板電腦完成圖斑復核、現場拍照、添加標注、標志復核,添加新增項目、新增圖斑,完成復核成果上傳、工作日志管理等內容,通過運用區域監管APP,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加密遙感監管頻次提供了有力保證,2020年南陽市開展了上半年和下半年兩批次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的現場復核工作。
3.2.3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全面展開
2019、2020年,為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工作,南陽市舉辦3期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培訓班,邀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專家,講解遙感監管相關理論知識,到達圖斑現場,現場演示圖斑復核流程和要領,講解圖斑性質、類型的判定方法。據統計,兩年來對全市12個縣區300余人監督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監督管理人員遙感監管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的現場復核工作中,南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站,派出遙感監管現場復核工作組,奔赴各縣指導遙感監管的現場復核工作,把握圖斑復核標準和質量,通過現場指導,各縣區監督管理工作人員都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區域監管APP。因此2020年遙感監管的現場復核工作由各縣區獨立完成,南陽市利用2 a時間,推動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工作在全市各縣區全面展開。
依托遙感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全覆蓋,發現“未批先建”“未批先棄”等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項目,及時查處水土保持違法行為,管住人為水土流失。
2018年采用人機交互,對南陽市0.10 hm2以上的擾動圖斑進行遙感解譯,得到3 321個擾動圖斑,擾動面積11 024.65 hm2,經現場復核修正后共得到擾動圖斑3 255個,擾動面積10 910.09 hm2,其中合規性圖斑286個,未批先建圖斑2 255個,超出防治責任范圍圖斑60個,誤判圖斑654個。
2019年運用區域監管APP,對全市12個縣區的生產建設項目2 880個疑似擾動圖斑進行現場復核,通過現場復核,查出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401個,各縣對查出的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進行了限期整改。
2020年運用區域監管APP,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廳的統一安排,南陽市開展了水利部和省級兩批次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工作,對全市12個縣區1 393個生產建設項目疑似擾動圖斑進行了現場復核,其中上半年復核擾動圖斑920個,下半年復核擾動圖斑473個,查處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164個,各縣區對查處的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進行了限期整改,并對整改落實情況及時上傳全國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平臺。
根據近3年來遙感監管工作記錄,全市疑似擾動圖斑2018年3 321個、2019年2 880個、2020年1 393個,全市疑似擾動圖斑逐漸減少,全市查出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2018年2 255個、2019年401個、2020年164個,全市未批先建生產建設項目逐漸減少。對比以上工作數據,由于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實現了南陽市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全覆蓋,及時發現了“未批先建”“未批先棄”等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項目,查處制止了水土保持違法行為,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開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區域監管,提高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實現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為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狀況、保護南陽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也為加密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頻次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