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縣第一中學 溫啟林
隨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也發生了改變,具有涉及范圍廣、綜合性強等特點,要求學生理解的概念較多,導致學生很難熟練掌握一些地理名詞與術語,教學效率更是難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師應當以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實踐能力”等維度為導向,優化和創新概念教學,輔助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運用地理概念。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的核心觀念,也是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思維視角,指的是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善于利用概念教學,深入發掘概念中蘊涵的人地關系,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讓他們學會協調自身活動與環境的關系。在展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教學時,教師先講述“可持續發展”這一地理概念的內涵,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滿足后代人需要的發展。談話導入: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不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什么?如何走?學生結合個人認知自由討論,無法準確給出答案和說明理由,與他們的原有認知發生沖突,由此順利揭示新課主題。接著,教師提問:我國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討論并回答,然后出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概況”的材料,引領他們探討與總結: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當前正擔負著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任務,但面臨著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基礎脆弱等問題,選擇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創建生態文明的明智選擇,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培養人地協調觀念。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會遇到大量的概念,高中地理教師可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出發,把一些相似或相反的地理概念整合在一起,指導學生系統性、全面化、動態化地展開分析與比較,從多個方面研究地理概念,發展他們的地理綜合思維。
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學為例,本節課主要涉及“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個地理概念,前兩個或后兩個放在一起,學生均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中展示“世界人口增長過程”,設疑:人口的膨脹與有限的地球空間之間的矛盾,會給人類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學生結合原有知識和圖片思考,緊密聯系前后知識,形成嚴密的知識結構。接著,教師組織語言:以不考慮其它因素為前提,我們的教室可以容納多少人?學生可能說到80人、100人,或者更多;提升問題層次:假如確保班級內每一個人都享有一樣的空間與資源,那么教室最多能夠容納多少人?學生深入考慮與研究,總結:每位同學都擁有桌椅和活動空間的話,最多可容納50人左右。之后,教師引領學生結合探討問題的過程,歸納出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這兩個地理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高中地理概念教學同樣如此,教師需堅持學用結合的原則,引領學生結合地理概念分析當地地理事物與現象,使學生認識區域特征與區域人地關系,形成因地制宜地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比如,在講授“城市化”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民工潮”這一社會現象,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上海市不同時期的地圖及人口增長圖等,結合問題:上海城市用地擴展圖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圖反映出什么現象?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學生結合多媒體資源分析、交流和互動,初步了解了我國的城市化現象。接著,教師出示當地城市的地圖變化與人口增長圖,引領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個人認知談論“城市化”這一地理概念,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預設:不是城市的地方變成城市,城區面積由小變大、人口由少變多等,使學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歸納城市化的主要標志,即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隨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身邊發生的城市化所帶來的變化與感受,讓學生提出各自的見解,使其通過對城市化概念的學習提高區域認知能力。
在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實地考察活動,帶領學生觀察當地的地理事物特征,了解地理過程,歸納地理規律,使其在實踐中得出結論,再加工成地理知識,深化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利用閑暇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使其調查當地農業區位的分布情況以及種植的莊稼、水果、樹木和飼養的動物等信息,做好記錄和整理工作,指導他們搜集第一手信息,初步認識“農業”和“區位”這兩個地理概念。課堂上,教師詢問:什么是農業?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個人認知,知道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使其結合考察經驗理解土地生產力,并懂得農業的分類。接著,教師提問:區位是什么意思?農業區位及農業區位因素呢?引導學生繼續綜合考察經驗與課本知識來學習、理解這些地理概念的含義,使其從自然與社會經濟兩個方面分析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包括氣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機械、科技等,且根據考察情況舉例說明,深化對地理概念的理解與運用。
從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來看,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重新審視學生發展的需求,尋找概念教學新途徑,科學優化與設計教學流程,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以實現概念教學預期目標和任務,全力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使其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學習需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